
浅析分层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与策略.docx
6页浅析分层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与策略 张光露(德州学院 体育学院,山东 德州 253000)Summary:本文将分层教学理论应用于中学体育教学中,坚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落实“最近发展区”的教育理论,从教学目标多样化、课程内容个性化、授课对象动态化和评价方式多元化四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分层教学的意义和实施策略,力争探索出能够提升教学效果的体育分层教学模式,从而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补充和完善Keys:中学体育;分层教学;现实意义;实施策略G633.96:A:1671—1580(2012)04—0098—02一、导言分层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要充分考虑现阶段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现状,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在分析分层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学体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发展潜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为每一位学生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都能各取所需,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1.“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中学体育课不仅要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健身育人功能的有效融合,还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掌握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自觉形成体育锻炼兴趣和体育活动常态,实现以“强健体魄”取代“简单达标”的教学效果。
2.“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基于对人性自我完善的追求,将人的发展和人性关怀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导向和归宿为了更好地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自我实现为核心的分层教学,主张个体意义的生成与建构,注重学生内心情感体验的发展变化,深入挖掘学生主体的内在需求,从满足主体发展需要的角度来开发其学习潜力同时,分层教学要求教师要由课堂的“主角”转向“平等的首席”,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要考虑到学生个人需要和经验基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形成以积极活动和合作互动为特征的体育教学模式3.“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分层教学要建立在对每个学生体能特征充分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等现实情况出发,因势利导,发掘每个学生独特的特质和发光点,顺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寻找符合应受教育的合理路径,积极构建符合发挥优势、提高弱势的教学模式,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最近发展区”的教育理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区间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只有当教学恰好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时,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理发展的水平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正确预见教学效果,合理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高效利用“发展区教学最佳时期”,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发挥各种潜能,不断突破自己,使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都得到进一步提高三、分层教学的现实意义1.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需要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指出:“国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首先是营养状况的改善,产生了许多类似肥胖等‘静坐少动’引起的相应的疾病,其次是在高科技工具的辅助下,现代生活中日常体力活动的大幅度减少,人们的体力消耗越来越少目前,加强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和科学掌握运动技能,不仅仅是体育课程教学的需要,也是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需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是培养浓厚的体育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具有“终身体育”思想意识,增强今后我国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保证。
2.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其中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传统的体育课基本上采取 “一刀切、一锅煮”的教学方式,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高,甚至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呈现出给文化课让路,或放羊式自由活动的上课状态分层教学能够有效改善以往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在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的基础上,推进学生积极进取、快速高效地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四、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1.教学目标多样化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准绳,科学合理地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充分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分层教学”的教学目标不拘泥于统一的量化标准,在达到国家健康测试标准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而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快乐教育”、“终身教育”、“成功教育”等教育目标都可以有效地实现体育教育的内在价值2.课程内容个性化课程内容的组织要科学合理,虽然是围绕相同的教学大纲,但是课堂的教学重点、难点要有所区分,科学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运动素质、学习能力实现分组教学,给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基础的学生布置提高技艺的学习任务,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对身体素质中等的学生,组织练习基本技术,教师以引导为主;对需要加强体育锻炼的学生,重在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具体指导。
课程的内容还要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量身定做,定时开展球类、体操、田径等专项体育活动,开发学生不同的体育潜能3.授课对象动态化分层教学中要采取“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相结合的形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阶段性的进步在教育过程中都应该得到尊重和承认,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小组安排及教学计划,做到“进出得当,上下有度”,保证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环境之中4.评价方式多元化在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学业考试等评价形式中,教师要积极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做到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兼顾,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分层教学的实施中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确定适宜自己的目标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发展阶段,参照学生的自我定位,做出灵活全面的评价,重在鼓励学生感受体育学习中的快乐,使学生在肯定和赞赏中完成各自既定的阶段性目标,并朝更高一层的目标努力,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运动能力,逐步完成”最近发展区”的最高目标五、小结总而言之,中学体育课的分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升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中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实现“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目标,为强国强民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贡献力量。
[Reference][l]肖庆顺.罗杰斯人本主义课程观概说[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6.[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Vygotsky L S.Thinking and speech[M]. London:Plenum Press,1987:380.[4]王大中.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设计与实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7.[5]王港.体育教学中分类指导与分层教学的应用[J].体育与科学,2001,(5):77.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