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河北高一下第一次月考.pdf

10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7174284
  • 上传时间:2018-06-3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84.54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河北冀州中学 2013 年—— 2014 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题分数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6 分,每小题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道教不仅是江南山水之美的发现者,而且是江南山水之美的培育者,或者说,江南山水能够在六朝时成为一个千古不朽的审美形象,道教在其中发挥的塑造与培育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六朝时佛、道勃兴,道教在他们审定的那些洞天福地旁边修建了具有较高美学品质和神圣气质的道观,在这些道观的衬托下,朴野的江南山水开始弥漫出强烈的人文气息,获得了高贵、卓越和更加完善的形貌特征如元嘉末陆修静在庐山构筑精庐,居处修道,号太虚观由于陆修静崇高的威望,太虚观的建设受到了当时达官贵人和皇家的大力支持, 以至于到了北宋时, 太虚观仍然是南方道教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宫观太虚观屋宇宏丽,倚崖濒泉,观后有苍翠古樟和陆修静手植的古松,这些都为提升庐山的审美品质、丰富其审美意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庐山如此,整个江南山水都因六朝时为它布上的浓郁的道教色彩而让人们产生更多美的想象和回味。

      六朝时期,道教领袖们将觉醒的自我意识、道家的自由精神与正在崛起的山水审美相结合,通过吟诗作赋、弹琴绘画,将自己对生活、对自然,以及对人与山水环境关系的思考与体悟生动地表达出来道教在对江南山水的审美实践中形成的这些独创性的作品不断地融入人们的审美意识,进一步使江南山水超越了自然的局限性而含蕴了丰富的人类自由精神如郭璞的“游仙诗”就颇具道家特色这些游仙诗往往着力于描绘类似于“青溪千余仞” “ 绿萝结高林”的江南山水美景和“静啸抚清弦” “ 仰思举云翼”的逍遥的神秘道士,它们共同组成的和谐意境既是道教的理想生活,也是供世人把玩江南山水精神意味的动人乐章六朝开放的社会心态促进了儒道释三家的融合,使得众多儒士深入江南山水之中,与佛僧、道士们论道谈仙,并在此过程中创作了大量吟咏赞美江南山水的优秀艺术作品,从而为江南山水成为六朝社会审美生活的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些作品中,有的是藉山水以体道,如孙绰《游天台山赋》中的“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 双阙云竦以夹路, 琼台中天而悬居” 有的俨然把道家所构建的虚灵世界当成了自己安身立命的现实如对司马氏政权不满而又感到世事不可为的阮籍在其创作的多首《咏怀诗》中都表达了不屑于世俗欢乐,而愿到江南山水中追随神仙、获得永恒慰藉的愿望。

      可以看出,道教将道和仙置入江南山水中,构成了六朝文人吟咏江南山水进行文艺创作的十分重要的诱因总之,作为一种重自然、重养生的本土宗教,道教在六朝时期成为推动对江南山水进行审美,确立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重要力量,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道教的根底在江南山水,以此来审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许多中国美学中的玄奥、精妙命题便都可以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解释1.下列对“道教对江南山水审美品质的培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教在江南山水审美品质的塑造与培育方面功不可没,其审美追求使江南山水在六朝时成2 为一个千古不朽的审美形象B.六朝时兴盛的道教在山水美景旁修建的具有较高美学品质和神圣气质的道观,将朴野的江南山水赋予强烈的人文气息C.吟诗作赋、弹琴绘画是道教常见的审美活动形式,这些活动将人们对人与山水环境关系的思考与体悟生动地表达出来D.道教的审美实践使山水超越了自然的局限性而蕴含了丰富的人类自由精神,从而不断地影响和塑造了人们的审美意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陆修静在庐山修建太虚观,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以至于到了北宋时,太虚观仍然是道教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宫观B.郭璞的“游仙诗”能体现出将觉醒的自我意识、道家的自由精神与正在崛起的山水审美相结合的风格,颇具道家特色。

      C.儒道释的融合使得吟咏赞美山水的优秀艺术作品涌现,从而为江南山水成为六朝社会审美生活的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D.阮籍对司马氏政权不满,但又感到世事难以改变,故其许多作品中都流露出到山水中追随神仙、获得永恒慰藉的愿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洞天福地使江南山水获得了更加高贵、更加完善的形貌特征,提升了审美品质,丰富了审美意蕴,给人更多美的感受B.游仙诗将江南山水美景和逍遥的神秘道士组合在一起,既表现了道教的理想生活,客观上也引领人们品味江南山水精神C.六朝文人吟咏江南山水时,常常将道和仙置入山水自然中,藉山水以体道,将道家所构建的虚灵世界当作自己的追求D.立足道教的根底在江南山水这一观点来审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许多中国美学中玄奥、精妙命题便可以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解释二、古代诗文阅读(33 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4-7 题共16 分)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第一万历五年,由礼部右侍郎改吏部时行以文字受知张居正,蕴藉不立崖异,居正安之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遂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张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

      以次收召老成,布列庶位,朝论多称之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十二年三月,御史张文熙尝言前阁臣专恣者四事,请帝永禁革之,时行疏争,帝深以为然,绌文熙议不用初,御史魏允贞、郎中李三才以科场事论及时行子用懋,贬官给事中邹元标劾罢时行姻徐学谟,时行假他疏逐之去已而占物情,稍稍擢三人官,三冬得毋废世以此称时行长者评事雒于仁进《酒色财气四箴》,帝大怒,召时行等条分析之,将重谴时行请毋下其章,而讽于仁自引去,于仁赖以免十四年正月,光宗年五岁,而郑贵妃有宠,生皇三子常洵,颇萌夺嫡意时行率同列再请建储,不听廷臣以贵妃故,多指斥宫闱,触帝怒,被严谴十八年,帝召皇长子、皇三子,令时行入见毓德宫时行拜贺,请亟定大计帝犹豫久之,下诏日:“朕不喜激聒若明岁廷臣不复渎扰,当以后年册立,否则俟皇长子十五岁举行时行因戒延臣毋激扰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言:“臣方在告,初不预知册立之事,圣意已定有德不谙大计,惟宸断亲裁,勿因小臣妨大典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中书黄正宾复论时行排陷同官,巧避首事之罪二人皆被黜责。

      御史邹德泳疏复上,时行力求罢诏驰驿归四十二年,时行年八十,帝遣行人存问诏书至门而卒诏赠太师,谥文定 节选自《明史·申时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3 A.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广:扩充B. 异己者率.逐去之率:统率C.有德不谙.大计谙:懂得D.帝遣行人存问.存:慰问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申时行“柄政宽大”的一组是 (2分) ①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②时行疏争,帝深以为然,绌文熙议不用③已而占物情,稍稍擢三人官,三人得毋废④时行请毋下其章,而讽于仁自引去,于仁赖以免⑤时行因戒廷臣毋激扰⑥御史邹德泳疏复上,时行力求罢A.①③⑤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来源 :学* 科 *网]A.申时行因为文采与书法受到张居正赏识,又因为为人含蓄宽容不标新立异,让张居正很放心,但申时行的为政风格却与张居正有很大的不同B.张四维、申时行相继执政后,依次召回被张居正贬黜的有经验的臣子,让他们担任各种适宜的职位,这样的做法得到了朝廷上下舆论的称赞C.给事中邹元标弹劾请求罢免申时行,罪名是他和徐学谟结为儿女亲家。

      后来申时行还是借其他的奏章罢免驱逐了邹元标D.为了向万历皇帝施加压力,次辅许国在建议立太子的奏章中把当时休假的申时行的名字列在最前面申时行密上奏章说明实情,这种明哲保身的做法造成他最终被弹劾罢免Ⅱ卷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行请毋下其章,而讽于仁自引去,于仁赖以免5 分) (2) 于是给事中罗大绂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11 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8-9 题 (11分)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韦庄①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②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却愁宴罢青娥③散,扬子江头月半斜注 】①韦庄( 约 836年─910 年) ,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②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③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8.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 分)9.试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 愁 ” 的具体内容?(6 分)(三) 10、名句默写、 ( 6 分)①,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②江间波浪兼天涌,③,独留青冢向黄昏④,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25 分)“一代学人”蒋廷黻长期以来,蒋廷黻一直处于人们的视线之外,当胡适的传记已有十数本之多时,迄今大陆也没有出过一本蒋廷黻的传记但蒋廷黻实在是一个不该被忘却的人当年,4 他与胡适一样,曾经可是个风云人物在他的履历表上,有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中国驻苏联大使、台湾蒋介石政府驻联合国大使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民国以来学者从政中最有成就的一位”二十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还是一片荒漠蒋廷黻任教于南开大学之后,便有志于做一名拓荒者他开垦的第一片荒地,就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他积累了大批中国近代外交史第一手资料,编纂出我国第一本《中国近代外交史资料辑要》,为日后中国近代外交史的研究铺平了道路现代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充分地占有原始资料,这在今天的史学界乃是常识,但对二十年代初期的人们来说,还是十分陌生的在采用这一方法上,蒋廷黻开了风气之先他在我国首倡研究原始档案资料,指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一样,要以事实为基础;历史研究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之一就是必须从原始资料的研究入手。

      他自己身体力行, 为搜集和整理中国近代外交原始资料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蒋廷黻在传播现代研究方法的同时,又引进了新的研究观念在南开,他主张研究历史要参考多方面意见,本着客观的态度解释史实1928 年,他在介绍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中国革新运动与日本土耳其革新运动的异同》译文的前记中,特别强调要借鉴外国人看中国的见解,多听听旁观者的话不过,从骨子里看,蒋廷黻与其说是一个学者,还不如说是一个士大夫这是五四那一代知识分子的通态他们不会仅仅安于治学问,还要走出书斋,匡治天下目睹国家多难,蒋廷黻痛心疾首1932 年,蒋廷黻与胡适、丁文江等当时知名学者,创办《独立周刊》,讨论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尽知识分子在国难时期的责任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签订后,蒋廷黻告诫当时青年学生“吾辈皆黄帝子孙,岂容外人将祖遗夺去而不顾”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特定历史时期,蒋廷黻是个讲求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他治中国近代史,就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资借鉴,富强国家李敖对多少前人长辈嗤之以鼻,偏偏对蒋廷黻赞不绝口,评价说蒋廷黻“所要求于知识界的,是动态、是入世、是事业、是实物,是书本以外、是主义以外、是文字以外、是‘清议’以外,是与小百姓同一呼吸”,“这种真正的民胞物与①、经世致用的精神,才是蒋廷黻的真精神,才是蒋廷黻要求于中国知识分子的真精神”。

      1935 年冬,蒋廷黻被任命为行政院政务处长,走上从政道路有人曾这样形容从政的蒋廷黻:“他是一个简单的人,不复杂的人他像一头牛,充满着笨劲,一直往前冲,眼睛只往前看,这使他能够排除万难而达到他的目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