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傣医药发展的文化困境及其解决措施研究.docx
4页傣医药发展的文化困境及其解决措施研究对傣医药进行保护,促进其发展,对于现代人来说,十分重要,可在健康方面造福人类,可将我国传统医学全面继承,可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意义重大在傣医药发展过程中,提供大量资金、技术支持,十分必要,另外,还应该大力发展与之匹配的制度保障以及文化建设因此,在看待傣医药时,不能仅仅将其视为医疗技术,还应该重视其文化建设作用[1],立足于民族文化,走向现代文化,立足于民族医学,转型为现代医学这一举措,利国利民1、傣医药、傣族文化民族医药以及民族医学,在我国,由所有少数民族创造,是一种医药体系,分析我国国情,民族众多且历史悠久,各个民族均拥有各自文化,目前我国社会以及文化格局表现为多元一体,在我国优势传统文化中,民族医药占据重要地位,蕴含丰富智慧傣医药是傣族民众构建的一套医学理论体系,较为独特,傣族居住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长期生活实践之中,将这一体系构建完成,核心是“四塔五蕴”,在历史上,傣族民众经过长期疾病斗争,总结了相关经验,结合古印度医学理论、中医理论,发展而成在我国民族医学中,傣医药十分重要[2],医学理论体系较为完整以及独特,1983年,我国将其列为四大民族医药。
在历史范畴中包括“文化”,而“文化”具备“传承”特性,若没有传承,这一文化不能称之为“文化”,不具有历史价值,傣医药属于优秀民族文化,民族历史较为悠久,分析傣医药文化传承教育,从“口传”到“文传”,稳定保存了下来,与外界学习以及交流过程中,不断发展以及丰富2、文化困境傣医药文化转型向现代社会过程中,与寺院文化生活存在密切关联,在傣医药发展史上,佛教传入,意义重大,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将口传傣医传承转型为文传,将傣医知识理论收集以及整理进程大大加快,在佛教传入后,形成了诸多傣医经典,例如《档哈雅龙》、《旦兰约雅当当》等傣医知识在历史传承中,在实践中,有机融合了佛教义理[3],彼此呈现为丰富状态,双方不断渗透在傣医传承上,传统寺院生活作用不可替代,寺院作为接受教育以及学习文化知识学校,推广了医药知识,是寺院教育内容,在佛经中,也包括医疗方法、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分析傣医药文化教育现状,党、政府均不断加强民族文化重视程度,提出了发展民族医药的口号,对民族医药遗产进行拯救,将祖国医学遗产继承,同时努力发掘以及提高,但是,在傣医药后继人才培养问题上,临床还不够重视,并没有将专门傣医药教育教学机构设立。
由于长期缺乏系统、规模教育,对于傣医药后继人才来说,后继乏人,这一现象日益严重,尤其是老傣医,具备丰富经验,但是人员所剩无几,对于高级傣医药骨干人才来说,也较为缺乏,另外,在全国没有构建傣医药专门教育机构,不能将傣医药文化弘扬,无法适应傣医药想要走向国际化以及现代化的需要文化融合过程较为漫长,佛教逐渐对傣族社会发展需求顺应并成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民族生活然后,若想顺利完成社会结构重组,文化也应该相应变迁,宗教生活会走向衰落,傣族地区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带来了相应变化,取代以及弱化了宗教功能,加之现代消费文化吸引、物质生活吸引,日渐衰微了寺院社交、文化以及教育等活动,极大影响了傣医药发展以及传承在傣族文字以及语言传承之上,寺院生活衰落,导致傣医药赖以生存以及发展的文化土壤瓦解在认识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期间[4],重要途径是文字以及语言,这两种要素,可保障历史文化不断传承现代化过程之中,在国家一体化知识以及文化建构过程中,傣族地区教育融入,在寺院教育以及现代教育之间,产生了摩擦,对于傣族传统寺院教育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在语言文学上,均不同于当代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傣族青少年逐渐减少了了解本民族文化机会,很多人不会傣文以及傣语,本民族语言交流能力丧失,弱化了民族语言,不利于傣医药经典著作理解以及学习,导致傣医药传承危机发生。
对于传统寺院来说,在培养医师过程中,模式自由以及松散,分析现代医疗制度,具有组织化、专业化以及标准化特点,需要严格考核,对比二者,在医学知识教育层面,在傣族社会中,寺庙不能像现代医学教育那样,为傣族民众提供专业化以及系统化学习[5]国家将《执业医师法》颁布,为民族医药传承人合法行医提供了资格认定以及法律依据,但是,未能将传承人非法行医问题彻底解决对于传统医学传承人来说,未必识文断字,在《执业医师法》中,没有考虑民族医药传承人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况,因此,对于多数传承人来说,依然处于非法行医情况,影响了傣医传承因此,若想实现傣医药可持续发展,应结合傣族文化发展,构建有效衔接,继承以及认同傣族文化,避免傣医药发展丧失动力,具体措施如下3、解决措施在现代化以及专业化环境影响下,傣医药应与傣文化共同复兴,可将傣医药发展困境有效解决傣医药在当今社会,需要转型向专业化以及现代化,因此,傣医药在人才培养规范化以及专业化、理论体系化、职业资格认定法制化以及程序化等方面,均需要做出改变,适应并结合文化,对制度政策以及知识体系进行协调构建,建立专门的傣医药学校,举例说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筹建,可对以上不足之处进行弥补,但是,若想促进傣医学的复兴,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
分析傣医药发展,与傣文化滋养存在密切关联,傣医药是傣族民众在长期生活中总结而来,是独特的人文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发展而来,民族特色较为浓郁,文化底蕴是傣医药生存发展基石因此,将傣医人才培养[6],从文字以及语言等方面进行现代化培养,促使学生可对汉语、傣文以及巴利文进行充分掌握,可对傣医经典进行研读,可对傣医与佛教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有机结合傣族文化熏陶以及现代医学训练另外,临床不可忽视学院之外傣文化环境,民族文化氛围良好,社会整体重视以及参与民族文化,可促使傣族民众更加认同傣医药4、结束语我国不断深入了“一带一路”建设,西双版纳州重要位置越来越凸显,在文化地理上,在地缘经济上,特色是傣医药,倡导了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模式,是旅游增长亮点,以上均可以促进傣医药产业发生,实现整体性傣文化繁荣,实现傣文化与傣医药的共同复兴参考文献:[1]玉罕,岩罕单.傣药先勒(十大功劳)的应用和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8,24(03):45-45.[2]张鹏飞,丛琳,叶建州.傣医解药“雅解沙把”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3):7-8.[3]陈平,张杰,章云勇.云南省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卫生软科学,2019,33(05):17-20,45.[4]张光云,段小花,陈普.藏蒙维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16:25-27.[5]李晓幸,王莉,依那双,等.浅谈傣医护理发展难点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8,24(12):78-79.[8]段忠玉,陈普.浅谈傣医药传承面临危机及对策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04):7-8.廖国荣.浅谈傣医药发展的文化困境及其解决策略[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1):202+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