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填砂路基监理细则.docx
4页4、填砂路基(1) 一般规定1)填砂路堤填料的最小强度要求见表2-4-60表2-4-60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要求类别(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填料最小强度(CBR)(%)上路堤(0.8 m~1.5m)8.0下路堤(>1.5m)7.02)填砂路基施工应做好施工期临时排水总体规划和建设,临时排水设施应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综合考虑,并与工程影响范围内的自然排水系统相协调同时,应确保填砂时灌入路基内的水顺畅流出3)填砂路基的取砂,应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当地土地、水利和水运部门的总体规划、环境保护等要求进行,不得任意挖取2)填筑1)填砂路基施工作业段长度应按 400m~500m 控制2)在已合格的填砂路堤表面继续填筑时,必须洒水保持已填筑砂层的表层(不小于 20cm 厚)砂的 含水率不小于 15%,当出现较深车辙时,用推土机或压路机及时整平碾压,以保证自卸汽车将砂运至指定地点3)填砂路堤必须全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 400mm;如设计有下封层,则其上铺筑的第一层砂的松铺厚度应按 400mm 控制,如设计无下封层则第一层砂的松铺厚度应按400mm~600mm 控制;填筑至路堤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小于 100mm。
4)路堤填筑的有效宽度应超出设计宽度,超出部分应不小于 500mm5)按照填砂路基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如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检测压实度符合规定后,再填上一层6)原地面纵坡大于12%或横坡陡于 1:5 时,应按设计要求挖台阶,设置大于4%的内倾坡度,宽度大于2m 的台阶7)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接头部位如不能交替填筑,则先填路段,应按 1:1.5 坡度分层留 台阶,如能交替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替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m8)施工作业时,应根据地形、路基横断面形状和供砂调配图等,合理确定施工机械运行路线 填方集中路段,应有全面、详细的机械运行作业图以保证施工有序进行9)取砂场的运输路线应合理布置并须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10)桥涵及结构物的回填①回填工作必须在桥涵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必须做好台背或涵洞洞身的防水处理桥 梁台帽必须安排在台背填筑后浇筑②除设计文件另有规定外,砂料可直接作为桥涵及结构物的回填料回填应分层填筑,其分层最 大松铺厚度不大于 300mm,采用 20t 以上压路机压实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碾压前需用洒水车 或高压水泵抽水人工逐段灌水。
③桥梁台背两侧回填范围为沿路线纵向两端不小10m涵洞、通道、挡土墙等构造物处填料长 度两侧不小于3m④桥台背填方应与锥坡填方同时进行,一次填足并保证压实修正后能达到设计宽度要求⑤涵洞应在两侧对称均匀分层回填压实采用机械施工,涵台胸腔部分应先用小型压实机具填好后,方可用机械进行大面积回填⑥桥涵及结构物台背回填处理时,若压路机、推土机碾压受施工条件限制时可采用小型压实机具, 但压实度应符合规定要求,最大松铺厚度不大于150mm,并充分灌水后用大功率的小型压(夯) 实机具夯实11)填砂路基严禁在高度方向上土砂混填土砂填筑应以构造物作为界限若砂土必须搭接,应 采用必要措施进行处理,保证填砂与填土接合处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3)填砂路基的压实1)填砂路基施工前,应将具有代表性的砂取样进行试验,通过重型击实法确定砂的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率施工中若发现砂粒粒径、级配和含泥量等有明显变化,应及时补做砂的全部试验项目2)填筑第一、二层砂时,施工横坡度宜控制在3%左右,且应设成内倾横坡,横向水流指向路中心,逐层填高后,施工横坡度可以适当减小3)填砂摊铺采用推土机粗平并配合平地机精平大型推土机可作为填砂路基的初压设备,初压时 按照一般土方的压实工艺,从路基边缘向内侧逐轮碾压,碾压时轮迹重叠宽度不小于 1/2 轮宽,轮迹布 满一个作业面为一遍,碾压 2 遍,碾压时也可采用纵横向交错的碾压方式。
4)振动压路机碾压压路机碾压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①碾压前应对填砂松铺厚度和含水率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碾压②压实应根据试验段确定的压实遍数进行控制若控制压实遍数超过 10 遍,应考虑减少填料层 厚,经压实度检验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压实度不合格时应洒水补压再做检验,直至合格振动压路机一般碾压 6 遍以上,碾压时轮迹重叠宽度不应小于 1/3,轮迹布满一个作业面为一遍③采用 20t 以上的前后轮驱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先慢后快,用高频低振的方法进行振压④压路机的碾压行驶速度不超过 4km/h;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 侧,纵向进退式进行前后相邻两区段(碾压区段之前的平整预压区段与其后的检验区段)应 纵向重叠 2m 以上,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⑤终压用振动压路机静压 1~2 遍⑥路基边缘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地方,应采用小型压(夯)实机具进行补压5)机械在碾压成型后的填砂路基上行驶需缓慢匀速,调头半径尽量大一些同时为保证运砂重车 在填砂路基上正常行驶、调头,填砂路基要经常洒水(特别是在旱季),保持表层湿润,形成的车辙应 及时整平、碾压6)填砂路基填筑至设计顶面后应采用连续灌水 20 天并用大吨位压路机(YZ26 及以上型)补强碾 压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压实度检测1)填砂路基压实度的检测方法,可采用大体积环刀(1000cm3)护筒灌砂法检测密度和红外线微波 加热快速测定砂含水率2)应严格按照试验步骤和方法进行试验,并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校正仪器,避免产生系统误差3)压实度应达到规范规定的标准,若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补压,直到合格,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的作业检测取样位置、深度应符合规范相关条款规定4)压实度检测应在压实层的层中取样5)检测频率①路堤填方碾压完成后,采用随机取样,每一填筑路段(400m~500m)至少 6 个点,或每 1000m2检验 1 点,必要时可根据需要增加检验点数②桥涵、通道及其他构造物检测时应采取随机抽查方式取样,每层不少于 3 点6)填砂路段内有土填筑的路段,压实度的检测方法、频率、压实标准应符合 JTG F80/1-2004 的有 关规定7)施工过程中的路基压实质量控制,每点压实度均不小于本规范规定的压实度标准5)填砂路基沉降测1)观测方法①采用沉降板法对典型断面的填砂路基施工期沉降进行观测②沉降板由底钢板、金属测杆组成,底钢板尺寸为500mm500mm1mm,测杆采用直径为50mm的钢管③沉降板埋设在原地面上。
④观测桩的埋设必须稳固,对观测桩露出的部分要设置保护标识,以防施工机械对其造成破坏 在各观测桩顶用红油漆做好测点标记,并测出其初始桩顶高程2)观测要求①一般路基每 500m 填砂路段设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每断面分左、中、右各设一点软基地段应在 坡脚处增设侧向位移观测点②采用 DS3 水准仪进行观测,水准误差为小于 1mm,闭合差满足三等测量要求③连续施工过程中,正常情况下观测频率为每天一次,若变形速率有增大趋势,应适当增加观测 频率;不能连续施工路段的观测频率可适当放宽④施工单位应成立专人小组,固定观测人员和观测时间,每次观测按规定格式作好记录,并由监 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双方代表签认及时根据观测数据汇总结果,绘制出各阶段的沉降曲线图,并根据 观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最大可能的沉降值⑤填砂路基完工后应按要求进行沉降跟踪观测,每 500m 设一监测点,每天观测一次沉降情况,直 到至不再发生沉降(以每 3 天观测值变化小于 1mm 为准),且观测总天数不少于 20 天方可进行中间交工 验收和下道工序的施工⑥设计文件和本标准要求进行观测的项目,应按要求进行跟踪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