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自考00820汉字学概论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pdf
8页1/8导论导论 汉字学及其演进汉字学及其演进知识点名称知识点名称内容内容文字学及其分文字学及其分支学科支学科1.文字学可分为普通文字学和汉语文字学两大类普通文字学研究包括汉字和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字在内的世界所有文字的共性问题汉语文字学只研究汉字的有关各种问题2.国内通常所谓“文字学”(或称“中国文字学”),确切地讲,应称为“汉语文字学”或“汉字学”因为中国文字除汉字外,还有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纳西文、苗文等二十余种少数民族文字汉语文字学有两门分支学科:一为古文字学,另一门为现代汉文宇学文字学与音韵文字学与音韵、训诂学训诂学3.古代把文字学称作“小学”东汉班固写的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包括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十志中有一志为“艺文志”,是当时皇家藏书的分类目录,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献目录艺文志艺文志 的内的内容容4.艺文志的内容包括“六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共收书38 种,596 家,13269 卷每种书后有“小序”,每略之后有“总序”,对先秦学术思想的源流、演变,都作了简明的叙述5.六艺略这类所收的书相当于后来四部图书分类法中的“经部”,又分为: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共计九种。
其中“小学”之属著录有关文字学图书有苍颉、凡将、急就等十种从艺文志所录书目来看小学”相当于文字学,而不包括有关训诂的尔雅之类的书,也不包括有关音韵的书6.“小学”原本是教育机构名称,周代贵族子弟八岁人小学接受启蒙教育,由于小学教育内容中有五礼、六乐、五射、五驭、六书、九数等内容,“六书”大约是对儿童进行识字教育的,西汉末年由古文经学家将其改造为文字结构的基本理论,于是学术界就用“小学”来指代文字学7.音韵学是利用韵文、韵书或方言研究历史上各个代表时期的语音状态,包括韵类、声类和声调三个方面,至于汉字的读音问题,并不是音韵学所讨论的范围8.训诂就是解释有阅读障碍的古代书面语言,而训诂学就是研究怎样解释古书的学科小学小学9.“小学”的发展,除了后来加入的音韵、训诂类以外,基本上是以“说文学”为宗的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方面:(1)增广说文(2)规范用字(3)校订整理说文(4)注疏说文(5)研究说文六书新文新文字学字学10.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由于西方学术的影响,汉字学开始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章太炎在清末首先把“小学”叫作“语言文字之学”1917 年,北京大学的文字学分由两位学者担任:朱宗莱写了文字学形义篇,钱玄同写了文字学音篇。
第一章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知识点名称知识点名称内容内容文字与图画文字与图画11.汉字起源于图画汉字并非完全起源于图画,至少汉字中的数字有许多就不是由图画发展成的图画的产生比文字早得多判断文字或图画的标尺,就是看它是否用于记录语言或可以构成语言的单词2/812.图画不仅比较复杂,而且不可能准确无误地表达复杂的信息文字之所以能表达复杂抽象的信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文字由形表音又由音表义,这就可以采用借音表义的办法(即“假借”)文字一旦出现,就通过读音与语言结合,这是图画所无法做到的,这便是文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汉字起源的传汉字起源的传说说13.八卦说八卦是古代占筮的符号,共有八种为阳爻,代表奇数,为阴爻,代表偶数汉字中确有个别文字采用了原始八卦符号作为构字偏旁,但决不能因此认为汉字起源于八卦,因为八卦与汉字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符号系统14.结绳说结绳是原始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记事法结绳只能起到帮助囬忆的作用,它本身还不可能独立地完整地记录事情,更不可能表示语言中的读音因此,结绳法只能算是原始的记事法,而不具备文字的性质15.书契说刻契为约的办法,产生于原始时代发明文字之前那时人们在木块上刻划一些简单的纹路或缺口以帮助记忆,其作用与结绳相似。
木契上的简单刻划道道,只起帮助记忆的作用,当然不能算是文字不过,契刻的这种形式,却很可能是最早的文字书写形式之一古人利用这种形式把一些数字符号或象形符号刻划在陶器或竹木片上,用以传递某种信息,就又可能逐渐演化成类似青铜器上的族徽文字或是竹简木牍这类文书,文字和文献也就逐渐地形成了从这点说,书契比八卦和结绳都更具有促进文字产生的条件许慎所谓“初造书契”,大约不是指最原始的刻木为符,而是指最早在竹木简上刻契文字的事情16.仓颉说战国两汉时代,普遍流传仓颉造字的传说,当时的文字启蒙书称为仓颉篇,也反映了这种观念现代学者对这种说法多持批判态度,认为文字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不是某个人的功劳历史上是否确有仓颉其人,却是值得讨论的问题由古音看,契与颉音近仓额”也许就是“创契”的意思所谓仓颉,乃是后人对创造文字的古代史官的追称汉字与原始陶汉字与原始陶符符17.在各类陶文中,时代最早而且数量最多的是陕西关中地区发现的属于仰韶文化的陶器刻符这些陶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之久这批陶器刻符的性质,旧有不同看法郭沫若认为它们与花押或族徽相类,“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于省吾不仅认为它们是原始文字,而且还直接把它们与商周古文字相比附。
王志俊认为它们“已属简单的文字”汪宁生认为这些符号“决不是文字”裘锡圭认为“这种符号所表示的决不会是一种完整的文字体系”李学勤认为,“凡对简单的几何线条形符号用后世的文字去比附,总是有些危险的”以上诸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前一类把陶器刻符视为早期汉字,后一类把它们视为对汉字产生有一定影响的符号,但并不视为文字我们赞成后一类意见汉字与古代文汉字与古代文献献18.史记中五帝本纪中所述远古帝王世系不仅不能连续,而且矛盾很多这说明五帝谱系的来源不是历史文献,而是神话传说材料然而,夏本纪和殷本纪所述帝王世系却明确清晰,井然有序经王国维以来历史学家对甲骨文的研究,已证明殷本纪的世系除个别地方由于讹误以外,与甲骨文反映的世系几乎是完全一致的,由此可以相信夏本纪系谱的可靠性这说明至迟在夏王朝开国的夏启时代,已经有了文字和谱牒一类历史文献了因此,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上推至夏代初期四千年前左右3/8第二章第二章 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知识点名称知识点名称内容内容商代文字商代文字19.商代文字材料主要有殷墟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文字这些文字几乎都是商代后期(从武丁到帝辛纣)器物上的文字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附近,这一带为殷都故址,故称殷墟甲骨。
20.青铜器文字一般通称为金文,也称“钟鼎文、钟鼎款识、彝文、吉金文”等金文在北宋已开始被收集著录,至清代特别是 20 世纪初以来,随着青铜器出土日益增多,金文著录书纷纷问世,多达一二百种青铜器文字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部落氏族标志或名称的族徽文字,一类是用于一般记事的文字21.商代文字已经具备了“六书”的各式结构,尤其是大量出现假借字,形声字也逐渐增多,这反映出商代文字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22.商代文字仍然保留了一些原始性:(1)文字不定型,异体字较多;(2)方向往往不定,多数文字左右不分,有些文字或偏旁上下可以颠倒,或可改为横向;(3)合文现象很普遍西周文字西周文字23.西周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继续和发展西周文字资料很多,其中主要的是金文铭文最长的是宣王时代的毛公鼎,长达 497 字24.西周文字的点以西周金文为代表的这个时期的汉字,上承商代金文,下启春秋金文,是汉字发展史上值得重视的过渡阶段从西周金文早、中、晚期的发展状况看,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1)块面笔画线条化;(2)诘诎笔画平直化25.从书体而言,块面笔画的线条化和诘诎笔画的平直化,使汉字的图画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这是汉字演变过程的重要步骤。
从此,汉字不再是画成的,而是写成的了从这个意义讲,西周金文已经发生了某种质的变化春秋文字春秋文字26.春秋文字的最主要的材料仍然是青铜器文字,此外还有春秋末期的石鼓文和玉石盟书玉石盟书是用朱砂或黑墨写在玉石片上的盟誓文辞1965 年在山西侯马市发现大批春秋晚期晋国贵族的盟书,通常称“侯马盟书”27.春秋时代不同区域的文字已开始出现不同风格的倾向这是了解春秋文字的基本点春秋时代的文字,从总体而言,是在继承西周文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块面笔画线条化和线条笔画规整化的演变过程28.春秋诸国金文在中期以前与西周晚期金文没有太显著的区别,春秋中后期,诸国文字普遍出现长条化和整齐化的趋势诸国文字风格还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这点比较突出地反映在江淮流域的吴楚诸国的文字,常常具有浓厚的装饰美术化倾向在装饰美术化的文字风格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鸟书的盛行所谓鸟书,就是在美术化的文字中,改造原有的笔画使其成为鸟的形象,或在原有的文字上另加鸟的形象已发现的春秋鸟书文字,都只见于戈剑等兵器江淮一带出现的鸟书文字,有可能是鸟图腾崇拜的孑遗29.春秋晚期的玉石盟书,文字用毛笔书写,字体草率而流畅,结构紧凑而多变这种字体是正规金文字体经过手写以后自然形成的,跟战国俗体字风格相似。
战国时代文字大分化的现象,其实在春秋时期已经初具规模了战国文字战国文字30.金文仍然是主要的文字资料,不过礼器文字明显少于春秋时代,而兵器铭文却明显增多战国时有两宗非常重要的礼器文字:为“曾侯乙编钟铭文”,二为“中山王墓铭文31.除金文外,还有货币文、玺印文、简帛文、陶文、玉石文等,货币文又称货布文、泉文、钱文,4/8是指金属铸币上的文字六国铜币的形制可分为布币、刀币、圆钱、贝币四大类布币,形状如农具“钱镈(铲)”,故名,布为“镈”的假借字玺印文字是指先秦官、私印玺上的文字简帛文包括竹简文字和丝帛文字两种,它们分别写在竹简和丝帛上面陶文是印刻在陶器上的文字玉石文指刻或写在玉、石上的文字32.战国文字特点,文字分化日趋明显在俗体盛行的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总体上比较保守,具有与东方六国不同的发展趋势战国时代东方各国通行的文字,跟西周晚期和春秋时代的传统正体相比,几乎已经面目全非,而在秦国文字里,继承旧传统的正体却仍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秦系文字秦系文字33.秦系文宇指秦国自春秋经由战国至统一中国以后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上,秦系文字代表了汉字发展的主流34.秦系文字资料,大体可分为出土文物资料和传世文献资料两大类。
文物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石刻文字、金文和秦简,文献资料主要是说文解字的篆文著名的石刻文字有石鼓文、诅楚文及秦刻石石鼓文唐初在天兴县(今陕西风翔县)发现十个刻有文字的石墩,其形如鼓,故称石鼓诅楚文相传发现于宋代的三块秦刻石一块名为巫咸文,上有文字 326 个;一块名为大沈厥揪文,有字 318 个;一块名为亚驼文,上有 325 字三石内容均为秦王祈求天神制克楚军,只是所祭祀的神灵不同,故三石各以所祭神灵之名名之,又据其内容统称为诅楚文秦刻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巡行天下,曾在峄山、泰山,琅邪台、芝罘、碣石、会稽等地刻石铭功,这就是所谓秦刻石正体与俗体正体与俗体35.战国中晚期开始,秦系文字的正体与俗体的风格差异逐渐明显起来秦国的俗体比较侧重于用方折、平直的笔法改造正体”秦系文字的俗体,可以睡虎地秦简作为代表这种字体既保持了正体的基本结构,又开创了隶书的笔势风格,逐渐形成古隶书36.战国秦文字的正体(以秦刻石文字和金文为代表)上承西周春秋文字,下启小篆文字小篆文字的使用并没有随着古隶书的出现而立刻消亡,一直延续到西汉晚期,才逐渐被隶书取代小篆与大篆小篆与大篆37.“小篆跟统一前的秦国文字之间并不存在截然分明的界限”。
事实上,李斯等作仓颉篇,只是整理统一的工作,而不是创新有些大篆的省改,在战国秦文字中已经存在,李斯等只是选取这种已经省改的文字来代替未经省改的写法而已可见,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的功绩,在于用规定采用的文字代替写法不统一的文字,而不是创造新文字取代旧文字38.关于“大篆”一词,向无明确的界说从许慎的用语看,大篆应指秦统一以前的秦文字,如石鼓文、诅楚文之类,而小篆。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