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诗歌营造“情景交融”意境的方法浅探.doc
8页中国古代诗歌营造“情景交融”意境的方法浅探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高中李道牛摘要:情是主旨;而景是形象,是主旨的承载体情中见景,景中见情,情景合一”为文 学作品的最高境界怎样营造悄景交融的意境?用字词“点情”,用意象“化情”,用比喻 “绘情”,用直笔“抒情”,用藏隐“无情”五种方法关键词:悄景交融意境点悄化悄绘悄抒悄无悄情景交融的意境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成为上乘佳作的重要因素所谓“情”指“感情”“情 绪”“思想” “想法”等作者主观的内蕴实质,是作品主旨;而“景”则指由人所遇、所想、 所见的“人、事、物、景”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图景,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在作品中就是 对生活的再观体,是承载主旨的“形象”把主S3含蓄地暗藏在形象Z中匸是传统的“悄景交融”的境界,有三种类型:景中藏悄式、 情中见景式、情景交茂式怎样营造情景交融的意境?我以为有五种方法:“点情”、“化情”、“绘情”“抒情”“无情”下面就来略作介绍一、浓情字词点图景点情:集中笔墨全力写景,不刻意去追求用文字表达何种情感,只刻画出鲜活的牛活图呆, 却在描绘景物的文字之外于合适之处用带浓郁感情色彩的字、词、句轻轻点出刻画“情景交融”的意境要跨越三难:绘景难“历历在目”、有情难“情真意切”、融情难“合于无形”。
不妨把这创造过程比为画龙,要准确刻划龙的外形一般,准确抓住人生活中 最有代表的景物的突出特点进行精彩细致描写,讣人如在目前;“有情”似画龙时“胸中有 睛”,“呦家”必有真情(主旨)在胸,有睛在胸,画家想通过“画龙”表达的东西才会滔 滔从胸中流向笔端;“融情”,把胸中Z情融入其中,化于无形,把睛点在龙身上点情”就正是运用把胸中之“睛”点在龙上,把胸中之“情”融入景中的手段画龙时, 通篇都画龙形(写景),不刻意苛求“睛”在龙上,写景时也不应刻意苛求“情”在景中 你只管人胆运用排比、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对比、对偶、用典、铺垫、烘托、映衬、 精雕……等手法细致精巧描绘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句句写景,绘出一•幅幅具体可感的社会生 活图景然后在合适Z处(如文尾)用传神的感情色彩浓郁的字、词、句,点明全文所含Z 情,使全篇染上灵动的色彩、深挚的痴情,从而使前面所绘Z景都笼罩在这浓浓的情中如《长亭送别•端正好》(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170页)一曲:“碧云天,黄花地,西 风紧,北雁南飞由天、地、风等大自然景观写到雁,描写一幅“碧云密布、黄花遍地、 西风凄紧,北雁南飞”的清秋景色作者如椽Z笔,抓住秋天中最突出Z景,“天” “花”“地” “风” “雁”的最突出特点——“清萧瑟”,由天到地,从风到雁,一一写來,绘出 “送别”的背景。
从字面看,这儿句话句句写景,哪里写情?细看來却发现情在末尾两句, 它用设问点出:“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一“泪”字点其情,使全篇闪耀着离人 的泪光,所写的“天、花、地、风、雁”都成了饱含离情之物,而景中人正在流出“离人泪”, 这恰好给前面所写Z景蒙上了离情别绪的浓郁情感,使全文成了看似“旬句写景”实则“字 字言情”的情景交融的住作寓情于景•”正是运用点情的方法表Ifli好象全在写景,看似单纯写景,但是我们能从中体 会出景物中包含的情感的抒情方式即表曲为通篇写景,作者只是用传神的感情色彩浓郁的 字、词、句,点明全文所含之情,思想感情不露声色地蕴藏于其中在字母血上无一处有情 的痕迹,在深处无一点不充溢著作者的主观感情寓情于景,“景”活而“情”隐其方法 人致分为:1•选景绘景世上景物很多,观察了解到的也多,不能全写写前必须好好选择,要选择最 能传情达意的一种或儿种景甚至某一个特点來写写时必须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真实生动的 刻画,使口然界的景物幻化成一幅生动活泼的景物画、一段动听悦耳的乐曲,令人如入其境, 如闻其声,如嗅其味2•抒发真情情贵真”,发口内心的情感,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情还要酝酿已久,使Z 有决堤Z势。
切忌侨揉造作,无病呻吟综上所述,写景时全力写景,不刻意为情,“情”不故意附加,而在合适处用饱含惜感色彩 的字词句明白点出,就是“点情” Z法二、意象字词情化景化情:即把情融化进景中写景吋,把作者涌动于心中的情自然而乂无形地融化进景物描写 Z中,使景成了活景,成了冇情的景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写景抒情随意安排化情的主 要方法有:一是在写景中选用感情色彩浓的字词;二是在写景中选用很有典型性带有浓郁感 情色彩的意象在写景中选用感情色彩浓的字、词来化情于景这样的作品很多如李煜的《虞美人》:“春 花秋刀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乂东风,故国不堪回首刀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 是朱颜改”把“了” “又” “应”等字,“往事” “不堪”等词融入写景中,写出了一个 伤心忆旧之人孤独站在小楼上血对故国吹來的东风,不山感慨花月已不知不觉逝去,痛惜繁 华富丽的家园己不再属于白己而归属他人!这种伤心已是多少次? “我”明知故问以状感慨 之深了”,结束、完毕之意,是描写“我”眼见得春花谢、秋月落、时光逝,心中奔涌 无穷惋惜,无限的浩叹;“乂”,暗示人站在楼上遥望故园深思、痛惜、伤心不忍已是多少 次了,这都是实景描写,但其间更有作者难以排遣的故园深情,人生遗恨;“应”,“应该、 大概、可能” Z意,是作者登楼远望,缅怀故园,遥望今口故园Z状,想往LI属我的繁荣华 丽已成过去,不由悲从中來,深沉的抒发了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情思!“不堪”,不能忍受Z意,二字写出那种痛彻入骨的故国Z思、亡国Z痛、思乡Z魂、无依 之愁。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旬可以多方面理解:在明亮皎洁的月光下,我不能忍受遥 遥望故国之椎心之痛;在明亮佼洁的月光下回首故国我不能忍受“广国之痛,故国之思”; 回首明月卜•依IH繁华的故都,情何以堪,如何受得住这思、这愁、这痛这种运川恰当的感 情色彩浓的字于描写之中“化悄”的手法应用很广,例子很多;如“潮打空城寂寞回”“泣 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不nJ—一列举化情”止是这样把浓缩作者极浓郁的情而又 具一定描写实景功能的字、词(少数是句)有机融化进写景的文字中去把很有典型意义带浓郁感情色彩的传统意象融化进描绘的工活图景中、化进写景文字中,则 是更为高明的“化情”手法且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一句明用“寒蝉”“长亭”,暗 川了“柳”“骤雨”等意象因宋代都门外的河两岸植柳,诗云“高柳乱蝉嘶”秋犬之蝉 称寒蝉,它就要永离多彩的世界了,H然万分不舍,听见寒蝉嘶鸣,蝉依高柳,而柳在我国 是象征“离别”的,常用在送别诗中,柳冇“拂水飘绵,送行道”的作用,自古以来易触动 人们的离情这里已包含无穷依依难舍Z情下用“长亭”意象,古代大道上每十里设一长 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长亭送别,故“长亭”这一意象凝聚了太多的“离别”“惜别” Z思。
再“骤雨”意彖,俗语“下雨天,帘客天”,骤雨中行人行走不便,多半会超下来, 这一意象就附丽了太多的“不舍”“不忍离”之味,而这时正值“骤南初歇”,“天留人不 留”,更惹人难舍难分,至此,离情己浓至不可抑止今宵酒醒何处,扬柳岸晓风残刀”用了“酒”“柳”“岸”“风”“残刀”五个典型意彖,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借酒浇愁愁更愁”酒是愁思的学牛兄弟;“柳”,上文己 阐述过是“离别”的意象;"岸”,行人停船之所,但词中是写行人眼见之岸,已知行人继 续远左,并未停下,离得更远;“风”,如曹植说:“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正是刻 骨相思的意象;“残月”,拂晓吋形状如钩的月亮,宋代梅尧臣《梦后寄欧阳永叔》“五更 千里梦,残月一时鸡”有哪个安心酣睡的人能见到这清晨挂在西天边的那钩残月! “残月” 实在是彻夜不眠、相思入骨,凝聚了入骨相思的意象通过这句话表面上叙事、写景栩栩如 生,其实是借这组典型意象抒浓浓之情试想:不过是离去的第二天早晨,酒未醒“执手” 图景宛在,对此凄凉场景,前路“千里烟波”却要前行,离心爱Z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 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此种离情,人何以堪!就这样,诗人巧用意象将那深情无痕无 迹的化入所绘的景中了。
这就是巧用字词、意象象冰化于水的化情入景法三、比喻形象绘真情“绘情”:就是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或正面或侧而描写感情的方法文学要用形象的语言塑造鳞活的然而是抽象的情思因为它无形、无彫、无色、无味、看不 见、摸不着、嗅不到,人们只能凭个人的悟性、个人的人生经历感触情思,只能依靠联想和 想像寻找它与世上万物的相似点来揣摩而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正是根据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说明或者描绘所要表现 的事物的修辞手法精彩的比喻可以语言生动形象,或冇助于揭示事物的木质特征,或把深 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中学常用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明喻,抓住“长” “白”的相似点,把愁形象化, 让人感觉到“愁”长(三千丈),影响深远(黑发变白发)乂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明喻,令人想像出一幅 生动的画而:词人此刻梦回故都,站在城上望着浩荡东流的长江,觉得自己的愁情简直跟这 江水一样,无时不刻不在翻波、涌浪流向人海这句词抓住词人的愁和滚滚东流的春水的共 同点进行了形象的描绘:多——越来越多,久——永无尽期,长——没有尽头,深——深不 可测,永——无时不在,绵绵不断……抓住这些特点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对词人之“愁” 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抒情效果。
还如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儿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了黄时雨”,秦观“便做春 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用暗喻把抽彖的愁写成烟草一川、风絮满城、绵绵梅雨,十分 形象生动、含莆蕴藉肓接把抽象的情思当作形象的事物来描写,是绘情的另一重要手法李清照《武陵春》“只 恐双溪胖航舟,载不动许多愁写小船载不动,极言这愁之重,赋子了这“虚”的情绪质 量和质感,创造出奇特新鲜的意彖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董解元“休问闲愁轻重,向个马 儿驮也驮不动”,王实甫《西厢记》“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进入作品中的情,一般是作者触景生情、情动于衷、缘情设景,而作者要把这“情”写出来, 不外运用“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理抒情”,这一个“借”字正道出了 写“情”的根本方法:情本无形、无影、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到,如何来直 接写?只好通过描写与这“情”有相似点的景物事理了这正是侧面描写然而如何来借?借景借事借物,把自己的浓情融入客观叔述和细致描写中实践证明,抓住 联想围绕主题多角度写景,注重主观色彩适可而止大范围写景,眼中冇物、胸中冇情、观察 细致、特征明显、深入开掘象征义,是行之侑效的方法。
作者先有真情,注意合情合理、新 意和有美感,然后将自己的爱憎褒贬寓于客观的叙述中,将自己的感情倾向融入细致的描写 中,能形彖地把虚无飘渺的情生动地描写出来,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四、秉笔书“情中见景”“情中见景秉笔书”的方法初看起來好像与直抒胸臆相同,其实仔细分析,二者是有区别的 “直抒胸臆”指作者或人物不借助各利媒介而把心中的情感直接倾泻出來,也叫直接抒情, 它痛快淋漓,毫无遮掩,坦率真挚,不讲含蓄委婉其情人喜人悲、刻骨铭心、震慑人心, 实在是感情的风暴,人间至爱与真情的撞击,人性美与情感美的凝聚它可分为呼告式(① 愤怒的控诉②撕心裂肺的生死离别③热烈而深情的赞颂④痛楚的追念)、咏叹式、奔放式、 曲折式即使是情感色彩授浓郁的“呼告式”也要托情于事、物、景、理,决不是空穴來风 而离开引发情感的对象而抒情的要做到“情有所系”,层层蓄势,巧于铺垫,通过叙事、 写人、绘景,蓄成情感的迸发之势,奔涌而出由上述可知:“肓抒胸臆”的第一Id的是抒发情感,是痛快淋漓、毫无遮掩氏接倾泻最真最 浓的情;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