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组织_第五章.doc
14页第5章信息整序法 203 5.1分类法与分类标引 P204 按照编制方式,传统分类法分为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分面组配式分类法、列举—组配式分类法,分类标引规则分为:基本分类规则和一般分类规则5.1.1分类法原理 204 1、信息资源分类信息资源的本质属性|是指载体上记录的科学知识内容,它从根本上体现了信息资源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定义|是按照类目之间关系组织起来的,并配有一定标记符号的类分信息资源的工具,从主题内容角度组织和揭示信息资源的方法特征|1、按照内容特征的相关关系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2、从一定角度出发组织和揭示信息资源3、采用一定的标记符号作为排序工具4、通过类目索引提供从子顺角度查找类目的途径作用|1、进行资源组织2、建立分类检索工具3、分类统计4、兼容工具考点1:资源组织与分类检索工具的区别:(判断、多选)广度深度组织方式资源组织一个排架号号码简短,分类粗略类目间单线排列,不能随意变换分类检索工具多个排架号类分详细,加强专指度,提高检准率排列灵活,类目见位置可适当变动考点2:分类法是理想的跨库检索的工具2、分类法的类型信息资源分类法是:1、聚类的结果2、根据分类需要预先建立的整体类目体系3、分类工作的依据和规范4、对数量巨大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组织的极其关键因素(多选)等级列举式分类法、依据传统的知识分类体系又称体系分类法、穷举式分类法、枚举式分类法,DDC LCC分面组配式分类法、依据概念分析与综合原理,将主题概念组成“分面—亚面—类目”的体系又称组配分类法、分析综合分类法、分面组配式分类法,CC核心是分面(又称组面,面),一个主题按多个标准划分,形成多个分面,分面的依据:主题的范畴体系阮冈纳赞的范畴理论:本体(,P)、物质(;M)、动力或动因(:E)、空间(·S)、时间(‘T),不同的类目分面公式也不同列举—组配式分类法又称半分面分类法,缺点:1、修订难度大2、标记程序复杂、号码冗长考点1:优点缺点等级列举式.显示直观,容易学习掌握.类目体系展开比较系统,有伸缩性.标记系统简单明了,适合资源组织,也适合建立分类检索工具.类目展开方式单一,类目数量有限,类间组配能力弱,无法揭示细小专深主题.类目体系相对固定,不便改变检索途径,不能多角度检索.类表篇幅较大,类表管理难度大分面组配式.类表组配能力强,标引结果专指度高,能充分揭示复合主题.标记表达性强,便于轮排,从不同角度检索.类表篇幅小,便于管理、修订.类目体系是隐含的,直观性不强.各学科类目数量分布缺乏均衡性.组配方式及规则复杂,标引难度大,专业素养高.分面标记构成复杂,号码冗长,不适合资源排架,主要应用于组织分类检索工具5.1.2分类法的编制 208 1、分类法的结构体系 由类目体系、标记符号、说明与注释、类目索引四部分构成1)类目体系定义|是根据类目内在关系和一定原则建立起来的类目集合,是分类法的主体,是分类语言进行词汇控制的主要依据。
一般以知识分类为基础,按照信息资源分类的实际需要而建立的,由主表和复分表构成基本部类 是为分类法的合理展开对知识范畴所做的最概括、最本质的划分,是信息资源分类法的纲目,也有人称其为大纲,它贯串于主表之中,它的排列次序称为基本序列,对基本部类的划分及其序列的确定,是分类法展开的基础不是所有的分类法都明确确定了基本部类(判断题)基本大类 是分类法的基本大纲,是分类体系展开的起点,也是通常说的第一级类目,也是分类法整体框架的体现主要涉及类目设置和排列次序两方面(1)基本大类的设置与检索工具的性质、学科发展状况及信息资源数量密切联系(多选)DDC 10个,LCC 21个,BC2 22个,CLC 22个,科图法 25个,CC 26个(2)基本大类的排列次序国外:从总到分,先综合大类,再其他大类DDC 吸取培根知识分类的思想,建立了“倒转培根法”的分类思想LCC 根据文献收藏情况建立分类法类目体系,,依据的是英国文献分类学家赫尔姆的“文献保证”原则CLC 自然科学部分: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理论到应用网络分类工具 多数未按照类目之间关系序列,英文网络分类体系大都以子顺方式排列,我国多依据检索频率等因素来序列类目(判断)简表 也称基本类目标、主要类目表,一般由二级类目或三级类目组成(判断,三级类目主要指工业技术T类)作用|1、迅速了解整个分类表概况,引导下一步使用详表2、不使用详表的情况下,概略分类3、便于较大范围的信息资源的检索详表 是分类法的主体和正文,是类分信息资源的真正依据等级体系分类法中,由逐一列举的子目组成,通过并列或缩格来显示并列或登记关系组配式分类法中,由按范畴设置的基本概念组成复分表 也称附表、辅助表、副表、共性区分表,分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1、缩小类表2、加强表的灵活性3、增强表的规律性包括|通用复分表和专类复分表,通用复分表又分为标准复分表、地区复分表、时代复分表等,标准复分表在国内又叫总论复分表。
CLC后附有8个复分表专类复分表一般只限于某一大类或某一领域,设置于相应类目下中图法(CLC)有58个专类复分表分面分类表由于分面序列本身的复分作用,通常不设置专类复分表(判断)仿分|利用某一类的子目作为进一步区分依据的类目处理方法复分表使用的注意事项:1、不单独使用2、是否使用要按照表中的规定进行3、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对复分表的使用加以调整,但是确定后不要随意调整4、使用复分表时,要注意标记配置方面的有关规定(例如,中图法中0的使用规则)2)标记符号(略)3)说明与注释通常包括编制原则说明、大类说明和类目注释编制说明,也称绪论,是对分类法整体的纲要性说明大类说明,是对分类法各个基本大类结构特点和标引规则的纲要性说明类目注释 是对分类法中类目名称的补充说明,主要有5中类型:1规定类目的含义和内容范围2、揭示与相关类的关系3、指明具体的分类标引方法4、规定同类文献的排列方法5、类目修订情况类目注释有利于增强分类法的易用性和标引的一致性、提高标引质量4)类目索引也称分类表索引,有2个作用:1、将分类系统排列转变为字顺排列,可以从主题词语出发查找分类号2、便于用户查找被分散在各个学科的有关同一事物的类目和未列出的有关新概念。
主要包括直接索引、相关索引和主题词索引直接索引: 编制简单、功能单一,缺少字面成族的机会,达到从类目名称查找对应分类号的目的相关索引: 杜威首创,不仅可以从主题名称出发查找对应的类目,还可以将分散在分类体系中的关于该主题的类目加以集中,还采用了倒置、学科集中等等方式主题词索引 是一种将分类法和主题法结合的索引类型,是在分类主题一体化的背景下产生的考点:类目索引虽然是分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是辅助工具,并不能直接以此作为分类依据判断)2、类目体系的建立类目体系建立的过程就是类目分析的过程建立的两种方法:归纳方法和划分方法(也就是所说的概念的划分与概括原理)(1)类目划分问题是指依据一定的属性或特征对类目的外延进行区分,生成一组子目的过程所依据的属性称为分类标准,分类标准包括主要标准和辅助标准,主要标准是信息资源所体现的学科知识内容,辅助标准是信息资源的其他属性(2)引用次序问题也称组配次序,指复合主题标引和检索时,各个主题因素的组合次序在先组式检索工具中,引用次序具有决定复合主题类聚方式和排检位置的作用,是进行句法控制的重要手段明确的引用次序具有以下作用:1、以用户需要作为组织检索系统的依据,提高检索系统的通用性2、保证复合主题处理的一致性3、保证分类标引结果含义明确,容易理解,增强分类标引的准确性4、使分类标引具有一定规律性,提高分类检索系统的一致性和可预见性。
引用次序在列举式分类法中是指,分类体系展开过程中划分标准使用的先后顺序引用次序在组配式分类法中是指,复合主题中不同组面被引用的先后次序(可能出判断)多数情况下,建立类目体系时,先采用主要标准,后利用辅助标准,但是这不是绝对的,主要标准并不意味着必须要首先采用5.1.3分类法的标记系统 218 1、标记符号也称分类号,是分类法中用于标识类目的代号现代文献分类法是以标记符号为中介,将分类体系有效用于组织文献收藏和建立检索工具的积极作用|1、固定类目次序2、显示类目之间关系限制|1、2、(积极作用辩证着看)按照号码组成成分,标记符号分为单纯号码和混合号码单纯号码是一种具有固定次序的符号系统构成的号码单纯数字号码,顺序性强,易于排检,具有国际通用性,但基数较小,下位类超过10个时候,容易使号码变长如科图法、杜威法单纯字母号码,在使用层累制的情况下,号码相对简短不足是:排检不如数字迅捷,使用不普遍英国的《伦敦教育分类法》混合号码取二者之长,如LCC,CLC性能|1、容纳性2、表达性3、简明性4、助记性,要保证较强的容纳性和一定的表达性,充分注意简明性,尽量使4这协调起来容纳性是由类目体系的动态性所决定的,增强容纳性的方法:1、小数制2、非等级性标记3、使用登记标记的情况下结合使用各种灵活标记形式及增加辅助符号表达性 有两层含义:1、标记符号能体现类目体系的结构特点2、能显示各学科主题或**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使用的表达性标记:1、层累制2、分面标记制实现标记符号表达性的方法:1、以号码位数表示类目划分的等级2、以辅助符号或配号方式解释类目所属的组面简明性 增强简明性的方法:1、只用1种有固定次序的符号系统,不用少用辅助符号2、选择基数大的符号系统3、均衡配置号码4、适当降低揭示深度5、采用非表达性标记或局部放弃表达性标记助记性 有利于提高分类检索的速度与效果、有利于信息资源实体的排架增强助记性的措施:1、基本大类采用字母制2、单独编列复分表3、相同区分标准的类目,采用对应编号法UDC中(4)表示欧洲、(51)表示中国,中图法中0表示理论、2表示中国9表示历史2、标记制度按照号码的组成方式,一般分为:层累标记制、顺序标记制、顺序—层累标记制、分面标记制层累制(有利于表达性,通常不利于容纳性和简明性)中图法基本采用层累制顺序标记制 能较为平衡的进行号码分配、标记结果简单、容纳性强,缺陷是不能揭示类目体系的结构(表达性差)。
包括整数顺序制和小数顺序制,还有字母数字混合的顺序制(如LCC)层累顺序制,例如《科图法》分面标记制 优点:较强的表达性和可组配性,不仅揭示主题,还可以轮排和组配检索 缺点:号码成分复杂、标记结果冗长、排序性差,不适合组织排架3、几种特殊的标记方法特点八分法理论上可无限扩号,但会影响简短性、表达性和助记性,一般只采用两次“八分”,双位制理论上容纳100个,通常不用带0的,容纳81个容纳性强、但简明性、表达性和助记性弱借号法借用上位类或下位类,下级类目超过10但超过不多,借用9以外的下级号扩充预留空号法双位加点法人大法使用了这种方法,用来扩号字母标记法一般只标记最后一级类目,如TP312JA对应编号法突出了表达性和助记性5.1.4几种主要图书分类法评价 228 《杜威十进分类法》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DDC)是广为全球各地×使用的分类法这个分类系统于1876年正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