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博物馆的调查报告.doc
12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首都博物馆的调查报告 一、两博物馆概况: 首都博物馆新馆是一座拥有最先进设施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新馆的展览陈列以首都博物馆历年收藏和北京地区的出土文物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历史、文物、考古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形成独具北京特色的现代化展陈首都博物馆以其宏大的建筑、丰富的展览、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功能,成为一座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并跻身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博物馆行列ﻭ 首都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在国内外举办了许多颇受好评的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如:《北京历史文物陈列》、《元大都历史陈列》、《老北京春节民俗展》、《馆藏历代陶瓷、书画真伪辩识展》、《北京历史文化展》等数百项内设: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文物库房、社会教育区、业务科研区、行政办公区、综合服务区和地下车库等新馆以完善的功能,先进的设施,跻身于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博物馆行列使文物收藏、展览、修复、研究、教育、交流融为一体 首都博物馆新馆不仅是一座重要的文化设施,同时也是北京地区文物保护、文物研究、面向公众和广大青少年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历史及科学知识的基地,还是北京市举办礼仪和庆典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人民群众旅游和休闲的理想去处。
建筑设计重视博物馆的特定功能要求,力图以清晰的、简明的、富于逻辑的方法处理好各功能区间的关系主要的功能区分为:展陈区、社会教育区、综合服务区、业务科研区、地下停车库、行政办公区、安全保卫区、藏品库区、设备区 文物安全的环境监控首都博物馆采用恒湿不恒温的先进、独特的智能化空调系统,将文物库房和展厅的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控制在2%以内,极大地保证了文物存放安全;同时又使展厅温度随外界自然气温有一定幅度的浮动,获得较好的对人舒适度 观众现场服务:在博物馆各大门内、大厅均安装调查导览系统,让公众自由地浏览、查询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和调查信息售票验票系统出售本馆的全价、优惠价等各种调查券,能够自动识别调查券的真伪、面额,并允许观众当天即使中途临时出馆、仍可返回继续调查信息化服务:信息技术将以往历史的音视频数据数字化所建立音视频节目数据库和点播系统,可让观众通过计算机屏幕或者拨号自由地点播想收听、收看的曲艺、戏曲节目多功能报告厅:通过数字化网络、电台、电视网(有线/无线)和现场视频直播、数据网络交互式播发、后期电子出版物制作,实现现场会议与网络会议的相结合互联网用户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浏览本馆局域网的方式实时地参与现场学术讨论。
展厅不同类型展厅相对独立,既便于观众有选择地调查、缩短调查路线,又便于安防管理宽阔的展厅面积和充足的ﻭ 高度,也为丰富多样的展陈设计提供了理想空间3000余平方米的临时展厅将为国内、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提供一流的展示平台智能化温湿度控制系统、安防消防系统,为举办最珍贵级别的文物展提供了条件 数字放映厅超宽视角弧形银幕,可播放高清晰数字影片,该设备分辨率为国内外目前最高;目前第一部影片是《辉煌的北京》;今后将制作立体数字影片ﻭ 为每一位调查的游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以完善先进的设备设施为基础,以人性化服务理念为原则;ﻭ 接待服务拥有多语种服务咨询、物品寄存柜、公共饮水台、休息座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等并为残障人准备了残障人电梯、轮椅、残疾人;为婴儿准备了婴儿室、童车等同时配备了6台为残疾人士或不方便行动的人使用的触摸屏导览与讲解服务为观众免费提供多语种导览图、展览的中英文版展览彩页;提供多语种讲解员讲解、专家讲解专场;触摸屏查询电脑、多语种智能化语音导览机,以及在全国率先采用的多语种个人掌上电脑(pda)导览休闲经营服务餐厅、咖啡厅、茶室、纪念品商店、书店、自动取款机、邮筒、公用等设施对观众开放。
ﻭ 北京自然博物馆位于首都南城中轴线上的天桥地区,背靠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面对现代化的天桥剧场,具有特殊的文化环境 北京自然博物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0平方米自然博物馆有四个基本陈列和一个恐龙世界博览馆藏文物、化石、标本10余万件,大型整体古哺乳动物化石数量居世界第二,黄河古象化石、恐龙化石名扬海内外动物陈列按系统发育顺序展示了现生主要动物类群,反映了动物界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历程植物陈列展示了原核生物的细菌、蓝菌,真核生物的藻类、真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的大量标本及生态照片,展现了诸位的多样性,再现了植物演化的历程,反映了植物对动物、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古生物陈列踏着史前生命的足迹,通过大量的化石标本展示了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由变温到恒温、由卵生到胎生的演化历程人之由来陈列展示了由猿到人的历史进程,以及个体的人十月怀胎的诞生过程,勾画出人类自身的发展轨迹恐龙世界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恐龙复原,配以声光电,让观众仿佛回到了亿万年前的远古生态环境中,因而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乐园ﻭ 二、博物馆的历史ﻭ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北京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但同时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北京也充满着竞争活力和令人窒息的压力对于生活于钢筋水泥森林的现代人来说,实在是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来调节一下神经,细细体会一下先人们的勤劳和智慧,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曾经发生过什么,有过怎样的辉煌于是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走进了位于北京长安街上的首都博物馆ﻭ 首都博物馆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古今交融,大气十足从外面看主要由矩形围合结构、椭圆形外立面和金属屋顶三部分组成据了解,这种设计源自于对历史与未来的描绘,传统的材料与现代的材料并置,倾斜的青铜体破墙面而出,生出文物发掘的意象;悬挑的大屋顶融入中国传统出檐的设计手法;悬挂式框架砖墙模糊了古代城墙与现代幕墙的界线;广场的起坡烘托了宏伟的巨构,也取材于皇家宫殿高台建筑的手法充分体现了博物馆沟通古今的功能,使人在进入馆内欣赏文物之前就油然而生一种对历史的崇敬和向往 进入宽敞的大厅,迎面一座大型景德街牌楼,这块牌楼是新首博中最大的文物,原来竖立在历代帝王庙前,后来被拆除,但所有的构件一直保留着,如今重新复原,被很好地安置于博物馆内可惜的是,调查时由于准备不足,我没有仔细地观察一下这座精美的文物因为印象中文物都是残破不堪晚景凄凉的,它这般光鲜亮丽地站在我面前,我反而以为是现代人的仿作。
环顾馆内,会发现这里设施新,场地大,北部有绿色文化广场,东部有下沉式竹林庭院,翠竹环绕其间,阳光温和地洒在地面,你会感到一种历史情怀扑面而来,缅怀历史,这样的环境是再适合不过了馆内主要是圆形展馆(也就是我们前文所说的倾斜的青铜体的室内部分)和方形展馆两大部分,分别进行古都历史文化篇,城建篇,民俗篇,瓷器,玉器,佛像,书法绘画等十几个展览根据兴趣,我主要选择了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古都北京城建篇和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进行了详细调查 历史文化篇的展览运用大量珍贵的文物向我们展现了北京自史前原始部落开始,经过封建王朝,走向民主共和的过程一对出土于房山琉璃河1193号大墓的青铜酒器克盉和克罍是北京最早建城历史的实物证明,刻在其器盖内壁上的铭文证实了燕国始封地就在琉璃河镇的董家林村,这就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城还有东胡林人的项链、骨镯,老山汉墓出土的凤纹棺罩,金陵铁剑,修复白塔寺时意外发现的密封册、经书,科举考试的试卷和作弊的夹带,乾隆皇帝的缂丝龙袍等,各种珍贵文物,无不让人流连忘返馆内通过声、光、电等各种高科技的运用,再现了元大都积水潭码头、明北京保卫战、五四运动、开国大典等历史画面和经典镜头,这样一个展览看下来,我们仿佛沿着时空隧道走了一遭,又一次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交融和各族人民的勤劳智慧,见识到了我们祖国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
同时,北京也展现了其作为一个千年古都的历史沧桑和文化底蕴城建篇则着重从地理格局、城市建设方面介绍了北京城的演变,展现了其西拥太行,东临渤海,北依燕山,面南称王的霸气永定门城楼的木牌匾、已经消失的清代大理院建筑模型、记录着等级制度的6种清代宅第大门146组件文物与大量图表、照片构成的展厅记录着北京城建筑历史的沿革最让人兴趣盎然的是老北京民俗展,在这里,由四个专题洞房花烛美姻缘、降龙诞凤添人丁、古稀大寿福如海、爆竹辞旧迎新春组成的展览,反映了老北京生活中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同时展现了老北京的商业文化和胡同文化复原制作的实景门楼、四合院大门的实物、门墩、上马石等胡同实物,让人如临清末民初的老北京在胡同人家,以一位老北京的回忆自述,串联起人生礼俗的种种事项在婚礼厅,鲜艳的洞房,精美的家具,还有各种婚庆的用具摆放整齐,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真正的婚礼现场而年俗专题里一组精致的面人则给我们展示了老北京人过年的喜庆和热闹,请佛龛、请财神、买窗花、花炮、黄历、风筝、买年画,对联,花灯,还有精巧的麻将和牌九,大人小孩可以说都各得其乐展览还布置了一块儿童游戏区,里面摆放着毽子、兔儿爷、九连环、七巧板、陀螺等老北京的玩具,以及《三字经》、《百家姓》等书籍,小朋友可以免费在这里玩耍。
ﻭ 由于时间不允许,对青铜艺术、瓷器艺术、佛像艺术等其他展览,我只能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虽然与它们只能是匆匆的一面之缘,但那种平静之下的震撼力必定会在我心头留下最强烈的烙印作为一个外地人,我十分羡慕北京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不光是在博物馆里看到的这些,即使走在大街上,有名的景点、文物也是俯拾皆是,在这样一个城市的人们里一定生来就有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回头想想自己的家乡,那是一个安静闲适的海边小城,虽然有着优美的环境和宜人的气候,但是作为一个城市,历史却太过短暂,显然文化底蕴不够丰富,因为也就少有文人墨客闻名于世了与我同去博物馆的朋友也是老乡,去的路上还说前几天在网络上看到有人评价家乡是文化沙漠,这种状况的确让人痛惜但是一个地方文化的发展不是一日之功,必定是几代人的积累和付出,所以我深切感受到不管在哪里都要奋发图强,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以期将来有一天能回报家乡对自己的哺育,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ﻭ 其实,无论以前人们曾有过多么的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新的文明,也在不断破坏着旧的文明这是永恒的法则于是,我们就通过博物馆这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
而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文明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重重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在首都博物馆里,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为我们祖国灿烂的历史文明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博物馆都被建立成爱国主义基地在这里,面对曾经的辉煌和强盛,想不爱国都难,同时,馆内先进的设备也让人叹为观止比如,目前世界上首次用于博物馆的全息立体放映技术、标准的多媒体影院、休息区触摸屏导览系统、音视频节目数据库和点播系统,甚至观众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拨号自由地点播所希望收听、收看的曲艺、戏曲节目通过历史的和现实的双重作用,每一个进馆的人都会激荡起深深的爱国情怀,当然,对我们的首都北京也是充满崇敬ﻭ 然而,在这些崇敬与热爱之后,我却突然而生一种惆怅纵然新旧更迭是历史不变的规律,永恒的法则,那我们就可以真的肆无忌惮地破坏与重建了吗有多少静静躺在博物馆的文物本还应该站在自己原来的岗位上,并没有到寿终正寝的时候难道所有的历史都将化为文物、音像、图片和记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老北京的历史不应该仅仅在博物馆里看到,更应该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老北京离我们远去的速度越来越快了,拆迁、危改、市政建设一点点的把老北京吞噬掉了,然后把它的残垣断壁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