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赠从弟(其二)PPT课件.ppt
29页请您您欣欣赏1.2.3.4.5.6.赠从弟(其二)从弟(其二) 刘刘桢7.关于作者关于作者•刘桢(186~217年),字公幹,东汉末著名文学家,与王粲合称“刘王”,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合称“建安七子”(kǒng róng 、chén lín 、wáng càn 、xú gàn 、ruǎn yǔ 、yìng chàng 、liú zhēn •刘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曹丕曾称赞他的五言诗“妙绝时人”,但作品流传很少,仅存十五首8.关于建安文学关于建安文学•东汉末年一大批文学家,如曹操、曹丕、曹植、蔡文姬、邯郸淳等,他们在铜雀台,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9.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刘桢生逢乱世,遭遇坎坷,但文名早为乡梓所重因战乱离开家乡, 漂泊到中原的许昌(今河南许昌)一带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政治社会, 使他对现实生活有深切的体验,不仅没有产生对人生、前途的厌倦空幻之感,作品中还充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理想因素《赠从弟》 诗三首便写于此时。
11.赠从弟从弟 刘刘桢• •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2.重点注释v①从弟:堂弟②亭亭:耸立的样子③瑟瑟:这里指风声④一何:多么⑤盛:大,凶猛⑥罹:遭受⑦凝寒:严寒 13.原文翻原文翻译•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中瑟瑟呼啸的寒风•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受严寒?不,是松柏天生有不惧严寒的本性!14.1、、颔联中的两个中的两个“一何一何”在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在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第一个第一个““一何一何””突出了突出了风的迅疾凶猛;第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二个““一何一何””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合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合起来表达了松柏起来表达了松柏顽强的生命力的生命力交流交流17.2、、颔联运用了什么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手法?“风声声”“松松枝枝”各象征什么?各象征什么?•衬托。
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松树的雄健挺拔风声”象征险恶的环境,“松枝”象征正直的君子18.3、、“松柏有本性松柏有本性”的的“本性本性”是什么?是什么?诗人人希望堂弟做一个什么希望堂弟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人?“本性”指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诗人希望堂弟要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不要因环境的压迫而改变操守19.4、、全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的情怀??•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20.5、、这是一首咏物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歌标题是是《《赠从弟从弟》》,而内,而内容却写容却写“松松”,,请你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本本诗以松柏以松柏为喻,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赞颂松柏挺松柏挺立立风中而不倒,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寒而不凋的顽强生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高守高洁((坚贞自自守)的品格及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从弟的劝勉之意21.感悟感悟•本诗托物言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的凛然正气,表现了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与追求,并勉励堂弟要有松柏一样坚贞的品格。
22.全全诗的的风格和寓意格和寓意•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23.运用运用•1、诗中写松树高大傲岸的形象的诗句是:•2、本诗中描写风狂的反复句:•3、与“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有相似之意的诗句是:•4、诗中赞颂松柏守志不阿,不肯向恶势力屈服的诗句是: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28.好好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