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x
13页0卷 册 检 索 号351-F055S-G01风电场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发证机关:证书等级: 乙级 二OO九年二月• 批 准:审 核:校 核:编 制:目 录1. 前言 31.1工程概况 3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与依据的技术标准 31.3 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量布置 41.4 勘察施工和完成的工作量 41.5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及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52. 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52.1场地地形、地貌及区域地质条件 52.2场地岩土层特征及分布规律 52.3 各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的分析与选定 63.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63.1 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 63.2 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74. 场地不良地质作用描述 84.1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84.2 其他不良地质作用 85.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95.1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95.2场地平整、边坡分析及基坑开挖 95.3 岩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105.4 拟建物基础方案分析及设计计算参数 106. 结论与建议 11附表1. 勘探点基本数据一览表(附表1)2. 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数理统计表(附表2)3. 土工试验成果表4. 固结试验压缩曲线5. 水质分析成果表6.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检验报告附图1. 工程图例(351-F055S-G01-01)2.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351-F055S-G01-02~351-F055S-G01-07)3. 工程地质剖面图(351-F055S-G01-08~351-F055S-G01-30)1. 前言1.1工程概况根据公司的工程勘察计划及公司下达的工程勘察联系书,****风电场工程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已于2008年12月底完成。
该工程为新建项目,本期拟建场地位于**县东南**镇附近的鸡公垄和龙北村的牛鼻山至光楼村的沿海岸线地带的山坡上场址北临海坛湾,南临观音澳,东临台湾海峡,与北侧海坛湾内的鹭鹫岛和上坪礁隔海相望,西至牛鼻山,拟建的风电场中心地带西北距**县城约7.5 km场区内自然村落较多,民房相对集中,仅少数比较分散,如鸡公垄的玉井自然村场地未完成三通一平,交通条件较差本期拟建17台风机及升压站一座,其建设规模为:****风电场规划装机34MW(2.0MW×17),一次建成110kV升压站(控制中心)一座主要建(构)筑物特性指标见表1 主要建(构)筑物的特征指标表 表1建构筑物名称结构形式高度(m)基 础对差异沉降敏感程度备注型 式材 料尺 寸长x宽(m)埋深(m)柱下垂直荷载(kPa)柱下弯矩(kN)风机基础独立基础边长8.8m的八边形200090000综合控制楼框架结构独立基础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与依据的技术标准1.2.1 本次勘察的具体任务及要求如下:1、各地段的地基岩土类别、层次、厚度及沿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分布规律2、地基岩土承载力、压缩模量等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其他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
3、查明各地段地下水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提供地层渗透性指标4、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对混凝土、混凝土中钢筋、钢材的腐蚀性及在建构筑物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5、分析和预测由于施工和运行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6、提供地基变形参数7、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别、范围、性质、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危害程度等,并对其整治方案进行论证8、查明对建筑物有影响的天然边坡或人工开挖边坡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其稳定性,并对其处理方案进行论证9、深度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等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执行1.2.2 本次勘察工作主要依据以下规范及文件进行:1. 岩土工程勘察联系书及总平面布置图(含电子版);2. 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3. 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 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6. 行标《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074-1997);7. 行标《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资料整编技术规定》(DL/T 5093-1999);8. 行标《电力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规定》(DL/T5096-1999);9. 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10. 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1.3 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量布置本次勘察所用地形图为设计方提供的1:1000电子版地形图,坐标系统为54北京坐标系统,85国家高程系统。
本次勘察以钻探为主要勘探手段,局部风机位于陡峭山坡,钻机无法搬至机位,故对该风机进行地质点描述(1#、5#、6#风机),配合钻孔内取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和现场原位标准贯入试验等综合方法进行施工布孔原则:本次勘察每台风机按平面布置两孔(共34孔),升压站因勘察期间尚未确定规模及具体位置,依设计要求按网格状布置9个钻孔钻孔编号按以下规则:风机钻孔编号按SK#,如3号风机的钻孔编号分别为SK3-1、SK3-2升压站钻孔编号按SK#,分别为SK18~SK26各钻孔的类型及具体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为351-F055S-G01-02~ 351-F055S-G01-07)勘探点深度的确定原则:拟建场地若有浅基持力层,控制性勘探点深度15m,一般性勘探点深度12m,若提前见强风化岩,则进入强风化岩2-3m;若无浅基础持力层条件,则控制性勘探点进入桩基持力层6m左右,一般性勘探点进入桩基持力层5m,在预定勘探点深度内遇软弱地层,勘探点深度应适当加深或穿透软弱地层具体见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附表1)控制性钻孔为取样孔,遇粘性土取原状土样、砂土取扰动土样,及部分岩石采取岩样进行土工试验分析,所有钻孔除槽探外均进行现场原位测试工作,本工程采取的原位测试方式主要为标准贯入试验。
风化岩残积土的界限依据标准贯入试验实测数据,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A.0.3注3的划分原则划分室内试验主要对一般土层做常规分析,对淤泥质土加做渗透试验,固结快剪试验,有机制含量等,对其他粘性土加做固结快剪试验;对砂土及含砂量较高的粘性土样均加做颗粒分析试验,对地下水样及土进行常规和侵蚀性CO2分析,为判定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供依据,对岩样进行饱和抗压强度试验1.4 勘察施工和完成的工作量本工程测量、放样、钻探、土工试验及现场原位测试工作均由厦门华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完成,本报告依据厦门华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钻探班报表、记录表、土工试验成果表、水(土)质分析成果表、钻孔柱状图等编制勘探点实地位置是根据设计方提供的总平面布置图及控制点坐标,采用南方NTS-322型全站仪以视距极坐标布设孔位及测定孔口标高各勘探孔平面坐标与孔口地面高程详见附表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钻探采用2台XY-100型液压回转工程钻机配合φ127mm无缝钢管及优质泥浆护壁进行施工原位标准贯入试验采用导向杆变径自动脱钩式落锤装置(锤重63.5kg,落距76cm)配合钻机进行测试竖向测试间距在2.00 m左右,原状土软土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采取、其他土样采用厚壁取土器采取,水样直接在钻孔中采取。
钻探、测试取样工作均严格遵照相关规范与规程规定进行操作室内试验具体操作遵照国标GB/T50123-1999及国标GB50021-2001的相关规定进行本次勘察外业施工:2008年12月5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完成外业工作完成外业实物工作量见表2,完成室内试验工作量见表3并引用可研阶段的一个钻孔(ZK1+1)资料 外业施工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2项 目钻探地质点取 样标准贯入试验勘探点测量地下水位观测原状土样扰动样水样岩样初见水位稳定水位单 位孔/米个/米件组次点孔工作量37/406.96/4420510457431337 室内试验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3项 目常规项目试 验颗粒分析单柱饱和抗压试验水质常规项目分析及侵蚀性CO2分析土质分析单 位组工作量201441031.5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及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属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综合以上三条,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3.1.4条规定,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依据工程重要性,场地地基条件等情况,确定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2. 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2.1场地地形、地貌及区域地质条件拟建场地位于**县东南**镇附近的鸡公垄和龙北村的牛鼻山至光楼村的沿海岸线地带的山坡上,主要为区域内的沿海岸线和丘陵山地上,为沿海丘陵和海岸阶地地貌单元组合场地未整平,场地高程约3.0-61.0m(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差较大场地大部分位于荒山,局部位于耕地站址处主要岩性为花岗岩场地范围内未发现活动断裂通过2.2场地岩土层特征及分布规律根据本次勘察揭示,场地内上部地层主要为填土、耕土、砂土层、坡洪积粉质粘土,中部为残积砂质粘性土层,下部为花岗岩岩及其风化层整个场地内地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如下:①素填土:浅黄色,松散状,湿,以粘性土为主,含碎块石和粗砂约30%厚度约1.0m,本次勘察该层仅4#风机存在②耕土:灰黄色、灰褐色,湿,软可塑,以粉质粘土为主,含植物根系,均匀性差,该层仅在16#风机及升压站有分布,厚度约0.2~0.4m③含泥粉细砂:风积及洪积成因,灰白色、灰色,松散状,以粉细砂为主,含泥质约10%~20%,颗粒级配较好,无摇震反应,该层仅在8#、9#、14#、15#风机有分布,修正后标贯标准值7.9击。
层厚约0.7~4.1m④粉质粘土:坡洪积成因,灰黄色,可~硬塑,稍湿~湿,含少量石英颗粒,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压缩性中等,该层仅在4#、9#、15#风机及升压站有分布,层厚0.7~5.3m,修正后标贯标准值9.6击 ⑤残积砂质粘性土:灰黄色,湿,可~硬塑,均匀性较好,为花岗岩风化物残积而成,主要成份为粘性土,石英砂颗粒,砂含量约占20%左右,标贯实测值<30击,修正后标贯标准值16.4击该层仅在4#、8#、9#风机及升压站有分布,揭露厚度1.1~5.6m⑥全风化花岗岩:灰黄色,散体状结构,岩石风化强烈,结构已破坏,由花岗岩风化而成长石已风化成粘土,呈砂土状,该层标贯实测值介于30~50之间,该层仅在10#风机及升压站有分布,揭露厚度约0.5~3.1m⑦-1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灰黄色,花岗结构,岩石风化强烈,结构大部分已被破坏,岩体裂隙极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