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青海东部干旱旱灾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Bod****ee
  • 文档编号:47546896
  • 上传时间:2018-07-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9.53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学士毕业论文学士毕业论文青海省东部干旱灾害成因分析 及预防对策论 文 作 者:乔存姐 系 别: 地理系专 业、年 级:地理科学学 号:20051111112指导教师(职称): 唐仲霞论文起止时间:2009 年 3 月~2009 年 5 月论文提交时间:2009 年 5 月 17 日论文答辩时间:2009 年 5 月 19 日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制制2009 年·西宁目 录摘 要 .....................................................3引言 .........................................................51 基本概况....................................................52 旱灾产生的原因..............................................52.1 降水与农业旱灾............................................52.1.1 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52.1.2 降水变率大 .............................................52.1.3 降水高度集中............................................62.2 水资源分布不均与农业旱灾..................................52.3 植被少,坡度大............................................52.4 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52.5 水利工程自出薄弱,抗旱能力低..............................52.6 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复合..................................53.旱灾的危害 .................................................63.1 旱灾对粮食产量的的影响....................................63.2 旱灾对作物生长的影响......................................63.3 旱灾对植被的影响..........................................64 旱灾的预防措施..............................................74.1 正确认识旱灾,树立水资源短缺意识..........................74.2 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源涵养能力............................74.3 开发动态水资源,增加降水量................................74.4 不断加强生态与环境建设....................................94.5 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工程建设..................................94.6 加强旱灾研究,利用科技防灾减灾............................94.7 引种抗旱品种,调节农作物种植结构..........................94.8 用地膜、秸秆或砾石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消耗..............95.结论 ......................................................10参考文献 ....................................................11..............................................................青海省东部干旱灾害成因分析 及预防对策乔存姐(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西宁 810008)摘要::本文根椐青海省东部旱灾基本情况,从气候,植被,地形,人为因素等方面具体分 析了旱灾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了预防和减轻该地区 干旱发生的相关技术对策。

      关键词:旱灾成因 危害 预防措施引言: 旱灾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旱灾较其他灾害遍及的范围广,历时长,对我国 的农业生产影响最大[1]青海省深居内陆腹地,暖湿气团不宜进入,导致降水量 少,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再加上海拔高、地形复杂、降水时空分布极其不均 [2]导致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发生频繁,而干旱是青海省气象灾害中最为严 重的灾害,尤其是尤其是东部浅山地区经常受到干旱威胁因此,分析青海省 东部旱灾的成因及其发生规律,加强抗旱减灾对策研究,减少干旱灾害损失,对增 加该区国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基本概况 青海省东部干旱灾害区包括西宁市、海东地区以及门源、贵德、尖扎、同 仁 4 县,面积约 3.6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380 万农业耕地约 620 万亩,占全 省耕地的 73%,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的 72.5%本区地处祁连山支脉大坂山南麓和 昆仑山系余脉日月山东坡,属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镶嵌地带,境内山峦起 伏,沟壑纵横,气候属于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高寒、干旱、日照时间长,太阳辐 射强,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 6.9℃,年均降水量为 323.6 毫米,总蒸发量为 1644 毫米。

      东部农业区热量条件较好,降水量相对较多,但由于降水变化的不确 定性和地区降水的差异性,旱灾频频发生具有关统计资料,青海省东部地区, 干旱以春旱最为频繁,出现频率为 35%-60%、其次是夏旱,出现频率为 8%- 45%、春夏连旱较少,发生频率为 5%-25%区内有“三年两头旱,五年一大旱, 十年有九旱”之说大旱之年农作物颗粒无收,一般年份减产也很普遍 2.旱灾产生的原因 2.1 降水与农业旱灾 青海省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大灾大减产, 小灾减小产,风调雨顺增点产) 再加上该区属于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气候所 引起的降水量的缺少,降水变化率大和气温升高引起的蒸发量增大是农业旱灾 发生的主要原因 降水的多寡是决定干旱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水资源缺少的地区 衡量干旱的程度用干旱指标,干旱指标的确定大多用距平法,降水距平能够反应 时段降水量相对于同期平均状态的偏离程度[3]实际上干旱就是缺水,当缺水 持续一定历时时,会造成旱灾西北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 68%-80%,且变率为 22%~69%在西北以雨养生农业区,干旱灾害的发生与降水量 多少密切相关。

      2.1.1. 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河湟谷地年降水量为 350~400mm,广大浅 山地区降水量只有 400~500mm,脑山地区为 500~600mm 以上,而蒸发量为 1400~2060mm 之间,降水量和实际蒸发量相差悬殊,水分供应不足从数据可以 看出,河湟谷地和浅山地区蒸发量平均是降水量的 4.8 倍,农业水分亏缺严重, 干旱灾害频繁特别是 3 月~5 月降水量受季风及大气环流调整的影响,降水量 少而不均,降水变率大,同时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因此 春旱最为频繁春旱成为影响粮食产量丰歉的重要因素之一 2.1.2 降水变率大 各地降水量很不稳定,月季差异大,降水变率为 32~68%,都高于同期全国 各地 (东北,华北,华中,中南,西南分别是 21%,28%,22%,20%和 16%)雨 量忽多忽少,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而且对保证农业生产建立的水利设施, 水库调节利用都造成一定得困难,降水变化率大,也会造成旱涝频繁该区地形沟壑纵横,山峦重叠,植被稀疏,遇到强暴雨,泥沙倾泻,沃土无存,土壤 更加贫瘠,植被覆盖率更低,形成“有雨三日涝,无雨七日旱”的局面 2.1.3 降水高度集中。

      由于受东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全年降水量的 88%集中在 4~9 月份,而 7~9 月份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 60%(205~453mm) 该地区农作物 4 月份出苗,7 月份 成熟降水过于集中,对该区农作物来说,作物需水时供不应求,不需要时供 过于求,是造成旱涝的主要原因 2.2 水资源分布不均与农业旱灾的关系 青海省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湟水流域人均占有水量仅 803 立方米,耕地 亩均占有水量为 469 立方米,分别为全省平均数的 5%和 6%东部地区年均降 水量除门源、大通、湟中、互助等县的大部分地区在 500 毫米以上,其余地区 在 250—450 毫米之间,而年蒸发量平均是降雨量的 4.8 倍由于降水量的 60% 至 70%又集中在 6—9 月,所以这一地区春旱发生的频率为 50%至 65%,夏旱 频率为 25%至 45%这一地区的 620 万亩耕地中,川水地约 140 万亩,脑山地 约 150 万亩,这些耕地一般年景不会出现干旱;而位于低山丘陵地区海拔在2400—2700 米的 330 万亩浅山地和半脑山半浅山地,经常处于干旱的威胁之下2.3 植被少,坡地多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自然灾害的形成是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 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农业旱灾的研究必须考虑土地景观在成灾过程中的作用。

      旱 灾的研究必须考虑土地景观在成灾过程中的作用 青海省属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镶嵌地带,境内山峦起伏,沟整纵横地 形复杂,地貌以山地沟谷为主,在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坡度较大的 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再加上由于近百年来人为的作用,使再加上坡地多,形成有 雨成洪,加剧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少雨则旱,水旱灾害加剧了该地区的 旱灾 2.4 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 目前,该区现有的自然资源还没有进一步得到合理的利用,特别是在水资源 和土地资源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和不合理现象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粮食作物 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农民在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土地上,也来开垦种粮,使植被被 人类破坏,植被的蓄水作用丧失,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水减少森林植被遭到破 坏,特别是小区的林草破坏与沟壑区的山坡垦植,降低了蓄积雨水、涵养水源的 能力 由于干旱造成产量极低,甚至无收成,即使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水资源也严重 缺乏,水位在逐年不断下降,经常出现河水断流的严重缺水现象,但是在农业生产 上还采用大水漫灌,使有限的水资源严重浪费 2.5 水利工程基础薄弱,抗旱能力低 各地一些老的井灌区设备年久失修,水渠通道渗漏严重,加之不注重科学管 理,致使能源消耗大,水浪费多,灌溉效率低。

      所有这些不合理的利用资源,导致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使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抵御自然旱灾的能力降低 2.6 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复合影响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在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人类对各种资源的需 求量不断扩大青海省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发展缓慢,解决人类能源短缺的重任降落在对环境的大力开发,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再加上该区教育水平不 高,环保意识差,大肆掠夺自然资源,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使生态 环境更加脆弱,加重了干旱的危害即“贫穷——能源短缺——过度樵采—— 生态环境恶化——加重旱灾程度” 另外人口的增加,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工矿 企业的不断扩大,城市生活和工业造成大量水体污染,农业灌溉用水浪费,使可 用水资源减少且用水量大幅度增长,大量消耗水资源,导致有限水资源越来越 短缺,使可灌溉的土地面积不断缩小,家中旱灾危害 生产力发展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升级,形成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