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辽宁省鞍山市第十四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10页2022年辽宁省鞍山市第十四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的原始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基因技术实质上是DNA的重组,可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B.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人为引起染色体变异,它突破了自然生殖隔离的限制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却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D.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符合人们的需要参考答案:C2.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④提取目的基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④①②③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④① D. ③④①②参考答案:A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先要获取目的基因,故B、C、D错误然后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导入到受体细胞中,最后进行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A正确点睛:基因工程的四个步骤一定要按照顺序记下来,将每个步骤中的关键知识点也要记忆并理解,如运载体要符合什么条件3. 下图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CO2和[H]的变化。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发生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过程②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B.过程③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④只发生粒体中 C.过程⑤⑥均需要[H]和ATP提供还原剂和能量 D.①③过程产生的[H]都将与氧结合产生水,过程⑧仅粒体中进行参考答案:A4. 英国克隆羊“多利”的产生、“抗虫棉”的培育、“番茄马铃薯”的创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抗生素的生产依次是下列哪项生物技术取得的成果 ①基因工程 ②细胞工程 ③发酵工程 ④酶工程 A.①②②③④ B.②①②②③ C.①②④③③ D.①②①③②参考答案:B5. 由碱基A、C和T可以组成的核苷酸种类是( )A.8种 B.5种 C.7种 D.3种参考答案:B6. 右图是细胞进行某种生理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据此判断,此生理活动可能合成的物质是 A.呼吸酶 B.抗利尿激素 C.性激素 D.血红蛋白参考答案:B7. 科学家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A到C为一个细胞周期,时间为17.3hB. AB阶段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C. BC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D. EF阶段完成与DNA复制有关的蛋白质的合成参考答案:B【分析】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时间短,图中BC、DE是分裂间期,AB、CD、EF是分裂期,其中BD、DF表示一个细胞周期,据此分析详解】A. 从A到C不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应包括分裂间期+分裂期,A错误;B. AB阶段为分裂期,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故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B正确;C. BC阶段为分裂间期,而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发生在分裂期,C错误;D. EF阶段为分裂期,DNA复制和有关的蛋白质的合成在分裂间期,D错误8. 关于细胞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只包括两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有丝分裂分裂期可人为划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C.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完成时,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比减半D.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参考答案:C9.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 )A.无子西瓜 B.(豌豆)黄色圆粒(自交)→黄色皱粒、绿色圆粒C.猫叫综合征 D.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参考答案:B10.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参考答案:A11. 安装于10×目镜中的目镜测微尺,在低倍物镜(10×)视野中的每小格长度为7um。
目镜不变,换用某X物镜后,视野中每小格长度为1.75um如果在10×目镜和10×物镜构成的视野中,一个酵母菌细胞在目镜测微尺的测量下,测得其细胞长度是5格,则X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其所测得的酵母菌长度依次是( )A.5×;25格 B.25×;15格 C.40×;1.25格 D.40×;20格参考答案:D12.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下列有关曲线表示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C13. 右图表示模拟中心法则的一些过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如果甲是DNA,乙是RNA或者DNAB.如果酶是RNA聚合酶,甲是DNA或者RNAC.如果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甲一定是DNAD.如果酶是已知的,则乙的化学成分是一定的参考答案:C 14. 人体的唾液腺细胞能够分泌唾液淀粉酶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核为唾液淀粉酶的合成提供遗传信息 B.核糖体为唾液淀粉酶的合成提供场所 C.高尔基体与唾液的形成有关 D.中心体参与将唾液淀粉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参考答案:D15.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首先要提取目的基因,然后要让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等B.一般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C.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可以随着受体细胞的繁殖而复制D.一次基因工程操作中,能够摄入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很多 参考答案:D16. 将某种植物置于CO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5、15、25、35℃下,改变光照强度,测定CO2的吸收速率,得到图1所示的结果。
处理图1中有关数据得到图2、图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光照强度小于1时,温度是呼吸作用的限制因素,不是真正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B.当光照强度大于7时,25℃比15℃条件下植物的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大C.图2表示在5℃-35℃下该植物最大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D.图3表示在5℃-35℃下该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变化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从图1中反映的是光合作用与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关系从图1中可以看出同一植物不同温度下光的补偿点和饱和点一般不相同从图1中可以看出光照强度小于1时,温度是呼吸作用的限制因素,不是真正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当光强大于7时,25℃和15℃条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一样多,但由图3可知25℃比15℃的呼吸作用强,因此可以得出25℃比15℃条件下植物的总光合速率速率大;图2、3分别反映的是温度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图2中5-15℃相对值为5,25℃相对值为8,35℃相对值为6,符合总光合作用CO2的吸收速率;图3中5-15℃相对值为0.5,25℃相对值为1.5,35℃相对值为2.5,符合呼吸作用CO2的产生速率17. 如图是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某同学观察此图后,作出了四项判断,你认为他的结论有几项是正确的( )①该细胞取自低等植物 ②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8后,剩余结构可称为原生质层 ③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3种 ④此细胞一般不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A. 一项 B. 二项C. 三项 D. 四项参考答案:C【分析】分析图解:图中1是线粒体,2是中心体,3是核糖体,4是内质网,5是高尔基体,6是染色质,7是核仁,8是细胞壁,9是叶绿体,10是液泡。
详解】①由于该细胞中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中心体等,因此该细胞属于低等植物细胞,①正确;②图中8是细胞壁,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因此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细胞壁后,剩余结构可称为原生质体,②错误;③细胞中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这三种细胞器中含有核酸,③正确;④由于该细胞没有大液泡,因此该细胞一般不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④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的结构以及渗透作用的有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别图中各结构,并根据细胞结构确定细胞的类型;识记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掌握渗透作用发生的两个条件,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18. 下列关于细胞内有机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核酸中的五碳糖由5个碳原子形成环状结构B.所有的细胞都含有脂质C.腺嘌呤核苷(腺苷)是构成ATP、RNA和DNA的基本组成单位D.高温会使蛋白质中的肽键断裂,其特定功能发生改变参考答案:【知识点】A4 细胞与化学组成综合【答案解析】B解析: 核酸中的五碳糖不是环状的,A错误;细胞有膜系统,含有磷脂,属于脂质B正确;腺苷不是构成DNA的组成单位,C错误;高温破坏的是空间结构,不会使肽键断裂,D错误19. 关于下列图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B.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D.在人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参考答案:【知识点】A4 细胞与化学组成综合【答案解析】C20. 八倍体小黑麦的花粉培育成的植株是A. 单倍体 B. 二倍体 C. 四倍体 D. 八倍体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单倍体的概念。
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花粉属于雄配子,所以其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称为单倍体故选A21. 某同学制作一DNA分子片段模型,现准备了10个碱基A塑料片,8个碱基T塑料片,40个脱氧核糖和磷酸的塑料片,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材料,还需准备碱基C塑料片数目是A.8 B.12 C.16 D.24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其中碱基通过氢键相连,在碱基配对时,A=T,G=C题目中只有8个T,即A+T=16,故G+C=24.得C=12.错题分析:错选本题的原因在于不能熟练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错选C原因在于没有考虑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2.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多聚体,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单体连接成多聚体都需要消耗ATP B. 有的多聚体在细胞之间起传递信息作用C. 有的多聚体在细胞增殖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D. 单体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被动运输参考答案:D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虎克在显微镜下观察木栓组织发现蜂窝状“细胞”,建立了细胞学说B.坎农通过研究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过程,提出了内环境稳态概念C.摩尔根对雄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分析,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孟德尔通过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