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生素质.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3640237
  • 上传时间:2018-06-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生素质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生素质1“双基” 、三维目标、核心素养有怎样的关系? 这是从知识、教书到育人走近了一步 张绪培:在三维目标基础上提出核心素养,这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核心素养更 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核心素养具有中国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核心素养 的提出,对教学下一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指向 崔允漷:21 世纪的到来,每一个国家、国际组织都在思考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的核心素养体系,就是 希望在基础教育阶段把国家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系统地描述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毕 业形象,为进一步的课程设计提供方向或路径现在基本上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定为 9 个 素养、23 个基本要点、70 个关键表现接下来就是根据这样的框架,进一步设计不同阶段 的课程标准,老师、学校基于课程标准的来设计教学、命题、作业、考试这是一个很庞大 的体系,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是怎样的关系?简单地说,我们的传统是比较重视“双基” ,即基 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觉得“双基”不完整,提出三维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 到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

      用简单的比喻来说,落实“双基” 是课程目标 1.0 版,三维目标是 2.0 版,核心素养就是 3.0 版最近,教育部组建了 260 多位 专家,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就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编制课程标准,包括学业质量的 标准,当然,也包括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陈文强:素养是教化的结果,是自身努力、环境影响的结果,由训练和实践而习得的思 想、品性、知识、技巧和能力其中,尤其能促进人生命成长、人生发展,可提升、可进阶 的就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能判断会选择,能理解会反思,能包容会合作,能自律 会自主我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少,其中的两个主要问题是:一是正确的价值 判断、价值选择如何融合在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而形成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强 大合力;二是在落实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如何真正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为学生走向社会、 面对未来培育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2 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我们关注的是,毕业以后,作为一个公民,学过化学和没学过化学有什么差异?化学能 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 张绪培:我们现在研究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要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转化为学 生的素质。

      一个人的素质是经过一门一门学科的教学去实现的,而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些“蹦 蹦跳跳”的内容因此,素质教育反映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反映在课程中、教学中、 课堂中、活动中,反映在学校的显性和隐性的文化中有人说,什么是素质?当你把在学校 学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质今天孩子在课堂里学化学,不是让他成为化学家, 因为这毕竟是极个别人的事我们关注的是,毕业以后,作为一个公民,学过化学和没学过 化学有什么差异?化学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核心素养 这次制定课程方案的时候,学科专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思考:这门学科在孩子身上能 够产生哪些变化?对孩子的素养有哪些贡献?后来就简称为“学科核心素养” 并且以此为 纲,选择教育内容,确定教学要求教育目标一定要从追求分数转到育人为本,转到立德树 人现在,我们大量的教育研究只是怎么提高分数,为了提高分数,给孩子做大量的题目, 报很多学习班,为了追求高分可以牺牲孩子的健康、性向和志向,更罔顾孩子的素养形成 这种局面必须改变 陈文强:关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我校的主要做法有:一是调整课程结构我校在认真总 结近百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办学经验,在 2006 年提出了“尊重生命、崇尚人文、热爱科学、追求卓越,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生命成长、人生发展的幸福家园”的办学理念,基 于此理念,启动了系列工作,其中之一就是校本课程建设,并着手梳理,把众多校本课程整 合为:品德与价值观、生命与健康、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探究、信息与技术、 艺术与审美七大领域。

      二是丰富课程内容2006 年以来,学校持续建设绿色校园、书香校园、文化校园、智慧 校园,并全面开发各领域的延伸型、发展型、研究型、创新型等课程,动、静、雅、趣,这 些素养型课程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爱好特长,提供学生多样选择的可能,进而满足学生差异 性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学校团委、学生会开展体验类、探究类、实践类、服务类等社团活 动、社区服务,让学生从学习者向组织者、活动者、探究者、实践者转变,磨炼意志、陶冶 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生幸福感,促进知识、能力转化为素养,并促进素养的进阶、提 升 三是推进学科融合以学生的素养不断进阶提升为目标,打破学科界限、融通各学科知 识,贯通价值观、思维力和创造力,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并借此激发学生志趣、引导学生制 定生涯规划、形成自我修持、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终身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跨学科、跨 领域人才成长的核心素养 朱晋丽:如何将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我们更多的是在操作层面进 行实践我们有一套完善的个性化分析诊断系统,通过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学习 风格、学习方法和学科漏洞进行测评,形成综合性的诊断报告,老师结合报告为学生制定一 套完整的个性化学习成长方案,然后根据方案分阶段进行个性化。

      在有的放矢的前提下, 学生进步比较快,就会有比较好的成就感,当他有了成就感,慢慢地就建立了信心另一方 面,我们也非常关注家庭教育,一个孩子的成绩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学校老师,家庭也发挥 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当追求一个共同特征核心素养的时候,怎么样考虑到为不同的人提供素质教育? 给孩子寻找适合的教育,给孩子更多的选择 张绪培:这次的高中课程方案修订有两个主题,其一,就是核心素养,解决学什么、怎 么学的问题其二,就是如何实现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发展,这也是我们这次年会的主题—— 为孩子寻找适合的教育因此一个大的方向,就是如何把对全体学生都做要求的必修内容减 下来,同时,把选修课的内容增加上去也就是说,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发展 机会,给孩子更多选择的余地 在这个方案修订之前,有一个课题是专门研究高中是干什么的最后研究的结果告诉我 们:高中是一个特殊的阶段,有很多国家并不把高中纳入到基础教育,而把它作为一个特殊 阶段特殊在哪里呢?第一,18 岁,正好由少年向成人过渡,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 成的关键时期第二,是开始分化逐步形成性向的阶段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发现自己适合干 什么,能够干什么,想干什么,让孩子找到自己的潜能在哪里?是什么?因此,高中课程应 具有更大的弹性。

      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努力,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弹性还显得比较小 崔允漷:我讲两个数字,一个是我们 2003 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必修学分是 116 分,现 在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必修学分是 88 分其实高考 3+3,也是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奠定的框 架后边这个 3,在上海的高考方案中就有 20 种组合,而原来只有文科、理科两种组合高 中阶段最核心的或主要的矛盾就是共同和分化的矛盾,这也是此次高中课程方案修订要考虑 的重要问题 到底什么是核心素养?世界各国可能用词不一样,如 OECD 用胜任力,美国用 21 世纪 技能,日本用能力等,但回答的问题是一样的,都是在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让他顺利 地在 21 世纪生存、生活与发展”的问题我们在研究世界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关于核心素 养的定义的基础上,明确界定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 性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 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这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解题能力,也不是指能做某一件生活小事,而是个体在未来面对不确定的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真实问题解决能力与必备品格,它是通过系 统的学习而习得的,是关键的、共同的素养,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

      什么叫核心?核心是相对外围而言的,有两层意思:一是关键,是指个体在 21 世纪生 存、生活、工作、就业最关键的素养二是共同,是指课程设计所面对的某一群体所需要的 共同素养 “双基” 、三维目标、核心素养都是一个整体,是育人目标、学科育人价值在不同 教育阶段的具体体现但是,当我们设计课程的时候,需要将上述的育人目标进行分解,需 要具体化,尽管这一过程会失去一些教育功能,但为了课程的设计、教学与评价,这种功能 的丧失是不得已的事情,是课程设计、教学与评价必须付出的代价否则, “双基” 、三维目 标与核心素养就没有落实或培养的路径或层次,就会成为口号 将课程目标定位在核心素养上,教师、校长、课程设计人员面临最大的挑战在哪里?第 一,需要我们的关注发生转向,即如何从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到素养的养成?如何从关注 “教什么”转向到关注学生学会什么?第二,需要我们的课程观发生转变,重新认识课程的 经典问题19 世纪,课程的经典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20 世纪,课程的经典问题是 “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21 世纪,经典问题成为“什么知识最有力量” 随着课程经典问题的 转向,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让知识成为素养,让知识变成智慧,也就是说,只有能成为 素养或智慧的知识才有力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核心素养,讨论如何编制基于核心素养的 课程,老师如何开展基于素养的教学,校长如何提升自己的课程领导力,开发基于核心素养 的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朱晋丽:民办机构是公办体系的重要补充,作为民办机构,我们的课程体系设置更为具 体在个性化的过程中,让不同的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我们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 题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学习课程系统,包括学科课程、助力成绩课程、护航成长课程、致 力成才课程等;针对教师也有一套系统的师资培训体系,因为要落实核心素养,首先是落实 教师问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对核心素养认识清晰了,才能更好去实施课程,更好地 开展个性化教学,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期盼着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育对人 才的培养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陈文强:学校要求并积极引导教师既当好经师,又当好人师在教学中渗透教育,做到 教书与育人两不误,既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又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促进学生素养不断进阶、提升学校强调教师要变教学视角为教育视角,突破传统 的知识视野、课堂视野,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田,给学生适合的教育 沙龙小结 袁振国:和几位嘉宾深入地讨论,我有三点认识:第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是社会发 展的要求,这种要求并不是今天开始的,进入信息化以后这种要求越来越重要,每一次教育 改革都在探索怎么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

      什么是核心素养?其实,不必执著于对这个问题有 一个明确标准的答案,对核心素养理解是一个不断加深认识的过程事实上,现在教育课程 标准中做了大量的努力,新的课程标准一定会得到新发展第二,核心素养不是一个抽象的 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教学的变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能够 把知识加以综合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化能力的关系上,实现从把知识作为手段到把 知识作为一种工具转变第三,教育工作是一个不断收缩拓展、收缩拓展的过程,从广义社 会教学到学校教育,现在又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着力点在“育人” 非常感谢四位 专家带来的智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