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校生高考辅导班《计算机应用基础》复习策略浅议.docx
6页“三校生”高考班《计算机应用基础》复习策略浅议 Summary:本文针对三校生《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考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内如何进行高效复习,从五个方面作了阐述:1.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2.在教师的监督下当堂练习并改错;3.从练习中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整理能力;4.定时、定速度测试,把握应试技巧,提高应试能力;5.注重收集往年考题,做到有的放矢Keys:三校生高考复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高效练习减少失分一、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容易马虎,还没看完题目,心中便认为这道题肯定是这样做的,可恰恰相反,有些题目不按常规出牌,题目要求本来是找出正确说法,而同学们则自己马虎大意,在选项中见到一个错误的说法,马上选出答案,这些现象经常出现,导致失分这种现象普高的同学可能很少出现,但三校生大多数是职中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初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在考试时出现要花一番功夫例1:在Word编辑时,选定从插入点到所在行末尾的文本,可以使用快捷键(D)A.Ctrl+EndB.Alt+EndC.Tab+EndD.Shift+End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选定从插入点到所在行末尾的文本、移动插入点到行末尾、段落末尾、文章末尾的快捷键的使用这一知识点。
而学生选A较多,原因是没有认真审题,看见行末尾就毫不犹豫地选A,可题目是要求选出选定从插入点到所在行末尾的文本的快捷键而不是移动插入点到行末尾的快捷键虽然学生基本知识已掌握,但因没有认真审题,有的同学因为胡乱揣测题意而失分,有的同学却因为混淆了“选定”和“移动”的概念,即使基本知识点已掌握,也是徒劳二、在教师的监督下当堂练习并改错在之前的复习中,我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做练习,没有当堂监督他们改错,在以后的练习中,学生遇到了同样的题目总是一错再错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达不到复习的效果经过这几年的课堂经验以及与学生私下的接触,我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自觉改错的学习习惯而利用课堂45分钟让学生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当堂训练,教师要提问为什么选此答案,为什么判断题的答案是错误的,怎样的说法才是正确的只有像这样一个一个学生逐一了解和提问,才知道每一个学生有没有掌握了基本知识点慢慢地学生就学会这样的思维习惯,从而脚踏实地地自己掌握每一个基本知识点所以,当堂练习并改错是最高效的练习,我们不能在课上舍不得花时间去练,在课下让学生漫无目的练习,我们应该告诉学生具体是怎么练习,做错了怎么改,一定要强化监督过程,切忌对学生的练习效果不监督、不检测、不了解。
例2:在Excel2000工作表中,正确的Excel公式形式为(A)A.=B3*sheet3!A2B.=B3*sheet3$A2C.=B3*sheet3:A2D.=B3*sheet3%A2分析:本题考查的Excel公式中是如何引用其他工作表中的数据,只有A选项中“!”的作用是引用,“sheet3!A2”表示引用前边的工作表sheet3中的数据A2而选项C中的“:”只能用于两个单元格地址之间表示某一个区域部分学生对知识点没有扎实掌握,根本没有头绪,经过老师的再三追问才知道选错的学生根本不知道“!”的作用和“:”的作用所以,教师当堂了解了学生选错的原因,并当堂讲解清楚了和其相关的知识点,并严肃地让学生知道掌握大纲要求的知识点的重要性,让其养成爱思考、爱发问的思维习惯,从而脚踏实地地自己掌握每一个基本知识点其实,这样的过程也可让学生借助具体的题目复习基本知识,有些重点、难点也可借助具体的题目来突破例3:若在Excel的A2单元中输入公式:=8^2,则显示结果为(B)A.16B.64C.=8^2D.8^2分析:本题大多数同学没有选B,是因为在新授课时只是讲过一遍,做过相应的练习,因此易错在复习阶段再遇到此类题型时,教师告诉学生通过此题可以引出哪个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
学生通过自己总结明白了本题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是:运算符(*、/、%、^)的运算规则并且教师让学生把这些运算符的规则用红笔标注在试卷上,以便下一轮复习时重点复习错题这样,学生既完成了测试也掌握了知识点三、从练习中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整理能力在练习中学生不能为了复习,而一味地做题,搞题海战术我们要让练习变得有价值;我们要让学生能从一个练习题中总结出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从一个题自己衍生出多个练习题,这样在考试时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真正验证那句话“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我们要在复习阶段,不能还是像讲授新课一样,而是要达到复习的目的复习的重点在于知识的整理,发现问题并和教师一起进行探讨,从而提高学生归类知识的能力、解题的思路和技巧、运用知识点的能力最终达到高效复习其实,这样的过程学生也可以自己根据一个练习题的知识点来出几个测试练习题例4:二进制数110110用十进制表示为(D)A.51B.52C.53D.54例5:十进制数29用二进制表示为(C)A.11111BB.11011BC.11101BD.10111B例6:下列数据中(C)最小A.11011001(二进制数)B.75(十进制数)C.37(八进制数)D.2A7(十六进制数)例7:下列数据中(D)最大。
A.10010110(二进制数)B.136(八进制数)C.82(十进制数)D.1FB(十六进制)分析:学生通过做完例4,自己出了例5、例6、例7等练习题再如,例8:10102020是一个二进制数×)分析:本题是考查如何来表示四种常用的计数制即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数学生大部分只熟悉使用右下角添加小写的2、8、10、16来表示,而对在数字后面添加D、B、O、H的方法不熟悉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整理出不熟悉的知识点所以通过本题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整理出的知识点如下:四种常用计数制的特点四、定时、定速度测试,把握应试技巧,提高应试能力从2015年三校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行无纸化考试后,其题量是200个小题,要求120分钟完成,也就是0.6分钟必须完成一个小题所以要求学生要快速、准确地应试因此,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教师应该规定时间、规定速度来强化应试的技巧,提高应试的能力教师要按考试大纲准备结合往年的试题准备一些测试题并于本年度按布分要求将难度适中的测试卷导入到计算机,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无纸化模拟考试在每一次的测试完成后,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及时纠错,分析失分的原因,根据问题找出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再次进行深入练习、记忆、理解和巩固。
千万杜绝只是简单地记一记答案另外,教师应把学生的每一次的测试分数进行对比,帮助每一个学生制定个人复习计划五、注重收集往年考题,做到有的放矢从2015年起三校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已经进行了大变革:实行无纸化考试而且去年无纸化考试的题目没有公布在网上所以去年考了什么题目,教师不可能看到试卷可是2015届的学生已经参加过考试,我在考试前就告诉过学生把怪题和偏题记住,考完试后每个同学写出一份知识点总结给我这样我再对学生上交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备下一年的学生使用这样可以进一步把握出题的方向,了解怪题、偏题,争取考到高分Reference[1]《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Office2003)(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杨昆华注重能力、稳中求变.云南教育,2015年第11期,总第804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