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语文试题.doc
11页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电视剧《都挺好》的热播,给观众呈现了一部似曾相识又触目惊心的家庭大剧B.响水事故工作组密切监控周边河流、水系,避免未经达标处理的废水不排到外环境中C.“人生自有诗意,诗意美在四季”的《中国诗词大会》,让观众领略了诗词的魅力D.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某些领导在台上讲起“反腐”时的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在台下却照样贪污受贿,毫无廉耻B.听他这样一讲,我才恍然大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C.他喜爱小说,家里收藏了各种小说,古今中外的,不一而足D.最美劳动者可以是一名爬高楼、搬砖头的建筑工人,也可以是默默耕耘的教师,还可以是妙手回春的艺术家3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词语。
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左迁”一词B.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C.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D.杜甫字子美,我国古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4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岳阳楼记》,因倡导古文运动,与欧阳修、刘禹锡、韩愈、苏轼等同被称为“唐宋八大家”B.《曹刿论战》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叙述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长勺之战”,提出“取信于民”是决胜战役的首要条件C.《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唐代的张岱,文章用白描手法简洁凝练、生动传神地描写了西湖的风光不凡的雪景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中国古代史学名著,纪传体史书,分门别类地记载了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二、字词书写5 . 请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1)爱憎分明是一种勇气,潸然泪下也是一种勇气2)童年是一幅画,色彩斑斓、瑰丽多姿3)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chóu chàng,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4)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gēn shēn dì gù三、现代文阅读沂蒙布鞋①人生在世,谁也得穿鞋。
鞋既是门面,也是身份象征,透出性格、品味和层次现在市场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让我久久难以忘怀、想起来激动不已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沂蒙山区处于贫穷落后状态,山村的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一来,农家日子紧巴,衣裳补丁撂补丁,谁有闲钱买鞋二来,山区与外面世界隔绝,祖辈不知道县城在啥地方,外面的文明也传不到这偏僻山套,城市时兴什么鞋不知道,即便知道了也无所谓阴雨天、雪天和夜晚,山乡姑娘、媳妇就一门心思做鞋,绝活和看家本领那就是做布鞋③做布鞋很节俭,也挺讲究当时庄户人穿衣裳,那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衣服旧的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料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沂蒙山区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梆梆的“阕子”遇上阴雨天,就拿到热坑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阕子的成色也不差。
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的大小、棉鞋或单鞋的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的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阕子上,唰唰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④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就平整结实,自然就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手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在我幼小的心里,就刻下了为娘而发奋读书的念头我感到很奇怪,我从穿巴掌大的鞋,到四十几码的鞋,娘从没有量过我的脚,却次次把鞋做得那么合脚⑤娘做的布鞋伴我渡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有鞋穿我白天上学,放学后便一路跑回家,帮娘做事,搂草,剜猪菜,挑水,尽可能减轻娘的负担我体谅家人的苦衷和用心,每个期末捧回的红奖状,算是对长辈最好的报答而娘奖励我的,往往是一双漂亮的布鞋夏天雨水多,在泥泞的放学路上,我常常手拎布鞋或把布鞋掖进书包里,干脆赤着脚走回家,说啥也不舍得把布鞋弄脏了那年秋天收成好,一个工日竟然能结算到三毛七分钱,娘专门买了新布和新棉花,刚入冬就为我做好棉布鞋,娘说:“为了让鞋暖和,鞋做得大,放上棉垫,下大雪冻不着脚!”我穿着布棉鞋,迎着飘飞的雪花,踏着结满薄冰的山路,来往于家和校园之间整个冬天,我的脚都是热乎乎的,没有被冻伤,安然无恙⑥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当我一觉醒来,夜已很深了,娘仍在那昏暗的油灯下静静地赶制那双凝聚着她多少深情、多少期盼、多少祝愿的布鞋。
第二天清晨,娘那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把一双崭新的鞋拿到了我眼前:“听说城市人不稀罕这个,得穿用猪皮做的鞋,可咱家里日子紧巴,娘没什么给你的,你又好出脚汗,娘好歹把这鞋赶出来了,带到城里去换换脚吧!”我紧紧攥着、仔细打量着这布鞋,鞋底的针线纳得均匀且细密,黑色的鞋面上还镶着白色的边,秀气雅致翻开娘尽是针眼的手,此刻我的心沉沉的、酸酸的,泪水情不自禁地涌出眼眶娘轻轻擦除我眼角的泪滴,似有许多话要说,但嘴唇颤动,却听不到任何声音……⑦进城办完入校手续,我把那双带着故乡泥土气息和温馨亲情的布鞋,藏进存放衣服的竹条编的箱子里当晚,刚入校的同学们都在忙着整理东西,我找出那双布鞋,那密匝整齐的针脚显出了农家人特有的执着与质朴,柔软的鞋面好像娘那无穷的关爱与惦记我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面对娘亲手做的布鞋,不管离家多远,不管有多少困难,总感到娘的目光时刻跟随着轻轻穿上它,慢慢走几步,霎时巨大的力量袭遍全身那一针针的线,仿佛是回乡的路,是生命的年轮;一层层的粗布,叠加着美好的记忆和亲情的温暖。
⑧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会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选自厉彦林的散文《沂蒙布鞋》,有删改)6 . 本文主要回忆了什么事?作者写作此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7 . 从段④找出能具体表现“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的两个句子8 . 请尝试概括文中母亲的特点9 . 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粗的字——“贴”的理解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10 . 对于文章结尾句“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感受四、文言文阅读(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二)叔文败,(刘禹锡)坐①贬连州刺史。
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选自《旧唐书·刘禹锡传》)注释:①坐:连带受罚11 .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名: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B.是:斯是陋室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C.素:可以调素琴 素湍绿潭D.劳:无案牍之劳形 劳其筋骨12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3 . 文段(一)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14 . 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文段(一)(二)中刘禹锡安贫乐道的情怀表现在哪里五、句子默写15 . 名句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刘桢)(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登飞来峰》)(4)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5)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 ____________》)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次北固山下(唐)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6 . 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描写的是冬末春初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的所见所感B.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C.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字里行间暗含旅途奔波之意D.尾联遥应首联,“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17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请分析其妙处七、语言表达18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选贤与能 选:_____(2)讲信修睦 修: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