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65度的阳光》阅读及答案.doc
5页《倾斜 65 度的阳光》阅读及答案《倾斜 65 度的阳光》阅读及答案倾斜 65 度的阳光孙道荣① 阳光穿过云层,越过前面大楼的楼顶,闯进了我们的办公室阴雨连续了十来天,天空终于放晴了,这多雨的城市啊!② 他急匆匆走到我身边,向我请假,回家去一趟我看看时间,下午两点一刻每次,只要天气晴朗,他都会在这个时间左右,请上半个小时假,回家转转我对他的家庭情况了解并不多,只知道他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他是个孤儿,是奶奶一手将他带大的好在单位离他家不远,骑车十来分钟就到,所以,每次我都会准假,只是不太明白,他为什么总是选在这个时间回去,而且一定要在天气晴朗的日子?③ 正好要到他家附近的一个单位谈一笔业务, 我说:“那我们一起去吧,你顺便从家里转下来,然后我们一起去谈业务 ”④ 骑看车,拐进一条小巷,在一幢灰旧的居民楼前停下四周都是高楼大厦,使得这幢老楼显得特别矮小他说: “我家就在这里,进去坐坐? ”我点点头⑤ 走进楼洞,眼前骤然一暗,眼睛一时都适应不过来⑥ 上到二搂,他掏出钥匙,打开了门屋里很黯淡,里屋传来一个老太太的声音: “是彬啊,你回来了? ”他大声应道: “奶奶,是我,还有我的领导,也顺路来看看您。
”⑦ 他招呼我在客厅坐下,便匆忙走进房间,抱了一床被子,走到阳台上然后,又回到房间,搀扶着一位老太太,慢慢走了出来我站起来,向老人问好,老人颤巍巍地笑笑⑧ 他把奶奶搀到阳台上,将奶奶扶到躺椅上,躺下我惊诧地看到,一道阳光正好洒在奶奶身上, 那是从前面两幢高楼的间隙照射过来的老人眯着眼睛,笑着说: “老天终于放晴了,今是的太阳真好啊! ” ⑨ 他帮奶奶压好被子说: “天气预报说,后面几天都是晴天呢 ”⑩ 老人用手遮在额前说: “好了,彬,你快去上班吧 ”他附在奶奶耳边说: “那等会您自己回房间时,小一心点啊 ”?告别老人,走出门他说,因为前面的楼太高,阳光都被遮挡住了,每天只有下午 2 点半到 3 点半这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能透进一点阳光,照到阳台上这个时间的阳光,与地面正好处在 65 度角他说,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腿脚也不方便,不能下楼晒太阳了,所以,只要天放晴,有太阳,他就会回家,帮奶奶在阳台上放好躺椅,铺好被子,然后把奶奶搀到阳台上,躺着晒晒太阳原来这样我重重地拍拍他的肩膀难得他这么孝顺,这么细心,这么周到他告诉我,小时候,他家前面的大楼,就一幢幢竖起来了,将他们家整个笼罩在阴影中,几乎常年见不到阳光。
晾晒的衣服,其实基本上都是阴干的 时间一久,整个老楼,都散发看一股潮湿的霉气 但是,很奇怪,冬天他盖的棉被,却是暖暖的,蓬蓬松松的,弥散着一股阳光的气息后来他才知道,只要天气放晴,有太阳,奶奶都会准时赶回家,将他尿上的棉被,拿到阳台上晒晒太阳能照到他们家阳台上的时间,只有那么短短的一个小时,所以,奶奶拿去晒的,总是他的棉被那时候,奶奶刚退休,帮附近的人家做钟点工,她对雇主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天晴的时候,下午 2 点钟,让她回一趟家他的眼睛,湿湿的他说,小时候,他穿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从他身上,几乎嗅不到一点老楼的霉旧灰暗气息他说,奶奶把所有能照到他们家的阳光,都照射到他的衣服和被子上了啊!他坚定地挥挥手说:“现在,我最大的目标,就是尽快买一套能经常晒到阳光的房子,让奶奶在阳光下安享晚年 ”我相信他能做到回头,前面大楼的影子,已经笼罩了这幢居民楼我却隐约看见,另一束阳光,一直照射着它,温暖、明亮、持久选自《 2011 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20.本文标题 “倾斜 65 度的阳光 ”有什么含义?( 3 分)21.文章刻画了孙子和奶奶两个人物形象,你最喜欢谁?请联系文章内容说明理由3 分)22.文章多层次对主人公居住小楼的环境进行描写, 有何作用。
3 分)23.请谈谈你对文末划线句子的理解 (3 分)24.生活中,你的亲人如何表达对你的爱?你又如何回报这份爱?( 4分)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20.① 指天晴时每天下午 2 点半到 3 点半这一时间照到主人公家小楼上的阳光 ② 指奶奶和孙子之间的相互关爱 ③ 象征祖孙二人温馨的生活21.答题示例一: 我喜欢文中的孙子这一形象 天放晴的日子,他都在下午 2 点半左右请假回家,扶年迈的奶奶去晒太阳他是一个懂得感恩,对老人体贴入微,有孝心的年轻人示例二:我喜欢文中的奶奶这一形象即使做钟点工时,她也坚持在天放晴的日子为孙子晒衣服和被子,把所有能照到家里的阳光都给了孙子 她是一个勤劳、无私,对孙子充满慈爱的老人 22.① 突出小楼的矮小、 阴暗、潮湿,环境差② 突出阳光对主人公一家的珍贵 ③ 用居住环境差衬托主人公美好的心灵23.句中的这 “另一束阳光 ”是奶奶和孙子之间真挚、 深厚的爱,是他们美好希望的象征这种爱和希望像阳光一样照亮人的心灵,带给人永恒的温暖意思相近,语言流畅即可)24.开放题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根据题意答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语言流畅,言之成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