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鉴赏论文.docx
8页中西艺术比较探析摘要: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和以 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除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的差异外,在创作 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环境气氛 的营造意境含,追求和谐统一;西方古典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 “人神合一”的宗教观念关键词:绘画 音乐 建筑 雕塑 园林 异同 现状1.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古典艺术的差异及根源总体来说,中国传统艺术是写意的 --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反映的大多是自然在人心里的感受绘画多写意,音乐重感受,书法 写胸臆,舞蹈讲合一;西方古典艺术是写实的--注重的是对自然的重 现,反映的大多是自然的真实情况或运行理论绘画多写实,音乐重 和鸣,舞蹈表情绪而这种区别与中西哲学的差异有关中国的哲学 思想是以中庸谦和为主,把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推向极致;西方哲学 主要是来源于希腊的数学和几何的逻辑思维,重视对事物的客观认 识,概念化推理演绎剖析事物,推崇物我对立所以,中国艺术以含 蓄的手法来表现自己,西方艺术多以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自己中西方绘画之差异分析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以油画为 代表的西方绘画和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除在材料及工具的使 用上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西方 绘画由于受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理论影响,故西方绘画 一般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而整中国画注重的是情感表现,注重 “以形写神”,“气韵生动”创作方法上西方绘画重写实、以块面塑 造形体、强调焦点透视;中国绘画重写意、以线造型、追求打破时空 界限的散点透视此外,中国画讲究将诗、书、画、印有机地组合在 一个画面上,从而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之差异分析中西建筑文化的不同, 从根本上应理解为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一般认为 :中国文化重人, 西方文化重物;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重科学与宗教;中国 文化重融合、统摄,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文化重不同时代的独特 精神,凸显各种流派的个性特质等等中西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所蕴 涵的建筑特色、艺术形式、发展源流以及人文理念等差异或不同,都 能从历代建筑物以及流传下来的建筑学著作中得到印证和反映中国 传统建筑的特色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哲学 思想而西方古典建筑的特色则体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神合一” 的宗教观念这两种观念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审美价值的差 异,衍生出迥异的审美风格西方从古希腊神庙建筑到古罗马拜占庭 建筑、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再到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罗可可建 筑、新古典主义建筑,进而到包豪斯开创的现代建筑以及目前正方兴 未艾的后现代建筑无一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通过对比,则显现出强 烈的民族性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建筑多以土木结构为主,侧重于空 间的群体组合和序列转换,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意境含,追求和谐统 一,柔中带刚,表现出强烈的是世俗理性精神和政治伦理观念;西方 建筑多采用石质材料,气势恢宏,注重造型和空间的变化对比,刚中 带柔,带有浓郁、神秘的宗教气息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的宿命音乐精神决定了音乐发展 的方向中国传统音乐精神的核心是“同天地之和”,贵意不贵曲, 重神不重技;操演中,重心神会意,不以曲谱为意中国音乐精神一 天地境界为哲学背景,背景规定了它由先秦的乐教意识转向魏晋以来 的非乐的音乐意识,从而导致了中国音乐自魏晋开始的式微;西方音 乐精神以宇宙精神为哲学背景,这一背景暗示了它的近代主体性转 向,从而激发了近代西方音乐以交响乐为主导的辉煌发展两种音乐 精神都以自己的哲学背景为归宿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世界, 是两种音乐共同的音乐动机为了实现这一动机,两种音乐都经过了 由表现情感到超越情感的转化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和内涵:1、 以意为重,乐不在管弦的音声;2、意在弦外,得意在于与弦外天地 相合;3、至乐无乐,为乐之功当归于自我与天地生命的神奇化合。
结果,中国传统音乐走向天地而式微,而几与沉没;西方音乐有客观 宇宙转向主观宇宙,在交响乐的辉煌建筑中解体音乐的道路竟只有 这两条?未来音乐的形式有何在?这是中西艺术哲学共同的话题中西方雕塑、园林艺术的特点西方雕塑的出现首先也是作为建 筑艺术的装饰而出现的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是为死人服务的艺术,而 西方大多的人像雕塑是为活人欣赏的艺术,显示了 二者在目的和功 能上的不同中国西汉霍去病墓前的大型石刻组雕以高度概括、凝练 和典型化的艺术形象显示出精神饱满、气势磅礴的特点这种偏于象 征、表现、、写意、追求美和善统一的思维模式与西方注重再现、模 仿、写实、追求美和真统一的思维模式也造成了中西传统雕塑中最大 的差异中国古代雕塑注重表现对象内在气质的特征,而西方传统雕 塑注重对外在形体的精细研究,形成了中西雕塑意向造型与模拟造型 两种不同的方式比如说,具有鲜明民族性的中国风景式园林与西方 规划式园林及阿拉伯园林林中国园林强调曲径通幽、含蓄曲折、虚 实相生、天人合一西方园林则已几何规划园林,讲究开阔、宽敞、 通透这与西方重理性思考,重数理几何的科学性等文化情结有关, 而阿拉伯的伊斯兰园林则完全以《古兰经》中四条河流为造园的理念。
2.中西方艺术之共性首先,中西艺术都重技巧但西方对技巧的是重视归于完美观念 的:一方面竭力设计完美的形式,已达到最高的理想;另一方面采取 一种客观科学的立场引入透视法、解剖学进行极尽真实的描绘,以给 人最真实的幻象中国之重技巧,却以主体和天地的生命感通为统帅, 如庖丁解牛,“好乎道,近乎技”西方艺术以技为道,技艺高超, 被誉为“天才”;中国艺术以道化技,以技入自然为至上其次,中 西艺术都有“意在笔先”的追求西方艺术的“意”,是一个形象的 完整构思;中国艺术的“意”却是当下心神与天地神会因此,西方 艺术的创作是情景置于眼前,再借幻觉的技术把它描摹出来,创作过 程是冷静的、精细审慎的、绵长的;中国艺术的创作是有形合于无形, 创作过程是活跃的、大而化之的、即时的象征性和寓意性是中西方 雕塑共同拥有的艺术特色同时,中西建筑的共同点就是两者都有非 常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3.中西方艺术发展之现状当代中国艺术发展概况:中国当代艺术按不同时期可划分为三个 阶段,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7 年(1949-1966);文化大革 命的十年(1966-1976);文革结束后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1979 至今)。
17”年的艺术主要是表现出朴素的、蓬勃向上的社会主 义现实主义精神,并具有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 文革时期的美术带有狂热的红色政治色彩的伪现实主义和伪浪漫主 义;而新时期的艺术展现出了开放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术的 多元格局进入21 世纪后,物质力量的渐渐强大为艺术市场的形成 提供了时代背景,艺术家的作品进入市场曾一度引起美术批评界激烈 的争论理论的争吵并没有找到当代艺术的出路,反倒是在逐渐推进 的市场化实践中,利益化和非利益化的艺术作品都渐渐找到了适合自 己的位置让两者都健康地生存下来,也许才是中国艺术健康发展的 最佳方式对于西方而言,即后现代艺术主义,大多说人认为其兴起于20 世纪 50年代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继续与发展,而更 多人认为它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抛弃审美走向文化观念,常常以锐 利的锋芒直接介入各种社会问题的批判后现代的各种艺术形态都充 满了对古典主义艺术与现实主义艺术的颠覆,借艺术的衣钵来反艺 术这就是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基本情况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其建筑艺术发生的变化最为巨大随着生产 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速发展的社会不断地提供着不同的、先进的 材料,这使得建筑鲜明的时代性得以体现。
从木质结构到砖石结构, 再到钢筋水泥结构,轻型钢板折叠使用,钢架和玻璃结合使用新型 的建筑材料使得当今世界各地各种当代建筑以令人炫目和震惊的姿 态呈现在世人面前重视文化传统,探求民族特色,激活本国特殊的 文化价值等,已成为国际性建筑思潮之一,建筑风格进入了“各显神 通”的时代,人文追求成为建筑新的价值衡量尺度结束语艺术无国界无论中国艺术还是西方艺术都是人类灿烂文明的最 好见证及全人类最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双方应在继承各自优秀传 统艺术的同时加强交流、相互借鉴学习,并进行大胆创新,从而创造 出更加璀璨的人类艺术!参考文献:1. 肖 鹰2.陈美渝《中西艺术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美术概论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杨先芝《西方艺术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4.敏 译《美学史》齐鲁书社出版社5.王 强《造型艺术鉴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