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历史大纲.doc
17页考研历史学基础复习计划考研历史学基础复习计划 一、参考教材根据一、参考教材根据《《考试大纲考试大纲》》当中所规定内容进行确定和选择,比较经典、权威的当中所规定内容进行确定和选择,比较经典、权威的 书目如下:书目如下: 1.中国古代史部分,建议以朱绍候主编的中国古代史部分,建议以朱绍候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以,以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古代史与练习为辅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古代史与练习为辅 2.中国近现代史,建议以李侃等著中国近现代史,建议以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 (中华书局出版)(中华书局出版) 、王桧林主编的、王桧林主编的《《中中 国现代史国现代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主,以何沁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主,以何沁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高等(高等 教育出版社出版)和中国近代史与练习、中国线代史与练习(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育出版社出版)和中国近代史与练习、中国线代史与练习(高等教育出版社的) 为辅 3.世界古代史部分,建议以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古代史部分,建议以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世界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 朱寰主编朱寰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为主;以孔祥明主编的(北京大学出版社)为主;以孔祥明主编的《《世界中古史世界中古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为辅。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为辅 4.世界近代史,建议以刘宗绪世界近代史,建议以刘宗绪《《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为主;以刘兆成的为主;以刘兆成的《《世界近代史与练世界近代史与练 习习》》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辅(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辅 另外:历史文选可参阅:周予同的另外:历史文选可参阅:周予同的《《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选》》或张衍田或张衍田《《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选》》 (北大版)(北大版) 历史文献可参阅历史文献可参阅: 杨燕起杨燕起《《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文献学》》或张传玺或张传玺《《简明中国历史文献简明中国历史文献》》 (北大版)(北大版)史学史可参阅史学史可参阅: 张广智张广智《《西方史学史西方史学史》》或仓修良、魏德良或仓修良、魏德良《《中国史学史中国史学史》》 ;; 史学理论可参阅史学理论可参阅:庞卓恒庞卓恒《《史学概论史学概论》》 (高教版)(高教版) 历史地理可参阅历史地理可参阅: 邹逸麟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 最后提醒考生的是: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大体是一致的因最后提醒考生的是: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大体是一致的。
因 此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应做到掌握或吃透一本经典权威的书此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应做到掌握或吃透一本经典权威的书二、复习计划:二、复习计划: 第一轮:第一轮:9 月中旬至月中旬至 9 月底广泛翻阅上述推荐主要参考教材,重在掌握基础知识,把握月底广泛翻阅上述推荐主要参考教材,重在掌握基础知识,把握 学科的基学科的基 本结构,了解学科的重点,做好复习记录和可能出现的题眼本结构,了解学科的重点,做好复习记录和可能出现的题眼 第二论,第二论,10 月月 2 日至日至 6 日参加高联历史学基础串讲班,理解考试难点、掌握重点、理解日参加高联历史学基础串讲班,理解考试难点、掌握重点、理解 理论热点;在第一轮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听课,因为是第一年改革,考试很难理论热点;在第一轮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听课,因为是第一年改革,考试很难 把握学科重点、难点和思路复习过程中难免急躁、盲目,需要一个系统的资深专业学把握学科重点、难点和思路复习过程中难免急躁、盲目,需要一个系统的资深专业学 者的指导,同时,考试需要教育学科知识拓展的指导者的指导,同时,考试需要教育学科知识拓展的指导 第三轮:第三轮:10 月中旬月中旬---12 月中旬把主要参考教材认真系统全面复习一遍,对基础知识、月中旬把主要参考教材认真系统全面复习一遍,对基础知识、 理论进行进行记忆并掌握,如果有时间把历史文选、历史文献、史学史、史学理论快速理论进行进行记忆并掌握,如果有时间把历史文选、历史文献、史学史、史学理论快速 阅读一下,如果时间紧张,不看也可以,届时讲课时老师会补充若干。
阅读一下,如果时间紧张,不看也可以,届时讲课时老师会补充若干 历史地理历史地理 第四论:第四论:12 月中旬至考前,查缺补漏,有选择的复习第三抡复习中的难点,并通过做高月中旬至考前,查缺补漏,有选择的复习第三抡复习中的难点,并通过做高 联内部模拟题进行演练并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联内部模拟题进行演练并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 1.中国历史的开端.中国历史的开端 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 氏族公社氏族公社 中国远古社会的传说中国远古社会的传说 2.夏商西周.夏商西周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 夏朝的巩固和发展夏朝的巩固和发展 商族的起源商族的起源 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 周族的兴起和灭商周族的兴起和灭商 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 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夏、商、西周的文化夏、商、西周的文化 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 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4.秦汉.秦汉 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 汉承秦制与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文景之治”” 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 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 刘秀与东汉初期政治刘秀与东汉初期政治 东汉后期的政治危机东汉后期的政治危机 汉代的社会结构汉代的社会结构 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汉的农民起义秦汉的农民起义 秦汉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秦汉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5.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 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问题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问题 十六国与南北对峙十六国与南北对峙 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与寒人的兴起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与寒人的兴起 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 北魏末年的社会矛盾北魏末年的社会矛盾 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6.隋唐五代.隋唐五代 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 唐朝的建立和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贞观之治”” 唐朝对隋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唐朝对隋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 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与藩镇割据 两税法与唐后期的经济两税法与唐后期的经济 唐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唐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 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 7.宋、辽、西夏、金、元.宋、辽、西夏、金、元 宋、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宋、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宋金对峙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宋金对峙 宋代经济的繁荣宋代经济的繁荣 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 元代行省制度元代行省制度 元朝的民族政策元朝的民族政策 宋元的科技与思想文化宋元的科技与思想文化 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8.明清(前期).明清(前期) 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郑和下西洋与郑和下西洋与““南倭北虏南倭北虏”” 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 东林与复社东林与复社 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明末农民战争明末农民战争 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 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康乾盛世康乾盛世 清前期的边疆与民族政策清前期的边疆与民族政策 明清对外政策与朝贡贸易明清对外政策与朝贡贸易 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绿营制度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绿营制度 明清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明清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二、中国近现代史二、中国近现代史 1.列强的对华侵略.列强的对华侵略 两次鸦片战争两次鸦片战争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中法战争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2.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 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 3.晚清政局.晚清政局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 清末新政清末新政 4.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 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 5.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 维新变法思潮维新变法思潮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 立宪运动立宪运动 孙中山与三民主义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从兴中会到武昌起义从兴中会到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6.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统治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统治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北伐战争 7.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 新军阀混战新军阀混战 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红军五次反红军五次反““围剿围剿””与长征与长征 抗战前十年的中国社会经济抗战前十年的中国社会经济 8.抗日战争.抗日战争 日本侵略东北与伪满洲国成立日本侵略东北与伪满洲国成立 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救亡运动 西安事变西安事变 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 南京大屠杀与日军暴行南京大屠杀与日军暴行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抗日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抗日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 延安整风与中共延安整风与中共““七大七大”” 中国军队的反攻中国军队的反攻 日本投降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日本投降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战时期的社会经济抗战时期的社会经济 9.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战后国民党的统治与人民的反抗斗争战后国民党的统治与人民的反抗斗争 重庆谈判重庆谈判 内战爆发、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内战爆发、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0.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