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网瘾.doc
5页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网瘾 (2011-10-21 21:25:54)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家长园地 资料收集与整理: 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李峰之先来看一些网络资料中的事例1、《现实中不被理解,网络中寻求快乐:一个高考落榜生的心路历程》节选:当时我对天文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却因此屡受老师批评,父亲对我的理想也抛出话:过于虚无缥缈,不切实际我屡次受到打击据说打游戏能让人好好地发泄,排解自身的怨气,能让人产生强烈的满足感、成就感于是,我再次踏进了网吧…2、《我欲自拔,无人助我:清华学生拒戒网瘾自杀》:一位清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深深迷恋网络世界,心急如焚的父亲四次来京劝慰未果极度绝望中,父亲不得不在饮料中下了安眠药,乘儿子昏迷时将他送到网络成瘾中心“戒毒”,医生诊断他为“重度网络成瘾患者”入院当晚,学生打碎了屋顶灯管,用玻璃碎片割破了手腕…3、网瘾少年是家里逼出来的:据调查,46%网瘾少年童年期有重大生活创伤;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还要严重…… 再讲两个身边的事例:1、10年前教过的一个学生小王:身体过度肥胖,有自卑心理,长期沉迷网络游戏,大学二年级辍学回家,又回到中学复读,不得不再次考大学,幸好又考走了。
2、现在的一个学生小雄:迷恋上网打游戏,他父亲愤而把电脑砸坏,造成父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一、是什么?上网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和欢乐的同时,也给一些人带来了一种时髦病——网瘾综合症(简称IAD) 据统计,全球两亿多网民中,有114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瘾综合症,占总人数的6%进一步调查还发现,病人多集中在学生、无固定职业者(网虫)及家庭主妇,这些人有充裕的时间痴迷电脑,因而是易感者 网瘾综合症患者的最主要表现是:上网时精神兴奋,心潮澎湃,欲罢不能,时间失控沉溺于网上聊天或网上互动游戏,并由此而忽视与社会的交往、与家人的沟通,甚至对上网形成越来越强烈的心理依赖,以致不能分离 在我国,网瘾综合症患者主要是从10岁左右的小学生到20多岁的青年人,据估算在我国未成年人中约有244万如媒体所报道的:"在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喜欢接受新事物,好奇心强的青少年也加入了网民大军中,在我国8400万网民中,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有1650万,占到了19%但今天引起人们关注的是这1650万未成年人中的14.8%,也就是244万,他们不仅爱上网,而且着了迷,上了瘾按照国际上标准的说法,这叫‘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IAD)。
它的基本症状,就是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难以自拔,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他们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却仍会继续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等" 应该承认,这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青少年社会病"青少年社会病,决非仅是"网瘾"这一种,不应孤立来看其实,还有"学校恐惧症"、"考试紧张综合症"、心理疾病、大中学生辍学、青少年违法犯罪等,都与 "网瘾"是相类似的问题这是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诸多复杂因素所导致的青少年社会病有"病",就必须认真进行诊断治疗"网瘾孩"的出现,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尤其可反映出家教问题的误区,从这一难题中也可使家长重新思考家教观念和教育孩子的方式父母们应坦然面对"网瘾孩",这是孩子向父母发出新的挑战:如何帮助孩子形成自制力、责任心?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如何使孩子成为网络时代的社会有用之材?等等――都是家庭教育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为什么?1、家庭方面的原因——走进"网瘾孩"的内心世界 虽然都是迷恋网吧、游戏或聊天等,但每个网瘾孩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与不同的家庭背景,因此,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以便有的放矢,改变形成网瘾的种种消极因素。
根据笔者所接触的个案,可将"网瘾孩"至少分为以下8种类型―― 1.家庭冷漠型:因父母不和、离异、外出打工、出国,或因父母性格问题,孩子在家庭中缺乏父爱或母爱的温暖,而在网络上交友、聊天或互动游戏,可填补情感需要上的空白父母应自我反省,尽职尽责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无条件地爱孩子,才可使孩子获得安全感、归属感 2.溺爱专制型:父母若对孩子管得太多、太死、爱不得法,都可令孩子感到精神窒息,逃脱家庭束缚而进入网吧爱孩子是要讲究科学的,畸形的爱多半会导致孩子的反抗,还可能形成"两面派"的异常言行父母应听听孩子的真实感受,便知道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子方式,走出误区 3.逃避学习型:因学习成绩较差,恐惧学习压力而将网吧当作"避风港"孩子一旦因网瘾耽误学习,追赶学习进度很困难,易产生畏难心理,而陷入"成绩差→ 逃学上网→成绩更差→以网吧为家"的恶性循环帮助孩子恢复学习的自信心,重新进入正常的学习轨道是摆脱网瘾的关键 4.自由放纵型:因学习生活单调枯燥,学校纪律严格,家庭严管缺乏宽松氛围,也是孩子迷恋网吧的原因在网吧没有人对他指手画脚和催促他做功课,这是从未有过的轻松自由。
而家庭中为什么不能给孩子宽松和自主性?在有的家庭中,就因为父母与孩子对上网内容和时间不能达成共识与妥协,结果孩子选择了网吧倒洗澡水也扔掉了孩子,这是家教失误的典型表现之一 5.自我补偿型:在学习上屡屡受挫,被父母打骂和斥责,平时较少得到正性评价和鼓励的孩子,往往会从网络游戏中得到成功体验,可获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也可从聊天室获得网友的称赞和激励趋利避害是一个人起码的生存本能,这也是驱使孩子选择网吧的重要原因 6.迷失游戏型:网络游戏时时在更新,是新奇刺激的,比起课堂上的黑板和书本,声光电画变幻无穷的多媒体自然会令孩子入迷迷失游戏的孩子并非很坏,他多半是个迷恋高科技和发明创新的聪明孩子那么家庭和学校,为什么不能够满足他力求探索的求知欲、好奇心?如果将这样的欲望引导到学习进取上来,给他自由驰骋的空间,他一定会大有作为的 7.追求竞技型:电子竞技游戏,已被国家体育局认定为第99个正式比赛项目,近年来国内外都有不少赛事举行,台湾曾有一位18岁青年获得国际竞赛冠军有些孩子立志成为专职"游戏玩家",他们知道这对专业技能和身心素质有很高要求,但仍雄心勃勃许多家长不能接受孩子不在正规学校读书,而企图以"玩游戏" 为职业,也不承认竞技游戏与其他体育项目的平等地位,因而导致严重的亲子冲突。
为什么不能帮助他们成功?为什么不承认他们理想的合理合法性? 8.独立自主型:不能否认,还有少数"网瘾孩"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他们去网吧不是为了"玩",而要自学和探索网络知识,是想成为IT业的人才他们对学校教育有看法,认为不适合自己 综上所述,不能将网瘾、网吧、网络游戏都一概否定,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够与孩子真正进行心理沟通,从而帮助孩子克服幼稚无知的行为,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和追求成功 2、教育体制的原因——网瘾与应试教育的"惯性" 许多家长认为,是网吧和网络游戏害了孩子,这种看法是有片面性的社会上对网吧的管理固然存在不少问题,但应反问一下,如今大多数学校都有计算机,许多家庭也有电脑,为什么家庭和学校不能吸引孩子?为什么孩子会迷失在网吧?这就不能不说网瘾与应试教育的弊病有关 说网瘾是应试教育的"惯性"所致,是指目前的教育企图将孩子们绑在"按部就班升学"的"战车"上逼学生就范;但因教育资源有限,不驯服的和成绩不好的学生,就被"甩"下了车。
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实质上是让学生每天重复着从家门到校门的一条小路,就像将孩子封闭在一个只有"一条街的小县城",不知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大孩子偶然接触了网络,就走出了这"一条街的小县城",像来到阡陌纵横的大都市然而孩子还不具备"看地图"和识别方向的本领,他迷路了,忘却了自己的责任和回家的路互联网是虚拟空间,又像是琳琅满目、无边无际的"大超市",其中有价值的东西千千万万;而孩子迷游戏和聊天,就好似认为在超市里只有"烈酒和香烟"是最好的东西,因而上瘾 所以,网瘾的形成就是因为孩子没有见过世面,缺乏独立的选择能力大多数家长实际上有意无意成了应试教育的坚定追随者,认为孩子学习不好就没有出路,来自学习的压力无形中将许多孩子"逼"进了网吧应试教育的弊病在家教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的"奴化",学生在课外对学习内容和方式也没有选择的权利,被强迫着学习二是评价标准的"一元化",试卷分数对孩子一票否决,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不够科学三是对社会现实的"回避化",父母仍希望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并缺乏指导孩子的能力,以致孩子对外界的各种诱惑,缺乏免疫力和应有的自制力,尤其在道德行为习惯方面缺乏自律的能力。
应该说,就是应试教育这把"尚方宝剑"悬在孩子的头顶,因而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无法沟通! 许多国家的学生从十几年前就已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了,尤其是大学生和研究生更是进入了"无纸化学习"进程,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所以,要与孩子讨论,正确看待和适应改革中的学校教育,要看到教育改革的光明前景,这样孩子才可能戒除浮躁,摆脱网瘾,踏下心来学习三、怎么办?1、首重预防 了解网络 关注孩子 网瘾问题专家说:“孩子上网成瘾,是家长看到的一个恶果,究其根源,除了社会文化中的不良影响和学校教育引导缺失外,家庭教育的失误也是重要原因 在对受网瘾困扰的家庭调查后发现,多一半的家长不懂电脑和网络孩子从偶尔接触网络游戏到逐渐迷恋上网,最后对网络产生严重依赖,在这个网瘾形成的过程中,不少家长是最初关注不够,没能尽早发现孩子的问题有的家长是认识不足,对孩子上网次数增多,或是时间逐渐加长掉以轻心,认为孩子学习没受影响,上网打游戏放松一下无关紧要,结果错失教育良机,终至遗患无穷陶教授提醒家长:如果在孩子对上网产生浓厚兴趣之前,采取有效的引导措施,及时加以矫正,应该不会产生不良后果 预防孩子网络成瘾,家长应注意“五不要”: 1.不要忽视对孩子的电脑网络教育。
不要等到孩子上网成瘾了,才去想办法戒除、挽救孩子在接触电脑网络前,就要让他明白电脑网络就像字典一样是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工具,要正确利用好它,而不是仅仅把它作为一个高级玩具来玩 2.不要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家庭教育一定要坚持原则,比如道德、尊敬长辈、善良……这些做人原则性的东西,哪怕孩子不乐意也要坚持同样,家长也不能一切以自己为中心,比如工作忙了,加班了,就把孩子抛在一边不管了,或者总是以自己的事情为重,认为凡是孩子的事都是小事,不放在心上这样,孩子就容易出问题 3.不要溺爱孩子溺爱就是过于疼爱,任何事情都不让孩子操心要让孩子早点懂得做人的责任,即让他学会早点操心自己和家庭的事情 4.不要用老眼光看现在的孩子时代不一样了,家长的思想观念要跟上变化,要积极学习新的知识、新的观念、新的方法 5.不要做指挥命令式的传统家长要做会与孩子沟通的现代家长,学会做孩子的朋友,孩子遇到问题时,才有可能对你说 2、变堵为疏理性沟通 接纳孩子 当发现孩子有以下情况:瞒着家长、老师去上网,以撒谎的方式为自己的上网行为作掩护,放学不按时回家,周末及节假日常常见不着人,开始表现出厌学情绪,不愿与父母和老师沟通……家长应该意识到孩子已经“有瘾”了。
但也不必惊慌失措,不能采取激烈的方式训、责、骂,更不能用暴力手段关、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