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体验式教育弘扬传统文化.docx
10页深化体验式教育,弘扬传统文化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学校也正在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力图为国家培养综合素质高、思想政治水平高的高素质人才在此背景下,“体验式教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词汇,是众多高职学校改革的关键点之一体验式教育是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道德素质等众多条件开展的教学改革,它能够同中华传统文化一起提升高职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有着广泛的使用空间对此,本文分析研究如下关键词:体验式教育;高职学校;教育改革;传统文化;引言:作为以过程性和亲历性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体验式教育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感,令学生从原本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接触学习内容,主动接触传统文化,并且在接触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体验式教育也能够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并且依托传统节日、经典朗读等活动来深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令学生在体验式教育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正是基于体验式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点,本文对于高职学校如何深化体验式教育现讨论如下1. 体验式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一)体验式教育体验式教育最初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展的野外训练,它是库尔特的外展训练学校所开设的野外训练科目,这一科目能够通过令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以及活动当中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生存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并且通过野外真实的锻炼来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1]。
在近代中国教育改革后,体验式教育逐渐深入各个学校的改革之中,成为学校改革的关键点之一从定义而言,体验式教育要求学生必须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并且通过实践和亲身体验来获得经验,提升学生的格物致知能力从体验式教育的特点而言,它一方面具有过程性,学生并不直接获取知识,反而是通过自身的活动体验来感悟知识,这就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学生主动学习的特点,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体验式教育也具有亲历性以及不可传授性,在体验式教育中,教师仅仅是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以及感悟来获得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学习体验以及学习感悟,这也正契合了我国素质教育中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要求2. 体验式教育与传统文化如上文所述,体验式教育的优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以及学习积极性,令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在体验式教育中,教师已经不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而中国拥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文化内容博大精深,无论是内容还是所搭载的精神都十分丰富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中,教育者如果单以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无法令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真正的魅力和乐趣,另一方面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文化韵味的学习氛围。
而体验式教育能够令高职学校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再结合当地的地域资源、中华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内容开设主题教育活动以及文化活动,令学生自己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吸收,在学生心中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2. 高职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对高职学校而言,传统文化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是学校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本文发现在实际教学中,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经常出现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授课水平参差不齐、授课方式单一等问题,对此,本文分析研究如下1. 学校重视程度不足由于高职学校是以专业技能为主向社会输送专业型人才的学校之一,因此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上势必以专业知识的讲授为主要内容,这就存在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忽视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首先,高职学校的生源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本身较低,因此在面对思想道德教育时并不能跟紧教师的教学进度,由此出现厌学、放弃学习、消极学习的情绪其次,在高职学校教育体系中,许多教育者仍认为专业课教育是学生今后的就业以及立足之本,因此在教学中大力倡导应当加大专业技能教学的比重,削减思想道德教育的比重这一部分教育者认识不到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学生今后就业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更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质。
最后,在近年来“减负”的倡导下,高职学校也积极进行减负改革,而思想道德素质在许多认识不深入的学习领导看来是如同“鸡肋”一般的教学内容,因此将减负的重点放在思想道德素质当中,不断削减传统文化的教学比重2. 教师授课水平不足在上文中,本文发现学校生源问题、对传统文化教育不重视是导致其缺乏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学校整体不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内部的授课教师自身的水平自然也无法承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以及思想道德素养的任务首先,授课教师的传统文化涵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具备较深的传统文化底蕴,在教学上能够引经据典,为学生答疑解惑但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上只能照本宣科,无法真正届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疑惑,也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授课教师的授课方式过于单一在整体不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授课教师的授课方式也仅仅以课堂教学为主,没有新意、创新度不足自然也就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更多的是以消极怠工的方式完成教师的课堂任务以及课后作业,缺乏主动探索传统文化、主动学习传统文化并感悟传统文化魅力的过程。
3. 如何通过体验式教育弘扬传统文化既然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健康的三观养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升华学生的精神世界那么高职学校就应当积极利用体验式教育,不断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对此,本文分析如下1. 诵读经典,感悟魅力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典书籍是众多思想者的精神结晶,它一方面凝聚了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能够提升学生的精神素质;另一方面诵读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接触经典的过程,使学生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学生德育水平的重要方式[2]因此,本文认为高职学校可以积极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并且将其作为学生传统文化课程的日常活动传承下去首先,学校应当积极举办以诵读经典、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为主题的诵读活动,积极鼓励教师以及学生参与到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来,并且依托该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向先贤学习,学习经典中的思想道理以及人生哲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学校应当将诵读经典活动与传统文化教学融合,将诵读经典作为传统文化教学的一部分,在学生日常学习以及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加入诵读经典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韵味、能够激发自身学习兴趣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一方面,学校可以以班级的形式将诵读经典活动固定为班级的固定活动,在早晨进行晨读,并且以传统文化课程为基础,定期更新经典书籍的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涵养,不断学习适合此阶段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并且为学生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书籍另一方面,高职学校应当定期举办诵读评比活动以及感悟分享活动,令学生在分享中提升对于经典书籍的认识,进而丰富自身的传统文化涵养,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体验式教育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校是教学的引导者以及辅助者,为了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高职学校应当积极依托诵读经典这一活动,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诵读经典与学生的其他学习、生活活动相结合例如,高职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开设与传统文化、诵读经典相关的社团,无论是近年来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汉服社还是话剧社、朗诵社都能够与传统文化、体验式教育相融合,帮助学校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此外,学校也可以积极鼓励学生以经典书籍的典故为基础编排话剧、歌舞等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在活动中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最后,诵读经典活动与学生其他的文化科目也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学校应当认识到这一优点并且积极进行融合2. 演唱经典,体验戏曲魅力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戏曲是十分经典且渊源流长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一方面具有较高的美术沉淀,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它也融合了音乐、美术、舞蹈、诗歌以及不同的传统文化的艺术精华,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渠道之一[3]。
在体验式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中,中国戏曲能够从艺术形式以及思想内容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以及学习兴趣对此,本文分析如下首先,从思想内容来讲,中国戏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典故为基础,是中国传统“真、善、美”的化身,能够引导学生在聆听戏曲以及学习戏曲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传承优秀的中国精神其次,从艺术形式来讲,中国戏曲运用音乐以及舞蹈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现一个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十分丰富的舞台,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精华,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正是基于中国戏曲对于践行体验式教育以及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本文对高职学校如何将中国戏曲与体验式教育进行融合分析如下:第一,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戏曲进校园”、“学习戏曲”等活动,依托当地的戏曲特色邀请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演出,并且鼓励队演唱戏曲有兴趣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报名参加戏曲学习活动在活动中,高职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场地以及技术支持,为学生找到专业人员进行戏曲背后的文化学习以及演唱曲目、舞蹈等基本功的学习再系统性的简单学习后,学校可以为学习的小组举办戏曲评比活动,由小组自由发挥、自己选定想要表演的曲目,通过评比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竞争氛围,并为优胜组颁发优胜奖励、参与者颁发参与奖励。
第二,学校应当将戏曲进校园作为传统活动固定下来,在每月或每季度组织学生欣赏戏曲并且定期举办戏曲演唱、戏曲比赛等活动为了扩充学生的传统文化视域,学校可以先以地方特色的戏曲经典为主,不断融入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等不同的戏曲经典唱段,通过不同的戏曲经典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以及学习兴趣[4]三)依托节日,感悟节日魅力在体验式教育中,学生的感悟是高职学校开展活动的重要依托,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关键而中华传统节日一方面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情感寄托以及精神寄托,是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高职学校应当积极利用传统节日,挖掘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为学生的体验式教育创造文化土壤[5]首先,学校可以利用传统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文化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及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节日活动中思考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例如在端午节时,学校可以以端午节的经典活动包粽子、寄家书为基础,以班级为活动单位,举办包粽子比赛、寄家书活动等,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加深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了解其次,学校可以挖掘现代节日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且积极开展相关节日活动例如现代的父亲节、母亲节都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许多经典书籍以及传统典故都蕴含着尊敬父母、孝顺的思想内容,能够与传统文化融合发挥积极的效果。
在活动中,学校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融入节日活动当中,通过经典故事、经典人物事迹等来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职学校应当积极改革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通过体验式教育等多种教育手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此,本文以体验式教育为基础,深入分析体验式教育在高职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且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戏曲活动、传统节日活动等不同活动来践行体验式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丰富内涵以及充满文化韵味的传统文化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参考文献:1. 江红, 张瑜. 生活指南式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体验式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