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齐哈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docx
9页齐齐哈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记录公报黑龙江省记录公报 -07-20 10:26:36 阅读1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齐齐哈尔市记录局1月13日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对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宏观调控措施,积极摸索和推动有鹤城特色的发展思路,坚持“生态市园林城、绿色食品之都、装备工业基地、生态旅游之乡”的发展定位,进一步实行“全党抓公司,全民搞招商,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四个换位”,全市经济运营进入了速度不断加快、质量效益同步提高、优势产业日益显现的新阶段全年经济的发展始终沿着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轨道稳健前行,经济构造调节步伐加快,增长方式转变获得新进展,老工业基地振兴成果开始显现,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提高,“十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的任务全面完毕 一、综合 经济增长在较高平台上平稳运营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2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增长值分别为116.8亿元、112.6亿元和197.6亿元,分别增长17.4%、18.0%和9.3%。
十五”期间,全市经济始终行驶在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快车道上,全市生产总值年均递增9.6% 市场物价增幅回落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成效的显现,全市市场物价总水平逐月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6%,比上年上涨1.6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指数106.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5.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突破100点大关,全年估计实现利税总额19.0亿元,增长52.9% 二、农业 农村经济总量增长,农林牧渔业生产全面提高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贯彻,增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四个换位”战略推动我市向效益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获得近年来少有的良好形势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毕19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0%粮豆薯总产量586.6万吨,比上年增长41.1% “主辅换位”战略稳步推动,畜牧业形势喜人全年畜牧业总产值71.8亿元,同比增长15.0%,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6.1%,各类养殖数量和增速也创新高,年末大牲口存栏139.6万头,增长6.8%其中:黄牛及肉牛存栏95.4万头,增长6.1%;奶牛存栏31.8万头,增长15.0%全年肉类总产量48.9万吨,增长14.3%。
贯彻绿色食品种植业基地638.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2.7%,贯彻绿色食品开发品种20个环绕建设“生态市园林城”,推动林业机制创新,全年完毕人工造林4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完毕人工造林10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年初以来,我市强力推动新一轮国有公司改革,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步伐,大力扶持龙头公司,使国有资产得到有效激活,生产潜能得到释放,工业领域呈现多点支撑的新局面,生产和效益实现同步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完毕增长值70.1亿元,增长22.8%九大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明显,一批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重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较大规模以上工业公司估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68.9亿元,增长24.0% 建筑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2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49523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平稳增长,投资构造得到改善全市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完毕93.4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十五”期间合计完毕338.7亿元,比“九五”增长2倍房地产投资增速平稳,商品房销售回升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毕24.4亿元,增长8.0%,商品房销售面积157.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24.5亿元。
我市进一步改善投融资环境,积极实行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优势产业建设步伐加快齐齐哈尔热电有限公司热电联产项目、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展示中心、111国道工程、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扩建工程、第一医院急诊楼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行建设,带动了全市经济的迅速发展,积蓄了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稳中见旺,需求构造发生变化随着消费领域的持续升温,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逐渐增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2.1亿元,增长12.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7%十五”期间,平均递增8.6%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活跃,热点商品和季节性商品增长较快,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48.7亿元,增长12.7%;餐饮业消费持续走高,实现零售额11.4亿元,增长12.9%;其她行业零售额2.0亿元,下降4.8%分城乡看,城乡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城乡消费品零售额136.4亿元,增长12.5%,增幅提高2.8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品呈现升温势头,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5.7亿元,增长12.2%,增幅提高2.8个百分点从构造看: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全市吃的商品零售额79.4亿元,增长13.9%,占所有零售额比重为49.0%;穿的商品零售额30.6亿元,增长12.9%,占所有零售额比重为18.9%;用的商品零售额34.5亿元,增长7.8%,占所有零售额比重为21.2%。
城乡集市贸易市场312个 六、对外经济 运用外资稳步发展,对外贸易进一步拓宽全市实际运用外资总额30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1%全年批准运用外资项目15项,项目总投资8724万美元,合同外资4319万美元进出口总额继续攀升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97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综合运送能力增强,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年完毕货品周转量229.4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6%其中,铁路214.2亿吨公里,增长9.0%;公路15.2亿吨公里,增长18.8%;航空0.06亿吨公里,与上年持平旅客周转量完毕59.92亿人公里,增长3.5%其中,铁路47.0亿人公里,增长0.4%;公路12.4亿人公里,与上年持平;航空0.52亿人公里,增长40.5% 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全市完毕邮电业务总量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全年发送函件600万件,特快专递37.6万件年末固定互换机总容量140.3万门,增长25.0%年末本地顾客119.4万户,增长5.1%移动顾客128万户,增长10.3%互联网顾客达16.1万户,下降19.1%普及率为18.4%,与上年持平。
已通的行政村达100% 旅游业继续保持增长我市大力推动旅游精品建设,完善都市旅游功能,加强市场整治,推动区域合伙,旅游业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都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年接待国内游客7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4.1亿元,增长13.7%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6719人次,增长11.2%其中,外国人5100人次,增长6.2%;旅游外汇收入277万美元,增长12.1% 八、财政和金融业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毕34.2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可比口径,下同)地方财政收入完毕21.1亿元,增长25.6%其中,市本级完毕16.0亿元,增长25.8%;县级完毕5.1亿元,增长24.9%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毕49.5亿元,增长16.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4.3亿元,增长13.5% 金融信贷稳健运营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20.3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0.9%其中,公司存款63.4亿元,下降6.4%;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327.4亿元,增长13.7%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34.1亿元,增长8.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92.4亿元,增长9.1%。
从短期贷款构造看,农业、商业贷款增势较强,工业、建筑业贷款相对乏力农业贷款32.6亿元,增长31.1%;商业贷款85.3亿元,增长9.1%;工业贷款38.2亿元,下降3.4%;建筑业贷款1.1亿元,下降17.0%中长期贷款余额112.9亿元,下降8.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进一步实行科教兴市战略,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科技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实行重点科技筹划项目86项;获省级科学技术奖10项;完毕新产品试制项目7项;全年认定技术合同209项各类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一般高等学校招收学生8976人,比上年增长0.4%;在校学生35039人,增长7.1%一般高中招收学生25906人,增长3.7%;在校学生73620人,增长6.3%初中招收学生45807人,增长9.3%,在校学生216815人,下降16.9%,初中入学率达99.2%小学招收学生44176人,下降8.5%;在校学生303450人,下降0.9%;小学适龄小朋友入学率达99.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我市加快广播、电视等传媒产业的发展,挖掘弘扬民族民间文化,文化事业进一步繁华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队14个,文化馆16个,公共图书馆11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
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顾客50.8万户,增长8.0% 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整合卫生资源,推动市级重点医院向多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9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93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9个,妇幼卫生机构17个卫生机构床位1.3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58万人,其中,医生6921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获得新成就全年我市体育健儿在国内比赛获得金牌345枚,银牌175枚,铜牌220枚;在省内比赛获得金牌177枚,银牌109枚,铜牌87枚群众性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场合、器材配备逐渐完善《国家体育锻炼原则》达标率城乡为96.5%,农村为88.0% 十一、环保 环保收效明显,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4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959.78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900平方公里完毕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总投资估计可达2.55亿元,比上年增长3.0%截至年末市区空气质量好于和达到二级的天数为326天,比上年增长5天交通噪声为67.8分贝,区域环境噪声为51.6分贝 “三废”污染治理逐渐完善。
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7.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7.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运用率为100%,大气总悬浮颗粒物为0.164毫克/立方米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筹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市人口出生率为8.12‰,比上年提高0.69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4.89‰,比上年提高1.0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3‰,比上年下降0.37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556.9万人,比上年增长0.9%其中,农业人口354.6万人,下降0.8%,非农业人口202.3万人,增长4.0%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生活质量逐渐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32.6元,增长13.5%,人均消费支出5526.65元,增长15.3%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783元,增长8.2%市区居民人均建筑面积21.2平方米随着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贯彻,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55.9元,增长24.2%;农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4.37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就业再就业获得进展全市参与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39.4万人,增长0.7%;参与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45.9万人,与去年持平;参与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56.6万人,增长9.2%。
全市共有各级职业简介所207个,全年通过多种途径使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人员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