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4火烧云备课素材新人教版.docx
3页火烧云【作者介绍】萧红(1911年,黑龙江哈尔滨市呼兰区—1942)中国现代女小说家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玲玲生于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1933年自费出版与萧军合着的小说散文集《跋涉》1934年与萧军一起到上海,与鲁迅交往密切鲁迅为她的《生死场》校阅并写序言,列入“奴隶丛书”出版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养病这时期出版散文集《商市街》、《桥》,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1937年初归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和《萧红散文》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出版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因病重无法回内地,次年病逝代表作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她的作品多取材于家乡,以其敏锐纤细的艺术感受力,朴实细腻的笔调,写出当时东北乡村小镇的闭塞与荒凉,塑造的人物鲜活可爱,风格明丽凄婉,弥漫着忧郁和感伤气息,为诗化小说的精品。
在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作家是萧红萧红的中篇,写东北农村人民在沉滞闭塞生活中的挣扎,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他们的苦难与走向斗争萧红的后期代表作《呼兰河传》于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描写北方小城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呼兰河传》简介:《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文本中的“呼兰河”,它不是《呼兰府志》所记载的那条流动的呼兰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全书共分,七章,它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她将一片片记忆的碎片摆出来,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
其他资料】有关火烧云的古诗《霞》 [唐] 韩琮 应是行云未拟归, 变成春态媚晴晖 深如绮色斜分阁, 碎似花光散满衣 天际欲销重惨淡, 镜中闲照正依稀 晓来何处低临水, 无限鸳鸯妒不飞 《霞》 [唐] 王周 拂拂生残晖, 层层如裂绯 天风剪成片, 疑作仙人衣 《霞》[唐] 徐夤 天际何人濯锦归, 偏宜残照与晨晖 流为洞府千年酒, 化作灵山几袭衣 野烧焰连殊赫奕, 愁云阴隔乍依稀 劳生愿学长生术, 餐尽红桃上汉飞《早望海霞边》 [唐] 李白 四明三千里, 朝起赤城霞 日出红光散, 分辉照雪崖 一餐咽琼液, 五内发金沙 举手何所待, 青龙白虎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