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元稹和乐天世称.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东***
  • 文档编号:197554422
  • 上传时间:2021-09-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元稹和乐天世称 元稹和乐天世称 引导语:元稹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乐天是白居易的字,在后世人口中,元稹和乐天世称为什么呢?   问题:元稹和乐天世称什么? 答:"元白---- 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并称 二人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文学观点相同,作品风格相近,在中唐诗坛影响很大但在主题集中、思想深入、形象鲜亮等方面,元稍逊于白对元白的评价,历来有扬有抑扬者始自张为,抑者始自杜牧 新唐书白居易传》载:自居易"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也说:"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元白并称,当时已行于世,又经杜牧在文章中正式使用,后世遂相袭沿用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并称他们的诗体为"元白体 元稹、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二人文学观点相同,作品风格相近他们强调诗歌的讽谕作用,写有大量反映现实的作品,都擅长于新乐府、七言歌行、长篇排律等诗体,注意诗歌语言的平易浅切和通俗性在中唐诗坛上,元白的影响很大《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论赞指出:"假设品调律度,扬榷古今,贤不肖皆赏其文,未如元白之盛也但元稹诗在主题集中、思想深入、形象鲜亮等方面,都比白居易诗稍逊一筹叶燮说:"元稹作意胜于白,不及白舂容暇豫。

      《原诗》)赵翼则认为:"白自成大家,而元稍次《瓯北诗话》) 对元白的评价,历来有抑有扬抑之者始自杜牧,指元白诗为"淫言媟语、"纤艳不逞(《唐故平卢军节度巡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扬之者始自张为,列白为"广大教化主,元为"入室(《诗人主客图》)其后,明代王世贞、王世懋、清代王夫之、王士禛均贬抑元白宋代叶梦得、明代贺贻孙、清代尤侗、翁方纲则褒扬元白苏轼虽说过"元轻白俗(《祭柳子玉文》),但又多以白自况,实际上他是很仰慕白居易的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中文名: 元稹 别名: 字微之,别字威明 国籍: 中国唐朝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唐洛阳人 出生日期: 大历十四年(779年) 逝世日期: 大和五年(831年) 职业: 诗人 主要成就: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 元稹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代表作品: 《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 享年: 52岁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中文名: 白居易 别名: 白乐天,香山居士,白傅,白文公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中国河南新郑市(今郑州新郑) 出生日期: 公元772年2月28日 逝世日期: 公元846年 职业: 现实主义诗人 主要成就: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 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代表作品: 《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 葬于: 洛阳香山 祖籍: 山西太原元稹《得乐天书》 元稹《得乐天书》 元稹《得乐天书》从形象中见深情,句句是常语,却句句是奇语下面是原文与赏析,和一起来看一下吧 得乐天书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平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译文 远来的信使刚进门,我就流下眼泪妻子吃惊女儿哭,探询:这是什么原因? 她们推测:"平常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了书信 解释⑴乐天:指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与元稹同为中唐著名诗人,两人有相似的人生经历,而且在政治上、文学上也有相似的主张他们自结交之日起两人便结下了终身的友情,后人将他们合称"元白⑵远信:远方的书信、消息元稹《哭女樊四十韵》:"解怪还家晚,长将远信呈⑶何如:如何,怎么样用于询问《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子木问于赵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⑷平常:平常,平常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岐王宅里平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不省(xǐng):谓未见过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诗之二:"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⑸江州司马:即白居易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其诗《琵琶引》云:"就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赏析 元稹于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旧历三月贬谪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当年八月,他的挚友白居易也从长安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相同的命运把两颗心连得更紧元稹的谪居生涯是很凄苦的他于闰六月到达通州后,就害了一场疟疾,差一点病死瘴乡独处,意绪消沉,千里之外,唯有好朋友白居易与他互通音问他后来写的长诗《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的序言中,追述了通州期间与白居易的唱酬来往序文最后说:"通之人莫可与言诗者,唯妻淑在旁知状。

      所谓"知状,指知道他与白氏诗信往返,互相关切的情状这段话,对读者理解这首诗,很有帮助 这是一首构思奇特的小诗题目是《得乐天书》,按说,内容当然离不开信中所言及读信所感但诗里所描述的,却不是这些,而是接信时一家人凄凄惶惶的场面诗的第一句"远信入门先有泪,是说,诗人接了乐天的江州来信,读完后泪流满面第二句笔锋一转,从妻女的反应上着笔:"妻惊女哭问何如诗人手持远信,流着泪走回内室,引起了妻儿们的惊疑:接到了谁的来信,引起他如此伤心?这封信究竟带来了什么噩耗?妻女由于疑惑,发而为"惊、为"哭、为"问可她们问来问去,并没有问出个究竟因为,诗人这时已经伤心得不能说话了于是,她们只好窃窃私语,推测起来:自从来到通州,从没见什么事使他如此激动,也从未见谁的一封来信会引得他如此伤心够得上他如此关怀的人只有一个──白乐天这封信,八成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的`了 小诗一直以直接抒情见长,几句话很难写出什么情节、场面元稹这首小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写出了场面、情节,却不直接抒情他在四行诗里,画出了"妻惊女哭的场景,描述了"问何如的人物对话,刻画出了"平常不省曾如此的心理活动,而诗人万端感慨,却只凝铸在"先有泪三字中,此外再不多说。

      全诗以素描塑造形象,从形象中见深情,句句是常语,却句句是奇语刘熙载《艺概》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其实,用常得奇者,岂止白香山为然,香山的好友元微之,早就越过这道"重关了 拓展阅读:元稹生平 元稹(zhěn)字微之,又字威明,唐代诗人8岁丧父,母郑贤能文,亲授书传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元稹登平判科(旧称元稹登书判拔萃科,有误)[2],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通州(今四川达州市)司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为时论所非长庆元年(821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五年,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力量,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作有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由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