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初年的政治和社会.ppt
26页第六讲 民国初年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一、从民国的建立到北洋军阀的统治二、辛亥革命的失败三、新文化运动四、军阀与近代中国社会一、从中华民国的建立到北洋军阀的统治 1、民国的成立• 1911年底,全国17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晚,时年46岁的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改国号“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就职仪式上,孙中山宣读了大总统誓词•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革命派在政权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它所颁布的各项政策,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与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比如,禁止买卖人口、保护人权,奖励和推进实业、倡导国货,剪辫子、禁吸烟片,废缠足,废跪拜,易服饰,改革文教制度等一、从中华民国的建立到北洋军阀的统治 1、民国的成立•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7章 56条,基本内容包括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一律平等,享有公民基本权利,确立三权分立原则等 • 这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法典,以根本大 法的形式,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 ,具有民主性、进步性。
一、从中华民国的建立到北洋军阀的统治 1、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仍以失败告终这首先表现在孙中 山让位给袁世凯• 当时立宪派、旧官僚包括一些革命党人都主张只要袁世凯逼清帝 退位,赞成共和,就让他当大总统,孙中山不得不同意• 清帝退位第二天(2月13日),袁世凯致电临时政府,宣布“共和 为最良国体”同日,孙中山向参议院提交辞呈,为制约袁世凯 ,提出定都南京、总统南京就职和遵守约法三个条件• 1912年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3月10日,袁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后专注于实业建设一、从中华民国的建立到北洋军阀的统治 1、民国的成立• 民国初年,从形式上看,有约法,有国会,有 众多公开活动的政党,似乎新生的民主共和国 颇具规模了,其实北京政权操纵于袁世凯为首 的北洋军阀手中,他们与共和民主格格不入, 最终使民国仅剩一块招牌• 袁世凯就职后,于1912年3月13日任命留美幼童 出身的唐绍仪为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负责组 织内阁袁世凯新政府正式确立但是唐绍仪 内阁的实权如外交、内务、陆海军、财政、交 通都掌握在袁世凯一派的人物手中。
一、从民国的建立到北洋军阀的统治 2、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民国第一任 总理唐绍仪• 民国成立后,宋教仁倾全力推进议会民主制,使 民国真正转入宪政轨道他希望组织一个强大政 党,力争在国会大选中获胜,组织政党内阁,制 约袁世凯他先将同盟会和几个小党合并扩大为 国民党,然后展开竞选活动,四处演说国民党 在选战中大获全胜,袁世凯闻之色变•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宋案 发生,举国震惊事发第三天,案件即告侦破, 主使者为国务总理赵秉钧,其背后指使人袁世凯 呼之欲出• 刺杀宋教仁开启了民国史上用武力干预政争的先 例一、从民国的建立到北洋军阀的统治 2、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宋教仁血案• 1913年10月,在总统选举中,袁世凯指使军警、无 赖包围国会,强迫议员投票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11月4日,袁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籍议员资 格,1914年1月甚至解散了国会• 随后他又通过修改《总统选举法》使自己成为终身 大总统,且可传子传孙,已成变相君主一、从民国的建立到北洋军阀的统治 2、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做了终身大总统之后,意犹未足,竟然想登基称帝,变更国体。
•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申令31日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预备元旦登基袁世凯称帝遭举国反对,袁只做了83天皇帝,就被迫取消了帝制一、从民国的建立到北洋军阀的统治 2、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袁世凯复辟帝制• 中华民国成立后,按照优待清室条列,溥仪在紫禁城内仍拥有皇帝尊号,沿用宣统年号,每年还有4百万元的优待费• 1917年6月,曾任前清江南提督的张勋率领5千辫子军,北上进京,拥废帝溥仪复辟7月段祺瑞马厂誓师,率3万讨逆军驱逐张勋复辟闹剧前后不过12天一、从民国的建立到北洋军阀的统治 2、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张勋复辟帝制二、辛亥革命的失败 1、挽救共和的努力• 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国民党人如梦初醒,孙中山也看清了袁世凯之真面目但如何应对宋案,国民党内产生了分歧,孙中山力主武装反袁,黄兴则主张法律解决,最终孙中山发起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 由于力量悬殊,国民党内意见不一,二次革命被袁世凯迅速镇压,袁的专制势力大为扩充,国民党损失惨重,孙中山、黄兴流亡日本。
二次革命• 1915年12月25日,在袁世凯登基前一周,蔡锷等在云南组织讨袁护国军,宣布独立很快形成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 1916年3月,四面楚歌之中的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凯忧惧中病死二、辛亥革命的失败 1、挽救共和的努力护国运动蔡锷将军• 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武力驱逐张勋后,以“再造共和”自任,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旧国会为维护共和法统,孙中山举起了“护法”旗帜不久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大元帅形同虚设• 1918年5月,孙中山愤然离开广州前往上海护法运动的失败意味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苦闷中的孙中山仍在寻找中国的出路二、辛亥革命的失败 1、挽救共和的努力护法运动• 当时中国外有列强环伺,虎视眈眈,内有几千年专制统治根深蒂固的一个你想以及帝制时代旧思想、旧观念的作用• 领导这场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存在许多弱点、错误二、辛亥革命的失败 2、失败原因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陈独秀开始时把自己办的杂志定名为《青年》,可以看出他将改造社会的职责寄于青年身上•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陈独秀提出六条希望和要求•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借“民主”和“科学”两个名词英文译音的第一个音节,称“民主”为“德先生”(Democracy),“科学”为“赛先生”(Science)。
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武器: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基本内容• 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有揭示根本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社会制度的必要性• 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先进分子为什么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方案产生了怀疑?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形式的进一步暴露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一再碰壁,给中国人民极大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更大的怀疑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在南京临时参议院上以17票(全票)当上了临时政府大总统,既取代了清朝也取代了革命,原因:• 当时社会上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在时人的心目中,与孙中山相比,袁世凯更像是一个能重建和平与秩序的人物当时的袁世凯并不象后来那样臭名昭著、声名狼藉他不仅手握重兵,并且在庚子之变、新政时期的形象不错,有相当的资本;• 立宪派的支持;• 帝国主义的支持 四、军阀与近代中国社会 1、近代军阀的演变过程• 酝酿准备阶段:主要指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 军阀的形成阶段:从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开始到辛亥革 命时期• 军阀割据混战阶段:从护国战争到1927年• 军阀的消亡阶段:从1927年到1949年• 清代职业军官:清灭亡后,这些人物强有力,演变为近代 军阀• 行伍出身,脱颖而出者:比如冯玉祥• 在国内外军校受过新式军事教育的:段祺瑞、冯国璋、 陈济棠等• 土匪头子出身:张作霖是东北的红胡子,广西的陆荣廷是 绿林好汉四、军阀与近代中国社会 2、军阀的社会出身• 北洋军阀始终掌握着中央政权,而西南军阀相对来说是地区性的• 西南军阀大多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有些关系,参加了这些活动,有稍多的近代性;而北洋军阀一开始就是镇压革命运动的,具有更浓的传统性。
• 对外关系上:北洋军阀代表国家掌握中央政府,与帝国主义订立卖国条约、借款等;西南军阀的罪恶相对少一点四、军阀与近代中国社会 3、北洋军阀和西南军阀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