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ppt
26页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重庆煤炭研究院重庆煤炭研究院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重庆能源投资集团公司重庆能源投资集团公司•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以下简称避难硐室)的设计、装备、室(以下简称避难硐室)的设计、装备、管理等要求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井工煤矿,包括新建和 本标准适用于井工煤矿,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矿井改、扩建矿井•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年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版年版•《《矿山救护规程矿山救护规程》》2009年版年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点建设基本要求》》(煤安监司办(煤安监司办2010第第9号)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六大系统”的通知的通知》》(安监总煤装(安监总煤装〔〔修修2010〕〕146号)号)•3基本要求基本要求•3.1 矿井应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矿井应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矿井避灾路线,合理选择和布置避难硐室或结合矿井避灾路线,合理选择和布置避难硐室或移动式救生舱。
移动式救生舱•3.2 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应设置采区避难硐室,设置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应设置采区避难硐室,设置位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必须设置在防逆位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必须设置在防逆流风门外的进风流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流风门外的进风流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其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或救生舱•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向长度超过500米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米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 •3.3 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并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并考虑不低于考虑不低于5%的富裕系数其中,采区避%的富裕系数其中,采区避难硐室至少满足难硐室至少满足15人的避难需求。
人的避难需求•3.4 避难硐室的设置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应避难硐室的设置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并要求尽量布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并要求尽量布置于岩层中,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前置于岩层中,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前后后20m范围内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符范围内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符合安全出口的相关要求合安全出口的相关要求•3.5 井下避难硐室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井下避难硐室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避难硐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避难硐室内外环境参数监测、通讯、照明及指示、室内外环境参数监测、通讯、照明及指示、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保证在无任何外部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保证在无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硐室内额定避险人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硐室内额定避险人员生存员生存96h以上•3.6 矿井避灾路线图应包含井下所有避难硐矿井避灾路线图应包含井下所有避难硐室设置情况避难硐室应有清晰、醒目的室设置情况避难硐室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并悬挂于避难硐室外标识牌中标识牌,并悬挂于避难硐室外标识牌中应明确标注避难硐室位置和规格、种类,应明确标注避难硐室位置和规格、种类,井巷中应有避难硐室方位的明显标示,以井巷中应有避难硐室方位的明显标示,以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能够迅速到达避难硐室。
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能够迅速到达避难硐室•3.7 避难硐室内应有简明、易懂的使用和操避难硐室内应有简明、易懂的使用和操作步骤说明,以指导遇险人员正确使用避作步骤说明,以指导遇险人员正确使用避难设施,安全避险难设施,安全避险•4 设计要求设计要求 •4.1 避难硐室净高不低于避难硐室净高不低于2m,长度、深度,长度、深度根据同时避难最多人数以及避难硐室内配根据同时避难最多人数以及避难硐室内配置的各种装备来确定,每人应有不低于置的各种装备来确定,每人应有不低于0.5m2的面积•4.2 避难硐室的形状宜采用半圆拱形,内部避难硐室的形状宜采用半圆拱形,内部顶板和墙壁的颜色为浅色,以减轻受困人顶板和墙壁的颜色为浅色,以减轻受困人员的心里压力员的心里压力•4.3 避难硐室应设置与外界相通的单向排气避难硐室应设置与外界相通的单向排气管,室内一侧的管口靠近避难硐室底板管,室内一侧的管口靠近避难硐室底板•4.4 避难硐室顶板应安装防水设施,不得有避难硐室顶板应安装防水设施,不得有滴水现象硐室地面应高于巷道底板滴水现象硐室地面应高于巷道底板0.2m,硐室内应设置单向排水管硐室内应设置单向排水管•4.5 避难硐室内应设计承重挂钩,以方便设避难硐室内应设计承重挂钩,以方便设备安装。
备安装•4.6 避难硐室外避难硐室外20米范围内不应堆放易燃物米范围内不应堆放易燃物品•4.7 避难硐室应采用向外开启的避难硐室应采用向外开启的2道隔离门道隔离门结构,以形成风障隔离门不低于反向风结构,以形成风障隔离门不低于反向风门的标准,高不小于门的标准,高不小于1.5m,宽不小于,宽不小于0.8m密封可靠,开闭灵活隔离门上应设置观密封可靠,开闭灵活隔离门上应设置观察窗•4.8 隔离门墙体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隔离门墙体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0.2m,或见硬顶、硬帮,墙体用强度不低于,或见硬顶、硬帮,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并与岩体接实的混凝土浇筑,并与岩体接实•4.9 压风、供水及信号传输管线在进入避难压风、供水及信号传输管线在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埋设于巷底或巷壁,或采取其他硐室前应埋设于巷底或巷壁,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确保在灾变发生时不被破坏措施保护,确保在灾变发生时不被破坏埋设或保护距离在避难硐室设计中明确,埋设或保护距离在避难硐室设计中明确,但至少不得低于但至少不得低于200米•4.10 避难硐室应根据不同岩性采用锚喷、避难硐室应根据不同岩性采用锚喷、砌碹等方式支护,支护材料应阻燃、抗静砌碹等方式支护,支护材料应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蚀。
电、耐高温、耐腐蚀•4.11 在井下通往避难硐室的入口处应有在井下通往避难硐室的入口处应有“避难硐室避难硐室”的反光显示标志的反光显示标志,标志应符合标志应符合AQ1017-2005标准要求标准要求•5 功能及配置功能及配置•5.1 避难硐室内部与外部巷道相比始终处于避难硐室内部与外部巷道相比始终处于不低于不低于200Pa的正压状态,防止有毒有害气的正压状态,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渗入•5.2 避难硐室应配备矿井灾变期间的空气供避难硐室应配备矿井灾变期间的空气供给装置或设施,在额定防护时间内提供避给装置或设施,在额定防护时间内提供避险人员人均供风量不低于险人员人均供风量不低于0.3m3/min,氧气,氧气浓度在浓度在18.5%~~22.0%之间避难硐室氧气之间避难硐室氧气供给应以压风为主,接入矿井压风管路,供给应以压风为主,接入矿井压风管路,设有减压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设有减压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也可以大直径钻孔直通地面也可以大直径钻孔直通地面•5.3 避难硐室采用压缩空气供氧方式时,可避难硐室采用压缩空气供氧方式时,可不考虑空气净化和调节;采用压缩氧供气不考虑空气净化和调节;采用压缩氧供气时,应具备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处理能力和时,应具备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处理能力和空气调节控制能力,对空气调节控制能力,对CO2的吸收(排除)的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每人能力不低于每人0.5L/min,对,对CO的吸收的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排除)能力不低于400ppm/h,在额定防,在额定防护时间内,避难硐室环境参数应符合表护时间内,避难硐室环境参数应符合表1规规定。
定•5.4 避难硐室内应配备隔绝式自救器,避难硐室内应配备隔绝式自救器,自救器使用时间不低于自救器使用时间不低于45min,配备,配备数量不低于额定人数的数量不低于额定人数的1.2倍•5.5 避难硐室内应配备正压氧气呼吸器,避难硐室内应配备正压氧气呼吸器,呼吸器使用时间不低于呼吸器使用时间不低于2h,数量数量2~~4台•5.6 避难硐室应设置内外环境参数检测仪器,避难硐室应设置内外环境参数检测仪器,至少应对避难硐室内的至少应对避难硐室内的CO、、CO2、、O2、、CH4,避难硐室外的,避难硐室外的CO、、O2、、CH4、、CO2、、温度等进行检测或监测在避难硐室设置温度等进行检测或监测在避难硐室设置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终端,各种探头与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终端,各种探头与矿井监控系统联网运行监控系统联网运行•5.7 避难硐室应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的电避难硐室应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的,保证灾变期间通讯可靠话,保证灾变期间通讯可靠 •5.8 避难硐室应配备在额定防护时间内额定避难硐室应配备在额定防护时间内额定人员生存所需要的食品和饮用水,食品不人员生存所需要的食品和饮用水,食品不少于少于2000kJ/人人·天,饮用水不少于天,饮用水不少于0.5L/人人·天。
避难硐室具备直通地面的大直径钻天避难硐室具备直通地面的大直径钻孔时,可不配备孔时,可不配备•5.9 避难硐室应采用一体式矿灯照明,并储避难硐室应采用一体式矿灯照明,并储备逃生用一体式矿灯,数量不少于额定人备逃生用一体式矿灯,数量不少于额定人数的数的25%•5.10 避难硐室配备急救箱、工具箱、人体避难硐室配备急救箱、工具箱、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等设施设备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等设施设备•5.11 避难硐室用电气设备、高压容器、仪避难硐室用电气设备、高压容器、仪器仪表、化学药剂等,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器仪表、化学药剂等,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和国家有关管理要求,纳入安全准的规定和国家有关管理要求,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设备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志管理的设备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5.12 在两道隔离门之间设置喷淋装置在两道隔离门之间设置喷淋装置•5.13 避难硐室基本装备配置见表避难硐室基本装备配置见表2•5.13 避难硐室布置示意图见图避难硐室布置示意图见图1 •1、隔离门、隔离门2、喷淋系统、喷淋系统3、药品食品柜、药品食品柜4、、供水管供水管5、压风管、压风管6、人员管理系统终端、人员管理系统终端7、、压风自救器箱压风自救器箱8、座椅、座椅9、压缩氧供气系统、压缩氧供气系统10、担架、担架11、环境参数监测仪器、环境参数监测仪器12、矿用、矿用荧光灯荧光灯13、空气过滤系统、空气过滤系统14、防爆空调、防爆空调15、、电源箱电源箱16、矿用红外摄像仪、矿用红外摄像仪17、集便器、集便器18、、排水管排水管19、排气管、排气管20、自救器及工具柜、自救器及工具柜•6 管理与维护管理与维护•6.1 避难硐室应专门设计并编制施工措施,避难硐室应专门设计并编制施工措施,报矿井总工程师审批后施工;竣工后由安报矿井总工程师审批后施工;竣工后由安全副矿长组织通风、安全及生产部门相关全副矿长组织通风、安全及生产部门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6.2 矿井建立避难硐室管理制度,设专人管矿井建立避难硐室管理制度,设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按相关规定对其配套理,每周检查一次按相关规定对其配套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或调校,发现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或调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施完好可靠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施完好可靠•6.3 避难硐室配备的食品和急救药品,过期避难硐室配备的食品和急救药品,过期或失效的必须及时更换或失效的必须及时更换•6.4 避难硐室保持常开状态,确保灾变时人避难硐室保持常开状态,确保灾变时人员可以及时进入员可以及时进入•6.5 矿井应对入井人员进行避难硐室使用的矿井应对入井人员进行避难硐室使用的培训,每年组织一次避难硐室使用演练,培训,每年组织一次避难硐室使用演练,确保每位入井员工都能正确使用避难硐室确保每位入井员工都能正确使用避难硐室及其配套设施及其配套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