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制图 点线面习题.ppt
24页2.第6章 组合体 6-1 参照轴测图及标注的尺寸完成另外两个视图341.3.4.6-1 参照轴测图及标注的尺寸完成另外两个视图345.6.357.8.352-1 点的投影 1.已知立体图中A、B、C、D四点,求作其投影图,并量取各点的坐标值填入下表中BA点坐标XYCZD10 23 37 4532 0 2626 19OXdd′a′ b′c′cabVABCDaa′bdb′d′OXcc′6-10002. 按照立体图作诸点的三面投影图,并在下表中添写出各点距 V、H、W面的距离位置点ABC290 290280YYOXc′ c″b’a ’ca bb″a″ c′ABCVa ’aa ”b ’b″OXYZc″bc6-2ZV距面HW距面距面2020 203.已知各点的两面投影,画出其第三投影Y YYYXOZXOZa′ab′bc′c″d′d″e′ef′fg′gh′h″ a″b″ce″ f″g″hd6-35. 已知点B距离点A为15;点C与点A是 对V面投影的重影点;点D在A的正下方 20.补全诸点的三面投影,并标明可见 性YYc″c'ca'aa″b″b'bZXOc'acYYc″d″d'bb'( )XOZ7-1b” ( )a”(d)分别为10、8、25;点C在A之下8, 与投影面V,H等距离,与投影面W的 距离是与H面距离的三倍。
4.作诸点三投影:点 A(25,15,20 );点B距离投影面w、V、Ha ’6. 已知M点的三面投影,根据下面给 出的相对坐标,画出N、P两点的三面 投影:点N在点M之右11、之前20、之上10 点P在点M之左14、之前10、之下127.根据给出的投影,画出A、B、C 三点的第三投影(无轴)XOZm′m″mYYn″n'pnp′p″点B位于点A的 方 方 方上上前后右左bac′ b′a″c″ca′b″7-2点C位于点A的 方 方 方1. 二求三,并判断位置直线O一般位置线正平线Oa’b’b’’a’’abO线侧平c’c’’d’d’’cdO线侧垂g’h’g’’(h” )gh正垂O线e’’f’’e’(f’)fe水平O线m’n’m”n”k’l’k’’l’’k8-1先模拟 预判 再作图2. 作出下列线段的三面投影: ⑴ 水平线AB,从点A向左、向前,β=30°,实长20. ⑵ 正垂线CD,从点C向后、实长15.OOa’b’a’’b’’c’’d’’(d’)8-2a bβc’cd先从哪个投影入手?203. 作属于AB的点C,使AC:CB=3:1a’ab’ c’a’b’c’8-3bc任引射线在射线上截取4个等分点(单位自定)连接4b,过分点3作3c∥4b交ab于c,得分点的水平投影;12 43按投影关系求得c’ 。
4.作属于线段CD的点G,使G 点到H、V面等距5.段AB上求一点F,使点F到V 面距离为20b′a′a″b″ZOf″a″b″f″f′c′d′cdOXc″d″g″g'gYYZ9-120(1)对V面倾角β;对H面倾角α6.求线段的实长及对指定投影面的倾角2)对W面倾角γ;对H面倾角αa′b′abXOa′ b′abABABYZβαc′d′c″d″OZαγCDXCDZ9-2ZXZYβXOVHbaabΔYAB ABXOVHbaabΔZ线段实长、倾角、投影、坐标差之间的几何关系要记住这个图(随时能用两根杆模拟出来)(1)AB长度为307.根据给定条件补出线段AB所缺投影(只作一解)2)AB对H面倾角α=30°°a′b′aOXZabABba′b′aOX bY9-3a'b'AB=30Y 30°Z方法1:用β三角形求得△Y,确定b;Z方法2:根据实长、△z,作α三角形直 接求水平投影长ab 作图略)方法:用α三角形求ab长;60°ab8.求平面四边形ABCD的实形BC = bc; CD = c'd'; AD = ad; AD // BCa′b′c′d′abcdOXYBDBDAC10-1Y9.已知线段KM的实长为35,及其投影 k’m’和k,试定出属于线段KM的点N 的投影,使KN的长度等于已知长度L 。
m′k′kKNLOXZkmknNKMmn′n10.已知线段 AC=AB ,画出AC的水平投 影ba′b′c′aOXYABAC=ABacc10-2Z35ZYkmLkn先用β三角形求出AB实长再用α三角形求ac投影长Zac思考:为什么会有两解?11.已知正平线CD与线段AB相交于点K ,AK的长度为20,且CD与H面的夹角为 60°,求CD的投影OXa′b′abZZABKk'kc'd'cd60°12.分别在(a)、(b)、(c)中 ,由点A作线段AB与CD相交,交点B距离H面为20a′ac′d′cdd′c(d)d′dcOX(a)(b)(c)b′bb′b′(b)bc′d′b′a′a′c′c′XXOO20aa10-313.判断下列两线段的相对位置交叉 d″b″c″a″ZYYc′d′a′b′abcdXc″b″a″d″ZYYa′b′c′d′abdc交叉XXOa′b′c′d′a′c’(b’ )d′a′ c′b′d′ a′b′c′d′acbdacbdabcdac(d)b平行交叉相交交叉XOXOXO是 两直线是 两直线是 两直线是 两直线是 两直线是 两直线11-114.在AB、CD上作对正面投影的重 影点E、F的三面投影和对侧面投影 的重影点M、N的三面投影,并判明 可见性。
15.作一直线KL,使其与AB平行,与 CD相交于点L,求出KL的两面投影OXa′b′abc′d′cdk′l′lka′b′c′d′cdabb″c″d″a″OXZYYe’(f’)fef″e″m″ n″( )m′n′mn11-217. 作一直线平行于AB,且分别 与CD、EF相交于M、N点16. 过点A作一直线,与CD、EF均 相交OXe’(f’)fec′d′cda′ 1′(k’)1 kOXa′ab′bc′d′c(d)e′f′ efnn′m′11-3a(m)2-3 平面的投影 1、对照立体图,在投影图上标出指定平面的投影,并填写它们的名称和对各投影面的相对位置12-1QPp″q'pp'q″正垂正平qQPq'p'pp″q″一般位置铅垂qP是 面; Q是 面Q: V、 H、 WP: V、 H、 W; P是 面; Q是 面Q: V、 H、 WP: V、 H、 W; P: V、 H、 W; 2.完成平面图形的第三投影,并判别属于何种位置平面。
12-2a″b″c″一般位置 正垂一般位置OXZYY面X面YOYZXYOYZb'a'c'b″a″c″b'a'c'acbacb面12-3侧平水平铅垂X面YOYZXYOYZXYOYZ面面3.点E及直线MN属于ABC平面及其一个投影,补出另一投影4.作出平面ABCDE的正面投影13-1XOa′b′c′cbaded′e′em′n′ a′b′c′abc1′mn321e′ 3′OX2′方法2:用定比求MN与 BC的交点Ⅲ方法3:改变△ABC的形 状(例如延长AB至D,变为 △ADC),……分析:平面已给定(A、B、C三点)实质是在平 面上引辅助线 定点的问题( 共面问题)5.已知AD为△ABC内的侧垂线,完成三角形ABC的水平投影6.已知平面ABCD的部分投影,并知BC 为水平线,完成四边形的正面投影13-2OXa′d′abcd1′1b′c′22′方法1:延长DA和CB相交,将平面转 换为相交二直线形式;方法2:改变水平线BC的位置,亦 是转换为相交二直线形式 作AII平行 BCXOa′ab′bc′d′cd分析平面的条件是否给定 (本例已给定,只需改变平面的形式 即可)7. 过点B、C分别作属于△ABC的水平线BE、正平线CF;并作属于△ABC的点D,使其距V、H面分别为12、20 。
13-3XOa′b′c′abce'2′1′ f′d1d′fe22012作水平线BE作正平线CF在面内作高20的水平线在水平线上截取距V面12 的点d ,……13-4XOa′b′ab10.已知△ABC与V面的 倾角为45°,试补出其水平投影9.已知直线AB是平面对H 面的最大斜度线,求作该平面对V面的倾角β8.求平面 ABCD对H、V面 的倾角α、βc′cd′dYXOa′b′c′bc45°adYd′XOa′c′d′abcdb′3′1′2′1 23YZb’3 ’1bβαb’ d’βYYZ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