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明朝至清朝铜钱.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37846189
  • 上传时间:2018-04-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4.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中 国国 古古 代代 铜铜 钱钱明太祖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大中通宝”是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前称吴王时(公元 1361 至 1367 年)铸于应天府(今南京)的钱币此钱为小平大型钱,背穿上有一“济”字,世所珍罕,是中国名珍之一大中通宝】 制造年代: 明朝 材料: 铜 规格: 直径 4.4 厘米明初期货币大中通宝的来历具有相当文化价值确切而言,大中通宝是在元末反元斗争中产生的,是反抗元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一元末社会动乱,纸币支持的经济体系严重破坏,元境内各地先后恢复了铜钱的流通六支反元军事集团先后发行了自己的铜币,如韩林儿的“龙凤通宝”钱,张士诚的“天佑通宝”钱,明玉珍的“天统通宝”钱,以及朱元璋“大中通宝”钱六支钱币中,也唯有“大中通宝”取得成功战争期间,朱元璋是韩林儿的部下,他采用谋略,一方面协助韩林儿发行“龙凤通宝” ,另一方面笼络民心,在战争期间答应老百姓继续使用元代交钞,规定交钞一两值作“龙凤通宝”四十文使用,十两交钞作一贯使用,作为补充他还在应天府设置宝源局,开始铸造“大中通宝” ,与其它货币一起参与流通直到至元二十四年始大规模发行1368 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改元洪武,铸行“洪武通宝” ,“大中”钱遂即停造。

      大中钱分五种,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和折十,且除宝源、宝泉两局外,朱元璋还陆续发行带有地名的货币,如鄂、京、浙、广等简称,铸于铜币背面,因之形成了多种等级的大中铜币系列 “大中通宝”背十钱价格很平,约人民币 25 元一枚,而部分纪地钱为了昭示朱元璋的丰功伟绩,只象征性发行,传世极少物稀则贵,如背系大中,价格达人民币 2700 元;钱币背穿右侧铸“广” ,并上穿铸“十”的钱,价格在人民币 4800 元左右,具有极高收藏价值洪武通宝】明史·食货志》曰:“(戊申、太祖)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五等: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一钱止 ”钱文真书,直读当十大钱一般径 4.6 厘米,重 34.4~37 克;当一径 2.45 厘米,重 3.4~3.6 克洪武三年(1370)三月下令户部及各行省铸造洪武通宝钱,分为五等,当十重一两,当五五钱,余下当三、当二、当一顺减,并在各行省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并铸洪武四年(1371)二月开始改铸大钱为小钱到了洪武八年(1375)因推行大明宝钞而罢宝源局铸钱,第二年又罢各行省宝源局洪武十年(1377)五月又下令各省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二十二年又更改钱式,钱背加铸重量,并置各省宝源局开铸。

      洪武通宝 5000 元清朝清太祖努尔哈赤清朝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国方孔钱――天命通宝(长命) 】天命通宝为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元年(公元 1616 年)所铸造铸行量不大,存世较少,价格较一般钱币普通品为高,满文钱为小平大型而且读法不同与一般钱文制式,安左右上下顺序读,颇为奇特汉文钱为小平钱制式,发行量不大天命通宝楷书 xp 光背 80 元,天命通宝篆书折十背满文 1500元,满文天命通宝(大型)600 元,天命通宝(天启版)6000 元清世祖清世祖(顺治顺治)——【顺治通宝】是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 年)所铸钱顺治元年,在北京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铸币,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设钱局,钱币上用楷书写着“顺治通宝” 顺治通宝的成分红铜七成,白铜三成一千铜钱称为一串顺治通宝重初定位每文一钱,后改为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一钱二分五顺治通宝的币型未能统一,按照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顺治五式” 顺治通宝 5000 元清圣祖清圣祖(康熙康熙)——康熙通宝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 年)钱径 2.5-2.7 厘米,重3.8-5.5 克钱面文字“康熙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

      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楷书 小平 背“西” 3000 元 背“巩” “子”“丑” “寅” “巳” “福”2500 元清世宗清世宗(雍正雍正)——雍正通宝始铸于雍正元年(1723 年) ,雍正通宝,是顺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钱币,相对数量最少、版式最简的一种制钱,但是由于其规范、精整,个别局铸的雍正通宝一般直径竟在 28 毫米左右,开创了小平钱币的先河,文字也空前的工整和统一,一直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这些优点一直为钱币收藏爱好者所珍爱,按钱局和版式分类进行着收藏与研究雍正年间计有 15 个铸钱局,为:宝泉、宝源、宝浙、宝苏、宝河、宝黔、宝安、宝云、宝晋、宝武、宝昌、宝济、宝南、宝川和宝巩等,据载其中部分钱局还一度停铸,造成了各局铸钱数量上的失衡,而严重的比例不协调在当时也许没有什么影响,却对后来的收藏者形成了许多诱惑和乐趣 【雍正通宝通宝】凡美品者“南”约 450~500 元, “川”约 110~150元, “武、昌、济”约 55~70 元, “晋、河”约 30~40 元, “安、巩、黔、苏”约 15~25 元,而普品“云、浙、泉、源”约 8~15 元。

      清高宗清高宗(乾隆乾隆)——乾隆通宝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 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可以参考华光普的《中国古钱币目录》 ,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乾隆通宝钱径约2.2-2.5 厘米,重约 2.4-4.8 克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乾隆通宝乾隆通宝(雕母)500--20000 元清仁宗清仁宗(嘉庆嘉庆)——嘉庆通宝铸于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 年)钱径 2.2-2.6 厘米,重 2-4 克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满文左“宝“,右记局名 19 字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满文左”宝”,右记局名 19 字少数钱背星月纹以及记地或吉祥汉字(如:桂、福、寿、康、宁),吉语背文如:“天子万年”、“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日日生财”、“嘉庆万岁”、“唯和唯一”、“如卖三倍”、“四方来贺”、“五世同堂”等多达 20 种,为历代古泉所仅见 清代钱币特点:一皇帝只用一种年号钱,虽铸量大而形制较简单;除个别例外,所有年号钱均称通宝,钱文:皆为工整楷书,读法均对读,除个别例外。

      嘉庆通宝 100 元清宣宗清宣宗(道光道光)——道光通宝,清宣宗,道光年间(1821-1850 年)铸钱径一般 2.2-2.7 厘米,重 2.5-3.6 克钱文“道光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石而左直读,钱背是记有宝局二十名的满文 “道光通宝”形制特点基本与嘉庆钱相同,所不同者只是新疆阿克苏、库车因缺少黄铜而开始铸折五当十升值平钱,这是清代虚值大钱的滥觞 “道光通宝”只少数钱背有星月纹以及记地、记年、记值的汉字,但却不多见在制作上, “道光通宝”粗疏,除户、工二部宝泉、宝源二局所铸形态稍整外,各省所出的质地都很劣,加以私铸劣钱充斥,因而大小不一,轻重悬殊除新疆红钱二种外,几乎没什么希罕之品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壹分” 400 元清文宗清文宗(咸丰咸丰)——清文宗咸丰年间(1851-1861 年)所铸平钱因政治腐败,经济危困,铸行未久即收到各种重宝、元宝大钱冲击,通宝钱遂严重贬值,故制作简陋,形制混杂;全国27 局所铸的小平钱,铜质、大小及文字各不相同,粗略者多而精良者罕见一般直径2.2~2.6cm,重 2.4~4.2g,其中大样钱鲜见,而更多为私铸劣质薄小钱,期间鹅眼钱重不足1g背文满文各宝局名,常见者大约 20 局左右,尤以“宝台”局“阿克苏”局“宝通”局所铸为稀少。

      传世尚有“咸丰通宝”雕母数种,极为珍贵咸丰”是清文宗的年号,咸丰年间正值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高潮时期此时民怨沸腾,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在钱币铸行上大做文章,将财政危机转嫁到老百姓身上相继推出“咸丰通宝” 、 “咸丰重宝” 、 “咸丰元宝”种类繁多的钱币咸丰元年首先准备开铸 “咸丰通宝”制钱由于鸦片战争、列强的掠夺和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发生,钱局铸造制钱已很难正常进行,很多省钱局实际上处于停顿状态,即使开铸,也是偷工减料 因而造成咸丰通宝制钱精好者少 ,而粗制滥造的多,大都质劣而轻小,或造成铁钱、铅钱代替 铜钱咸丰元年时,规定钱重一钱二分,至第二年,变为一钱,但具体铸行大多轻于规定重量咸丰通宝”面文有楷书等,背文满文局名有:宝源、宝泉、宝河、宝德、宝东、宝伊、宝济、宝晋、宝陕、包巩、宝苏、宝浙、宝昌、宝福、宝台、宝武、宝南、宝广、宝桂、宝川、宝云 阿克苏、宝黔,等二十四个局其中宝台、宝德、宝广、阿克苏等局数量极少咸丰通宝”50 元; “咸丰重宝” 楷书 折二 背宝泉局“当五”戴书 6000 元; “咸丰元宝”200 元清穆宗清穆宗(同治同治) ——同治通宝清朝穆宗载淳,同治元年(公元 1862)铸造。

      版式类似“康熙通宝” , 同治通宝“乾隆通宝” ,有苏,川,云,源昌,桂等记局,但铸量较清朝前期钱已有大减如宝陕,济,伊,武,福,南,黔,广,晋,阿克苏等局仅见与部颁样钱 同治帝,清穆宗,爱新觉罗氏,名载淳(1856—1874 年) ,咸丰病死后继位在位十三年(1861—1874 年) ,患天花而死(另一说为患梅毒而死) ,终年十九岁葬于惠陵(今河北省易遵化县西北) 同治帝载淳,生于咸丰六年(1856 年)三月二十三日其母为叶赫那拉氏(即慈禧) 公元 1861 年七月咸丰病死后,他于同日在灵柩前继位,改年号为“祺祥” 同治皇帝的即位是清代帝王中最顺理成章,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咸丰皇帝共有两个儿子,同治是他的长子,次子三岁就夭折了,所以同治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同治通宝”于同治元年(1862 年)正式开始铸行但因铸钱亏损等因,铸造很不正常,常见的仅有“宝泉”(户部)、 “宝源”(工部)、 “宝苏” 、 “宝浙” 、 “宝昌” 、 “宝川” 、 “宝桂”和“宝东”等局,其余很少发现或仅见部颁样钱 “同治通宝”面文汉文宋体、楷书互见,各局所铸,大小、轻重参差不齐,一般径为 22 毫米左右,重约 3 克,铜质较差,铸工不精。

      穆宗同治年间铸因咸丰大钱造成混乱,平钱用途日减,致使许多省局停铸,此钱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局,计有:泉源直苏昌浙福济云广桂巩川东武台陕南晋黔,伊犁,阿克苏,此钱铜差质轻,一般径 2.2--2.5 厘米,重 2--3.6 克,近期发现一枚背满汉文,宝东钱,径 2.5 厘米,重 5.5 克,以辅西氏古钱大辞典,套子钱 20 品描图之缺,重宝面文同小平钱,背有计值者,径 2.3--3.8 厘米,重 6--12 克,传世当十个别局较少见同治通宝价值】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多局监造普品 2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云局“八” 15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泉局雕母 7000;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部颁各局样钱 700;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背“新十” 8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背阿无苏局“当五” 5 ;同治通宝 楷书 折五 背宝泉局“当十” 10;同治通宝 楷书 折五 部颁各局样钱 1200;同治通宝 楷书 折五 背宝伊局“当四” 2000;同治通宝 楷书 折三 背宝巩局“当五” 800元清清 德德 宗宗(光绪光绪)——光绪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清德宗载淳,光绪年间(公元 1875-1908 年)铸。

      钱文楷书或楷兼隶,楷兼宋三体背文满、回文记局、记年、记吉语,记批次等多种形式光绪钱是中国造币史上首次引进西洋机制造币方法铸造的第一批中国样式(外圆孔方)的行用钱另有北洋造光绪通宝机制铜币,背北洋零用一文(公元 1902-1908 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年间(公元 1875-1908 年)铸钱文楷书或楷兼隶,楷兼宋三体背文满、回文记局、记年、记吉语,记批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