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儿》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docx
12页《示儿》公开课教学设计 《示儿》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示儿》公开课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设计特色: 以读为主,积淀语感延伸拓展,感悟心境 教学流程: 一、《示儿》一诗引路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背诵全诗,初悟诗语形象美 1、读通全诗,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顺口了再读几遍 2、背诵默写 3、想象诗中画面 (二)品读比较,领悟诗语精炼美 1、利用手头资料,采用释(注释)、留(保留每一个字的意思)、补(补充有关词语)、调(适当调换语序)的方法,用现代语言表现古诗意思 2、质疑问难,填空训练 作者的遗憾是() 作者的遗恨是() 作者的遗愿是() 作者的遗嘱是() 3、原文与诗意比较读 二、拓展阅读,体会诗语意蕴美。
(一)展示以下资料拓展阅读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①关山月: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 ②和戎句:孝宗隆兴二年(1164)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计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写这首诗时,已相隔十四年这里说十五年,是举其概数 ③朱门沉沉:富贵之家门户深深 ④厩(jiu):马房 ⑤戍楼:边防上守望的建筑刁斗:军中白天作烧锅、夜间代更鼓用的器具 ⑥遗民:沦陷区人民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①楼船句:指隆兴二年(1164)陆游40岁在镇江府通判任上事当时张浚以右丞相督视江淮兵马,路过镇江,陆游以世谊谒见,颇受顾遇张浚督练军马,增置战舰,加强江防楼船,高筑望楼的大船,指南宋的战舰瓜洲渡,在镇江的对岸 ②铁马句: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48岁在陕南汉中时的经历大散关,地名,当时为金宋议和划界的地方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①僵卧:躺着不活动 ②轮台:在今新疆米泉境唐时属北庭都护府此泛指边疆 ③夜阑:夜深 ④铁马冰河:壮悍的马在冰封的河上驰骋,指梦中的北征情景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五千仞岳:与上句夸张黄河之长一样,这是夸张西岳华山之高仞,古时八尺为仞岳,高大的山 (二)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其中一首,大致理解诗意后开展诗歌朗读比赛 (三)简介: 这些诗分别是诗人在中原沦陷后50年、65年、66年、67年写的,从这些具体数字中可以感受诗人一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伟大精神 三、延伸课外,激发再研读的兴趣 陆游生平简介:(详见资料) 四、世人评价陆游,纪念陆游 1、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2、陆游遗址(图片与文字结合,详见资料) 3、学生编集电脑小报 《示儿》公开课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示儿》公开课教学设计3 作者背景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的诗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最受人们推崇赞赏的,是他表现杀敌报国志愿、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 注词释义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 九州:指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乃翁:你的父亲 古诗今译 注释1: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爸爸! 注释2:我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只悲叹看不到九州统一大宋军队收复中原之日,家祭时别忘了告我亡灵 名句赏析——“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临终前留下来的最后一首绝笔诗从他两岁时北宋灭亡,到他85岁即将去世,北方大好山河始终没能收复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后,万事皆空,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惟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统一80多年来,驱除敌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在他心里始终没有动摇过所以在他临终前,仍然叮嘱孩子们,将来这一天到来时,一定不要忘记祭祀他的亡灵,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他全诗文字质朴自然,情感沉痛真挚,催人泪下,表现了作者相信恢复中原大好河山的壮志一定能够实现导课: 1、一位85岁的老人,一个除夕之夜,临终之时,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国家统一的志愿没有实现,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提笔写下了遗书,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写的是什么呢? 2、出示《示儿》 教学过程 一、初读全诗感受诗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
(借助资料,并讲给同桌听,并能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3、解释诗意并板书讲清楚难懂字词并翻译) 二、再读全诗理解深意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体会作者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 3、体会陆游这一声声的嘱咐中的感情 (悲愤又充满希望)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个读,齐读) 《示儿》导学案 比较探究:《示儿》自学指导 自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2、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学习方法:自学、讨论法 自学提示: 1.会读并背诵这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4、简介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
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你知道什么叫“压卷之作”吗 5、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6、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7、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小结: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 8、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 《示儿》“续篇”: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卞州 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 (3)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9、拓展总结: 推荐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