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古代里坊制被街巷制取代的过程与原因.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28091001
  • 上传时间:2023-05-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8.5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叙我国古代里坊制被街巷制取代的过程与原因(一)里坊制崩溃萌芽于唐中后期的长安城里坊,或称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早在先秦时期,即已存在《诗·郑风·将仲子》有“将仲子兮,无逾我里”之句,毛传曰“里,居也”西汉长安城,则划分为160里,且“室居栉比,门巷修直”.此后,里坊制度日益完备,至隋唐长安城达到鼎盛这时,在城市结构上,里坊整洁划一,“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诸坊“棋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在市民生活上,实行严格的“夜禁”制度,即“昏而闭,五更而启”对于“诸犯夜者,笞二十”甚至曾出现“中使郭里曼酒醉犯夜,杖杀之”的现象这样,唐长安城夜间坊门紧闭,坊外空无人行朱熹对唐代的里坊制度甚为赞赏,说:“唐宫殿制度正当甚好,居民在墙内,官街皆用墙,民出入处皆有坊门,坊中甚安”这种严格的里坊制度以强化城市治理、防范盗贼为目的,却给市民生活、生产及人际交往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唐代中期以后,长安城内侵街建房、坊内开店、开设夜市等破坏里坊制的行为不断出现随着“侵街”现象的增多,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五月,又下了“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的诏令。

      唐德宗贞元四年(788)二月,再次下诏:“京城内庄宅使界诸街坊墙,有破坏,宜令取两税钱和雇工匠修筑”但是,这些均未能阻止“侵街”的浪潮唐文宗太和五年(831)七月,左街使上奏:“伏见诸街铺近日多被杂人及百姓、诸军诸使官健起造舍屋,侵占禁街”与“侵街”行为相伴的,还有对“夜禁”的破坏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长安坊中有夜拦街铺设祠乐者,迟明未已”在交易地点上,出现了坊内开店的现象本来,唐长安城内设有东、西二市,作为交易的集中场所与坊一样,市亦为市墙围合的封闭场所,且聚散以时,“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中唐以后,工商店铺冲破“市”的樊篱,渗入坊内二 )北宋东京的“侵街”与里坊制崩溃早在隋唐汴州城(宋东京前身)已见端倪隋开皇年间,文帝东封泰山后返回长安,路过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乃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可见当时汴州已出现商业繁荣、向街开门的现象至唐代,随着汴河漕运的发达,汴州商业更为发达,“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四面诸侯瞻节制,八方通货溢河渠”并且“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竟然出现了通宵夜市。

      五代梁、晋、汉、周皆定都开封,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后周时期,“东京华夷辐辏,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繁盛”“民侵街衢为舍,通大车者盖寡,上命悉直而广之,广者至三十步”,却招致一片“怨谤之语”于是,官方作出让步,“其京城内街道阔五十步者,许两边人户于五步内取便种树掘井,修盖凉棚其三十步以下至二十五步者,各与三步,其次有差”[相比之下,在唐长安城大街上,连植树也是禁止的,因为代宗广德元年(763)曾下诏:“城内诸街衢,勿令诸使及百姓辄有种植”这是官方对突破坊墙,进行营造活动的认可,为以后北宋开封的“侵街”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北宋时期,东京城“八荒争凑,万国咸通”,商业繁盛,客观上要求拆除坊墙,建立新的街市制度但是,宋廷却逆历史潮流而动,力图维护与恢复昔日的里坊制,于是官私双方展开了激烈斗争,这场斗争以“侵街”为标志北宋伊始,即已出现“侵街”浪潮面对“侵街”浪潮,真宗时期,宋廷曾动真格予以制止咸平五年(1002)二月,“京城衢巷狭隘,诏右侍禁閤门祗侯谢德权广之德权即受诏,则先毁贵要邸舍,群议纷然有诏止之,德权面请曰:‘今沮事者,皆权豪辈,吝屋室僦资耳,非有它也,臣死不敢奉诏’上不得已,从之德权因条上衢巷广袤及禁鼓昏晓之制,皆复长安旧制,乃诏开封府街司,约远近,置籍立表,令民自今无得侵占”。

      但表木的竖立并非意味着“侵街”现象的终结:《宋史·王博文传》也说:“都城豪右邸舍侵通衢,(王)博文制表木按籍,命左右判官分撤之,月余毕神宗元丰年间,“京师并河居人,盗凿汴堤以自广,或请令培筑复故,又按民庐侵官道者使撤之”,居然出现了“侵河”现象也许,熟悉到“侵街”潮流势不可当,于是在宋徽宗崇宁年间,宋廷开始征收“侵街房廊钱”,等于承认了其合法性结果,商业店铺纷纷沿街而建,形成了街市,这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有形象的描绘三) 宋东京街鼓的兴废与里坊制的恢复、崩溃街鼓,为设置在街道上的警夜鼓,宵禁开始与终止时击鼓通报唐太宗时,长安城“始置街鼓,俗号冬冬鼓,公私便焉”宋太宗时期,在制止东京“侵街”的同时,亦效法唐长安城,设置街鼓许多学者,还往往将街鼓在仁宗年间的废除,视作宋东京里坊崩溃的时间依据北宋末年,随着侵街建筑的合法化,夜禁与坊墙一样,失去了存在价值,而退出历史舞台从此,东京城内普遍出现了“夜市”与“早市”如州桥夜市“直至三更”马行街一带,“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处,通晓不绝”东京大街上,“至三更还有提瓶卖茶者,盖都人公私荣干,夜深方归也”四 宋东京里坊崩溃的表现:街市、楼阁及官民混居坊墙与夜禁的废除,标志了里坊制的崩溃,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

      除此之外,由于宋东京商品经济的繁盛,人口的猛增,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城市景观1首先是繁华街市的出现对此,北宋末南宋初年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有详尽记载,如朱雀门外街巷、东角楼街巷、潘楼东街巷、州桥东街巷、相国寺东街巷等2其次,东京城中,尤其是街市中,楼阁普遍出现,也是里坊崩溃的表现北宋东京城大建高楼,其中有酒店、邸店、民居等,“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天日”3宋东京城与隋唐长安还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即“官民混居”的形成北宋东京城,除了中书省、都堂及枢密院保留在皇城内之外,其他众多的中心机关则安排在皇城前南北御街两侧的街巷中同时,北宋官员也散居于民间有住内城者,还有移于外城者小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街巷制比里坊制更适应时代的变化和人们的需要,“盛极必衰”里坊制被街巷制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政治上建城制度、管理制度、军事对街巷制形成影响巨大:由于漕运的发展以及军事的需要,城市不再严格遵守周礼的建城规则,不再要求十分方正规则,内部也不再强行要求棋盘式的道路以及里坊布局管理制度方面统治者允许街道两侧种树、掘井、修盖凉棚:三鼓以来不得禁止行人,对夜禁的放宽;收取侵街房廊钱及废除夜禁,及街鼓的取消,都加速里坊制的瓦解。

      宋代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市制的崩溃,瓦肆出现,可以夜市,并到坊外设立不同行业的商店,各种商店遍布大街小巷街巷制适合居民生活需要同时庞大的军事消费加速了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的发展文化上市民阶层抬头、文化活动增多:科举制兴起,文人意识觉醒市民阶级不断壮大,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活动也逐渐丰富起来,充满时代色彩的市民文艺、市民活动场所开始变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使得街巷制的发展更加必要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促进街巷制取代里坊制的最主要原因浅叙我国里坊制被街巷制取代的过程与原因景园1102王美忱 2010305201409 2013.1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