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你慢慢来.doc
3页孩子,请让我们一起慢慢来经过两年多的幼儿园生活,孩子们已经爱上了这个快乐的大家庭他们早上能开开心心入园、晨间活动会自主选择喜欢的玩具,和小伙伴们一起快乐游戏,开始一天愉快的幼儿园生活幼儿园对他们来说,是他们愉快经历的一部分,他们爱上幼儿园、爱幼儿园里的小伙伴、爱可亲的老师、慈爱的嬷嬷、爱幼儿园的一切但在孩子满怀着期待和自豪升入大班的同时,也有几个陌生同伴的加入,他们就是我们的新插班生,虽然不知道他们的长相、性格、爱好,但在假期末,我如约和他们见面了面对陌生的老师、新的园所环境和叫不出名字的同伴,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无助,他们会不适应、排斥甚至拒绝上幼儿园周林超是我们这学期的插班新生,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开学前的家访,她高高瘦瘦的,皮肤很黑,剪着短发,有一双乌黑的、明亮的大眼睛,要是不穿裙子,还真以为他是个小男生呢!东街的房子是在是太难找了,林超妈妈在接到我们的询问后下来在路口等我们,我老远就看见一对母子站在小区楼下的店面房前,她们手拉着手于是赶紧挥手,原本还在左右张望着的小姑娘立马躲到了妈妈的身后,来到她们身边后我亲切地叫了她的名字,“老师好!”明亮的、甜甜的声音、怯怯的、探寻的眼神,呵呵,这又是我们班的又一个可爱宝贝了。
林超家住在五楼,由于已是傍晚楼道里很黑,小家伙在前头带路走得很快,忽然点起了一个手电,回头帮我们照着脚下的路,在妈妈的教导下用甜甜的声音说着:“老师,小心点!”多可人的小姑娘呀!“哇!林超真好,这么会照顾老师啊!真是个好孩子!”我忍不住夸赞着,“林超,你家住在几楼呀?”、“爸爸在家吗?他去干什么了?”“你的裙子真漂亮,是谁买的?”“你怕不怕黑?晚上和谁一起睡觉?”在路上,我和她攀谈着,孩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陌生感,一一的回应着我,“我们新幼儿园里有好多玩具,有漂亮的滑滑梯,还有好多小朋友,小朋友听说林超要来做他们的新朋友都可高兴了!”“魏老师可会讲故事了,有《白雪公主》、《灰姑娘》、《神笔马良》、《小马过河》······你喜欢听故事吗?”“我们班级里还有一个嬷嬷,本来她今天也要来看你的,可是她要给我们的教室打扫卫生,所以没时间过来了,但是她让我告诉你,她很喜欢你哦!”林超歪着头,微扬着嘴角,睁着乌黑的大眼睛看着我,津津有味地看着我呵呵,看来小家伙对上幼儿园还是很期待的哦!“老师早上好!”甜甜的轻轻的问候声响起,林超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幼儿园拿新被子我高兴的过去拉起她的手领着她参观新布置的教室,摊开被子包装袋给妈妈介绍开学使用的床具的同时也亲切询问:“林超,这么漂亮的被子你喜欢吗?”“9月1日要提着小被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哦!”只见林超眨了眨大眼睛,用力地点了点头。
送走孩子快乐的身影,我和小魏交谈着:“看来这个插班生还挺适应的!”开学第一天,林超开开心心地牵着妈妈的手如约和我们见面了,我张开手臂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把她安排在热心的瑶瑶身边,并提醒瑶瑶要照顾好新朋友两个小姑娘很快成了好朋友,她们一起游戏、一起盥洗、上课也并排坐在一起,林超那双乌黑的大眼睛一直跟随着我一天过得很快,下午林超妈妈早早地来接了,孩子高兴地扑到了妈妈怀里,在妈妈的提醒下和我们告别第二天、第三天,林超在妈妈的陪伴下都安然入园了,看着孩子被老师牵走,妈妈还在窗子一侧张望着,我走过去安慰:“放心吧,孩子在幼儿园什么都很好,还挺适应的妈妈有点尴尬地笑笑,毕竟是第二胎的宝贝女儿(林超的哥哥现在已经19岁了),让她独自面对新环境,还是有点不放心啊毕竟是大班的孩子了,我们的一日生活活动都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学期初我们比较重视孩子良好常规培养,各方面都以“我是哥哥姐姐”、“马上就要做小学生了”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们我们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试着自己整理衣裤、收拾床具;自己大便后擦屁股;自己收放玩具,并摆放整齐;用筷子吃饭······对于一些生活常规不规范的,如:小椅子上坐不端正、排队出操讲空话、吃饭挑食剩饭、不午睡、随地乱丢垃圾的,都表示了明确的不喜欢。
对于新生周林超,她各方面好像还挺适应的:做操时,她的大眼睛总是跟随着我,动作也很有节奏感;手工活动中她小剪刀用的很熟练;她可以记住自己的座位、认好自己的茶杯和毛巾,她每天都安然入园······一切都很正常可是第四天,我刚走进教室,小魏就告诉我:“周林超今天不肯来上学,哭闹着,还是我硬抱过来的呢!”我转眼望去,是的,小姑娘耷拉着脑袋,桌面上放着六七块多米诺骨牌,不动也不闹,情绪很低落我走过去问:“林超,怎么了?”她摇摇头不说话,“跟小朋友玩吧,一起拼搭,可好玩了我让浩浩照顾周林超,可是浩浩说她不跟我们玩,我提醒:“林超是新小朋友,你们要和她好好玩啊!”说完我就去忙其他的事情了一天里,我发现周林超上课虽然听得认真但习惯不是很好,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饭量很小,而且挑食,分好的饭菜吃了一半就吃不下去了;午睡时入睡很晚,我坐在床边半个小时还没睡着晚上妈妈来接时,我都一一反馈给了妈妈孩子今天闹情绪,可能是孩子面对老师的要求感到太严苛,做不到,做不好,得不到老师的赞许,而产生了入园的抵制情绪,希望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尽快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妈妈点点头,表示认可,并提出,孩子的吃饭一直是一个问题,希望老师在园好好督促,严加管教。
第五天的林超大哭大闹着出现在教室门口,看到妈妈满大汗的红着脸好不容易把孩子抱进教室,我赶紧过去接,可孩子紧紧拉着妈妈的手,闹着:“我不要上幼儿园!我不要上幼儿园!”好不容易,我把林超从妈妈的手上抢了过来我把林超抱到午睡室,蹲下身子帮她擦眼泪,柔声问:“林超、怎么了?幼儿园里那么好玩,怎么不要来啦?”她只是低低的抽泣,不理我你早操做得那么漂亮、歌曲唱得那么动听、小剪刀用得那么好、老师嬷嬷都那么喜欢你,怎么就不来了呢?好了,快快擦掉眼泪,我们出去玩了,不然让小朋友看见了就不好了!”我帮她擦掉眼泪、牵着她的手走出了午睡室,又把她安排在瑶瑶的前面,带着他们去楼下沙池玩沙小朋友们起劲地刨着沙子挖着小河,我让林超去打水,然后把水引进小河里,水一遇到沙子就渗干了,我就催着林超赶紧再接着打水,在一来一回的取水过程中,孩子终于笑了看着孩子甜甜的笑脸,我忽然回想起暑期培训时张艺老师的论坛中讲到的一个小故事:“一个5岁的小男孩,很努力地打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他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林超这几天的反常表现不就是我们急功近利的教养造成的吗?我们要求孩子做到这个、做好那个、还美其名曰为了孩子的发展,可是我们考虑过孩子的感受了吗?我们错了,我们要学会等待,等待孩子一天天成长,我们要告诉自己:“孩子,让我们一起慢慢来生命,就是成长的过程,成长,就是等待的过程就像农作物必然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成熟一样,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对于新插班生而言,让他们在短期内既要适应新环境、又要养成好习惯,这真是太强人所难了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我们要注重过程,不要心急,让孩子在点滴中进步让自己焦灼躁动的心静下来,享受云淡风清的美丽,沐浴秋日的暖阳,用我们的智慧、耐心和等待、宽容和期待,慢慢地、慢慢地,孩子就能闻着花香,就能迎着微风,开始人生的美妙旅程有谁会不愿意在这旅程中,陪着孩子闻花香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