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报告.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463834797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报告绵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生物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报告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感 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 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 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口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 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 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 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 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 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 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 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1、传播途径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1) 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 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2) 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 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

      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 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 9%之 间,平均为0. 4%o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 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曲于针头意外造成 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 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 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3) 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 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 病原体污染的、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4) 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 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心、 溢出或溅洒、混合、混旋、研磨、超声以及开瓶时两个界面的分离等2、危害因素(1) 血源性危害:调查研究发现,检验人员被针刺伤占第2位最常见危害较大 的职业传染病有以下3种:1) 乙型肝炎:HBV是检验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性最大的血源性疾病,HBV在血液 中的浓度可以高达108-109拷贝/ml,检验人员感染率较高。

      HBV主要传播途径是 经血液的传播,病毒携带者血液中HBV的浓度很高,针刺伤时,只需0、004ml, 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o2) 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在血液中的浓度在102-103/ml左右,主要经血液 传播,因此通过注射、针刺、含HCV血液污染的伤口和其他密切接触传播丙型肝 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不明显,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可表现为流感样症状,有时会造 成比HBV更严重的后果3) 艾滋病(AIDS):近年来我国AIDS的流行对检验人员造成了日益严峻的职业性 感染威胁HIV在血液中的浓度通常在100-104拷贝/ml,被HIV污染的锐器刺伤 而感染的比率为0. 3%o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最新资料显示,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 护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 HIV,其中实验室技术人员19人2) 呼吸道、接触及节肢动物叮咬危害因素病原微生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特别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内操 作的任何疏忽、失误都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常见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肠道 致病菌等3(防护措施(1) 增强检验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及防护行为: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检验 工作人员应主动地从多方面了解关于HBV、HCV、HIV等相关的知识,了解各种病毒 的传播方式,使自己知道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

      医院和检验科应高度重视,定期 加强教育,让检验工作人员都意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2) 规范操作程序:各类医疗废物、垃圾必须分类放置,及时消毒后,再|【1卫生 清洁人员取走特别注意对损伤性医疗废物的及时处理严格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 外泄而污染环境要严格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检验科应制定一套有关 卫生防护的规章制度,人人都应自觉遵守如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吃东西、接听 ;在免疫学检验室和细菌室工作,要戴口罩和手套防止各种液体飞溅,必需 避免手或皮肤直接接触,若有意外污染应及时消毒、冲洗并擦干飞溅出的液体在 离心机停止转动前时,不要打开顶盖,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更不要用手去使离心 机减速,避免机械损伤的发生3) 避免锐器损伤,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使用:感染性的各种针管、吸管、吸 头、试管、玻片等用后及时放在专用容器内;用过的针头不要套回针帽,避免刺 伤锐器损伤后立即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水清洗伤口,2%碘伏消毒后 纱布包扎,可套橡皮指套(或橡皮手套),下班前洗手再重新消毒包扎,并准确记录 上报,确认损伤器械是否来自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以使受伤者及时得到监测和治 疗4) 重视手部清洁:院内感染病原体传播最主要媒介是污染的手。

      戴医用乳胶手 套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很好的保护乳胶手套尽管不能避免针头造成的机械损伤, 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皮肤与血液的接触而且,当针头造成意外损伤后,乳胶 手套还可以起到一种阻挡、封闭作用,减少进入伤口的血量,从而降低感染正确 的洗手方法可使手表面的暂居菌减少1000倍,用普通肥皂和清水擦揉15s以上, 可清除暂居菌或降低其在皮肤上的密度,搓洗15s,手表面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可下 降77%,洗2分钟可降低85%;对铜绿假单胞菌效果更好,搓洗12s便可去除92%, 洗2分钟可去除97. 8%o(5) 职业暴露的局部处理:工作中职业暴露后现场急救处理非常重要,若黏膜暴 露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干净;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等污染物,应立即以肥 皂和清水冲洗;若被血液污染的针头或仪器等锐器刺伤,对伤口进行轻轻挤压,尽 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和流水清洗伤口,用70%酒精、0.2%-0.5%过氧乙 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带手套等,发生意外伤害暴露后要 立即进行伤口局部处理,并立即报告预防保健部门,受伤者及患者进行HBV、HCV、HIV和梅毒等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尽快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减少职业感染 率的发生。

      二、实验室风险评估H的风险评估的LI的就是确定实验室防护等级,建立生物安全防护机制,配备适当 的防护用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评估的范围是科室所有涉及到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对化学、物理、辐射、电 气、水灾、火灾、自然灾害和噪音等进行风险评估科室管理机构要统筹安排评估的结论要十分明确,包括危险程度极低的微生物可以根据实验室工作特点、仪器使用,打包评估危害性评估始于实验室设讣建造之前,实施于实验活动之中,在使用之后还需 进行定期的阶段性再评估当发生实验室意外,或新发传染病,或严重疫情时,应特别注意要安排此项工 作紧急、意外事故应对方案提供以下操作规范:1、 防备火灾、洪水、地震和爆炸等自然灾害2、 意外暴露的处理和污染清除3、 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继续操作、人员紧急撤离4、 人员暴露和受伤的紧急医疗处理,如医疗监护、临床处理和流行病学调 查三、风险评估内容(一)生物因子危害评估生物因子(biological agents)概念:可能引起感染、过敬或中毒的所有微小生物体,包括基因修饰的、细胞培养的和寄生于人体的1) 危害评估内容包括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如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关系、致病性、变异性、在 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 等。

      2) 制定评估报告:各种因素的风险发生概率程度、针对这些风险采取的预防措 施以及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方法依据2006年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 名录》,对医院检验科可能接触的病原体进行评估表1、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病毒分类名录(见卫生部印发《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略)(二)实验室工作岗位风险评估1、采血岗位可能造成不良后果预测风险等预防措施 残余风险的因素 级1、 针头意外损伤中1、工作人员应了解标本对身体的接受预低防措施的培训;在免疫低下及或疲劳状态2、直接与病人面对中低不允许进入实验室;面接触交谈2、 应使用密闭容器采集标本3、容器破裂、标本中低3、 尽量采用塑料容器留取标本,避免使泼撒用玻璃容器;4、容器破裂、标本中低4、 做好个人防护:口罩、防护服、手套泼撒5、 容器表面污染中等;低5、 工作结束后,摘除手套立即洗手;6、强酸腐蚀或损伤中低6、 定期对采血台面和采血室空气进行消毒2、标本运送岗位可能造成不良后果预测风险等预防措施残余风险的因素级1、 容器破裂、标本中1、工作人员应了解标本对身体的接受预低 泼撒 防措 施的培训;在免疫低下及或疲劳状态不允许进入实验室;2、容器表面污染中低2、 应使用密闭工具箱运送标本。

      3、强酸腐蚀或损伤中低3、 尽量采用塑料容器留取标本,避免使用玻璃容器;4、 做好个人防护:口罩、防护服、手套等;5、 工作结束后,摘除手套立即洗手;6、 定期对运送标本的工具箱进行消毒3、检测岗位可能造成不良后果预测风预防措施残余风险的因素险等级1、 容器破裂、标本中1、工作人员应了解标本对身体的接受预防措低泼撒; 施的培训;在免疫低下及或疲劳状态不允许进入实验室;2、标本污染台面;中低2、 尽量采用塑料容器留取标本,避免使用玻3、血液、体液飞溅中低璃容器;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到医务人员的面部处理4、开盖时产生气溶中低3、 按SOP文件操作,离心机停稳后30秒开胶粒子污染;盖;5、离心时产生气溶中低胶4、做好个人防护:口罩、防护服、手套、帽子、防护眼镜等,并保证防护用品质量;5、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 或者有可能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6、定期检测生物安全柜性能(负压、过滤膜)7、工作结束后,用酒精消毒安 全柜,并用紫外线消毒1小时;5、丄作结束后,摘除手套立即洗手;6、当皮肤暴露时,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皮肤,挤压伤口旁端,将伤口血液尽量挤出,7熬酒精、0、5%碘伏消毒清理伤口。

      当粘膜暴露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严禁局部挤压伤口必要时,尽快进行 HIV药物干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