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形势下地勘单位市场经营业务分析与思考.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17652273
  • 上传时间:2021-12-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27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形势下地勘单位市场经营业务分析与思考 林美英 孙智慧【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国家对地质工作的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地质工作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全国的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对形势变化,面对地质勘查行业的改革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加强市场经营业务,是地勘单位面临的重要课题关键词】地勘单位;市场经营;业务分析2000年以来,大部分国有地勘单位开始实行市场化运作,撤销计划经济时代的分队建制,将生产单位进行实体化重组,以实体作为企业经济发展的基本依托和直接载体,全方位进入市场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从原来单一从事国家下达的区域性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逐步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服务领域,以矿业开发为主导,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勘查、生态环境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地质灾害勘查等为支撑,逐步实现了多元化的产业结构调整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各项指标节节攀高,经济得到快速增长,资本得以迅速积累,职工生活日益改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为下一步改革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以某地勘单位为例一、2018~2020年度市场经营业务状况1、市场合同签订与市场经营收入总体情况以2018-2020年该地勘单位签订的合同分析,市场经营业务呈稳步增长趋势,合同份数每年基本在300份左右波动,2020年单个合同的金额有所增长。

      从2018-2020三年的收入情况看,市场经营收入总体不稳定,时高时低,市场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约70%左右,在一类经营性实体并未全成本核算和摊销相关管理费用的的情况下,平均利润率仅有5.3%可见,若只依托市场经营还不能支撑单位的发展2、各类型市场业务构成状况(1)2018-2020年各类业务发展情况该地勘单位市场业务主要有测绘、地灾勘查设计、评估类、工勘施工、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服务类、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含文旅)调查、水工环调查、地质实验测试九类业务类型三年中,处于快速增长的业务是工勘施工类,每年涨幅达100多倍;稳中有升的有测绘类、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类、矿产勘查服务类、实验测试类;地质调查类业务快速下滑,从近1500万元跌落到仅有160余万元,此类业务几乎到了没有的状态2)各类业务占比情况各类业务在业务总量中三年平均占比最高的是工勘施工类占比31.02%、第二高的是矿产勘查服务类占比20.56%、第三是测绘类占比18.33%,第四是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类占比13.65%,这四类业务占到了市场业务总量的83.5%3、市场业务分布区域情况该单位市场业务近三年主要来源于四川、新疆、西藏、云南、青海重庆等10个省市,每年均保持有一定业务量的是四川、新疆、西藏、云南、青海、重庆、广东7省市,其他地区仅有少量零星业务,每年平均80%以上的业务集中在四川省内。

      从各年度各地区的业务占比情况来看,四川、云南、广东三地区业务量逐年有所增长,基本保持平稳的是青海3%左右、西藏保持1.5%左右,呈现下降态势是新疆、重庆,新疆从2018年的9.93%降到了1.84%,重庆从6.9%降到不足1%总体趋势是省内业务逐年增多,省外业务有所减少二、人力资源、资质、生产装备情况1、人力资源现状截止2020年末,该单位在职在编员工322人,外聘员工131人,共计453人,其中,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234人,占比51.7%,正高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59人、中级职称168人;学历構成本科以上学历246人,占比54%,其中博士3人、硕士50人总体是专业技术人员占比高,人员学历较高各专业职称分布由高至低依次为: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107人,占比45.7%;水工环40人,占比17%;测绘31人,占比13.2%;经济会计18人,占比7.7%;实验测试12人,占比5%;国土规划调查11人,占比4.7%;地球化学勘查8人,占比3.4%;岩土工程勘查与治理4人,占比1.7%;地球物理勘查及遥感3人,占比1.3%当前职称结构单一,地勘类占比较大,缺少产业转型升级所需专业技术职称仅有注册证书人员18人,注册人员严重不足,只占职工总数的4%。

      其中编制内12人,外聘员工4人,资质专用2人2、资质资源现状在原有的9个专业地质勘查大类资质取消后,该地勘单位现有资质15个类别,共涉及28个专业其中,甲级资质4个,涉及8个专业;乙级资质6个,涉及7个专业;三级资质3个,涉及9个专业;丙级资质1个,不分级别资质3个维护当前资质,尚缺工勘施工、地灾类注册人员,技术职称人员与设备比如注册类岩土、水利水电、市政、机电工程等,建筑、水利水电、给排水、电气等专业技术职称)目前有地灾评估、勘查、设计、测绘、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共6个资质,3甲2乙1丙,涉及9个专业有测绘、数据库建库、土地规划机构、土地登记代理中介机构、信息安全服务、信息系统集成共6个,1甲2乙和2个三级2个不分等级资质,涉及专业10个以工勘施工为主业,现有建筑施工、地灾施工、工程勘查3个资质,涉及专业9个,其中总承包类4个,专业承包类5个3、现有生产设备及技术装备情况目前,拥有各类生产设备与技术装备共计1945台/套,其中通用生产设备、办公用具家具达1569台/套,占比80%,而专业技术装备仅350台/套,占比18%,高科技装备更是少之又少,100万元以上没有一台,50万元以上也仅有4台(1架无人机,3台测试设备)。

      三、地勘行业面临的处境与该地勘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1、地勘行业面临的处境一是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在即,地勘单位将不得面对事业单位、国资国企改革这一现实问题,不可能持续观望与等待二是近些年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严重萎缩、矿产勘查市场持续低迷,对地勘主业发展和矿业权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三是地勘资质取消后,地勘行业取消了入门门槛,地质勘查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还没有建立完善,市场鱼目混杂,恶性竞争增多四是地勘单位转型升级缺乏政策支持,人才技术及装备还不能适应转型升级的要求2、该地勘单位面临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市场经营收入总量低,尚不能支撑单位的生存与发展,依赖思想较重,发展动力不足对地勘费、对某一地勘项目的依赖还很强,市场经营收入总量低,管理费上交少,利润薄、地勘企业经营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存在巨大差距,发展后劲不足2)主业不突出,产业结构雷同、同质化竞争激烈长期以来,产业结构相似、业务雷同不仅存在于省内省外地勘队伍之间,在地勘单位内部经营实体之间也依然存在由于近年来地质勘查工作投入的逐年减少,项目减少,竞争更为激烈2020年我队虽对内部实体按专业进行了重组,但业务重叠现象仍然存在(如区调所、矿勘院、西藏市场办产业类别基本相同),地勘主业不突出,缺乏竞争力,大地质领域缺乏核心技术和市场。

      3)人才结构单一,产业转型升级所需人才短缺由于很长时期都一直从事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工作,引入人才均以地勘专业为主,结构单一,在传统产业萎缩低迷面临转型时,人才紧缺,岩土工程、工勘施工、规划类中高级职称与注冊类人员严重不足,制约和影响我队的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4)资质种类较少、级别低而分散因国家政策的变化,地质勘查大项资质被取消,原本拥有的区域地质调查、固体、液体矿产勘查、水工环境地质调查等主业资质因此而灭失,所剩资质就显得薄弱而单一,为转型发展,新申办了建筑工程施工、工程勘查领域的资质,但由于起步晚,级别也偏低现有的15项资质又分散在下属企业公司,影响综合利用四、未来市场经营发展的思考1、调整产业结构,做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充分利用改革过渡期的优惠扶持政策,做好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工作,发展壮大市场占有额,做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向市场要效益,做好原始资本的积累工作,降低对地勘费、单一地勘项目的依存度,逐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成企业化改革目标2、明确定位,提供精准服务面临新形势,社会对地勘行业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我们要转变思想观念,调整经营理念,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布局观,围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提供高质量的地勘服务和地质产品,找准角色定位和职能分工,发挥好政府、地勘单位、社会投资等各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贴近或满足政府、投资人及社会公众等的需求,提供精准服务,迎接市场竞争。

      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营造鼓励创新、争先创新的氛围,激发自我创新能力,强化地质技术的核心部位、关键环节以及手段、方式创新,确保同行业中保持独特优势,实现差别化、特色化发展,打造地质科技新领域、新业态加强科技人员的队伍建设,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人才培训,不断拓宽、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造就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创新型人才同时,还应该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比如高薪、高福利政策,核心岗位关键人才分享创新成果等4、加大调整转型力度,探索新领域面对地质工作的新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跳出传统的地质工作结构、经营管理模式,坚持服务地方、融入地方的总体思路,努力探索与传统地质专业相关联的新领域,做大工勘施工业,大力向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生态环境、民生地质、国土信息科技等大地质方向发展5、合理配置资源,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从人才结构、产业结构、技术装备、资质建设等方面为市场经营、经济发展做好储备,提高队伍的研究技术水平,加快科技创新融合,着力发挥已有科研成果和人才、技术、产业等优势,加大装备投入和新技术应用,夯实发展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规范经营、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提升管理水平。

      五、市场经营发展建议1、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布局需要顶层设计,需以行业发展、市场为导向,与单位总体规划、战略部署协同并进1)巩固传统地质优势,继续做好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业务基础地质调查方面,提升地质工作程度和地球认识水平,将积累的地质工作勘查能力逐步向环境地质、城市地质领域转化,加强基础地质科学研究对环境、城市地质工作的支撑与融合,以城市规划发展需求为导向,重点围绕城市地质安全、地下空间资源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城市地质环境保护等,开展地质调查评价、监测预警与综合信息服务综合运用城市地质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能源矿产勘查方面,保持定力,下大力气寻求找矿突破,为矿业市场复苏回暖积蓄力量,尤其是页岩气、地热能等清洁能源领域,市场前景可观;开展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矿集区“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做好信息资料集成与服务,引导服务商业性矿产勘查;主动改善外部环境,树立地质勘查队伍绿色勘查、文明施工的新形象加强与省自然资源厅、中国地调局、各地调中心、省级地调院等部门、单位的业务交往,全力发挥地勘单位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主业长期积累沉淀下来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积极参与四川“十四五”期间地质勘查工作,对我省重要成矿带及重要旅游景观、重大工程建设沿线、重要城镇建设区域、重要找矿远景区、找矿靶区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向省政府部门积极争取立项。

      2)文旅地质方向用好地质公园这张名片,服务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管理;以地质遗迹调查为依托,拓展自然、人文、历史等多种资源调查;挖掘山水林田湖草文化,精讲地质故事;推进地质文化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运用省级文化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果,催生市域、县域旅游规划项目在地质遗迹调查上,形成地质遗迹点分等定级,典型地质遗迹与革命历史、人文风俗、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保护性开发,发展地学旅游3)国土空间规划与信息科技领域在做好传统测绘项目工作的同时,拓展航空摄影业务,组建专业的无人机航摄队伍,打造航空摄影品牌,提升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服务水平,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测绘、地质工作的深度融合,构建形成多元化的地质信息产品,做好地质数据更新与应用服务工作4)持续发展工程勘察、施工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