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历年真题汇总及答案.docx
23页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历年真题汇总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50题)1. 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特征是( )A.矮化 B.顶冠 C.根不发达 D.旗冠2.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A.大型哺乳动物 B.小型哺乳动物 C.土壤动物 D.木本植物3. 我国解放后新增加的荒漠面积中,有95%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 )A.过度放牧 B.破坏森林 C.过度农垦 D.工矿开发4.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要遵循一定的定律,不属于这些定律的是( )A.热力学第一定律 B.热力学第二定律 C.能量守恒定律 D.能量传递定律5. 农田弃耕后的演替,按演替发生的时间为( )A.世纪演替 B.长期演替 C.快速演替 D.以上三者都不是6. 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 )A.光照时数 B.光照强度 C.光谱成分 D.温度7.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 )A.过多的氮 B.过多的磷 C.过多的碳 D.过多的氮和磷等8.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是 ( )A.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B.有一定的结构特征 C.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D.以上三者都是9.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10.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 )A.盖度 B.频度 C.密度 D.重要值11.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 )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B.保护天敌 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 D.保护害虫种群12. 下列生物种群,数量呈季节性消长的是( )A.旅鼠 B.海洋浮游生物 C.北极狐 D.蝗虫1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定居的是( )A.生长 B.发芽 C.繁殖 D.腐烂14.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 )A.周期性波动 B.种群爆发 C.不规则波动 D.季节性消长15.引起种群数量非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是( )A.水因子 B.光因子 C.气候因子 D.土壤因子16.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 )A.平均温度 B.发育天数 C.有效积温 D.生物学零度17. 下列关于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非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相等的B.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不等的C.生物因子对于种群的影响,通常与种群本身的密度无关D.生物因子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较有机体和非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来说更加紧密18. 当用网将留种用的草地罩上后,却发现草的叶子被害虫吃了很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环境污染 B.食物链被破坏 C.缺少光照 D.植被被破坏19.“-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 )。
A.密度效应 B.产量效应 C.温度效应 D.边缘效应20.某一时刻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的总量称为( )A.周转率 B.生物量 C.生产量 D.生产力21.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22. 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 )A.林德曼 B.海克尔 C.奥德姆 D.坦斯利23. 某些苔藓、地衣、藤类和高等有花植物,借助吸根着生于树干、枝、茎以及树叶上,进行特殊方式的生活,生理关系上与依附的林木没有联系或很少联系,这是A.附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寄生关系 D.半寄生关系24.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 )A.块状结构 B.片状结构 C.团粒结构 D.柱状结构25.以空贝壳为家的寄居蟹和作为其伪装的海葵之间的关系是( )A.互利共生 B.寄生 C.偏利共生 D.竞争26. 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 )A.荒地 B.玉米田 C.湖泊 D.河流27.下列属于正反馈的是( )A.湖泊污染一鱼死一再污染 B.动物增加一植物减少一动物减少 C.兔子多一草少一兔子少 D.田鼠增加一粮食减少一虫子增多28.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 ( )。
A.寄生 B.互利共生 C.拟寄生 D.偏利共生29. 引起物种数量减少的因素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迁入率 D.总体数量变化30. 物质循环指的是( )A.生物为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将这些元素在各个营养级之间传递,并合并起来构成物质流B.物质存在于大气、水域或土壤,通过以绿色植物为代表的生产者吸收进入食物链,然后转移到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等消费者C.物质被以微生物为代表的还原者分解转化回到环境中D.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循环运转31.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 )A.捕食链 B.腐屑链 C.寄生链 D.混合链32. 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发育天数33. 将植物群落分成森林、林地、草地、荒漠等不同的类群,这种分类是根据( )A.种类 B.群落外貌 C.优势度 D.景观34.早生植物的特点是(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35. 群丛是植物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物分类中的( )A.种群 B.群落 C.物种 D.生态系统36. 下面关于草食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被草食动物危害的程度,因损害部位、植物发育阶段不同而不同B.植物不能移动逃逸,因而只能被动地遭受食草动物的危害C.牧场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场,而适当地放牧会产生积极作用D.有些植物为阻止食草动物的“捕食”,会产生“防卫”反应,以减少自身的伤害37. 高尔基体中,寡糖链的合成与加工非常像一条装水线,N-连接和O-连接糖基化最后一步都是要加上唾液酸此可推测催化唾液酸转移酶最有可能存在于高尔基体的( )。
A.(;GN B.顺面膜囊 C.中间膜囊 D.反面膜囊和TGN38. 下列关于生物小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循环时间长,是闭合式循环 B.循环时间长,是开放式循环 C.循环时间短,是闭合式循环 D.循环时间短,是开放式循环39.在生物群落中,物种对环境的潜在综合适应范围属于该物种的( )A.栖息地 B.生境 C.现实生态位 D.基础生态位40. 用浅蓝色薄膜育秧与无色薄膜相比( )A.前者秧苗及根系都较粗壮B.前者插后成活快,分蘖早而少C.后者生长茁壮,叶色浓绿D.后者粗纤维和粗淀粉以及含氮量和蛋白质的含量都较高41.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 )A.阿伦规律 B.贝格曼规律 C.谢尔福德定律 D.林德曼定律42. 北方森林群落乔木层一般属( )A.1个层片 B.2个层片 C.3个层片 D.4个层片43.在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中,起支配作用的是( )A.生物的种类 B.气候条件 C.经纬度的递变 D.地球自转44.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45. 一般高山植物茎干短矮,叶面小,茸毛发达,叶绿素多,叶茎含有花青素,花色鲜艳,这些特征的形成是由于( )。
A.高山上绿、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B.高山上蓝、绿光和紫外线较强烈C.高山上蓝、红光和紫外线较强烈D.高山上蓝、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46. 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磷循环、水循环、氮循环等B.各物质循环是相互独立的C.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无关D.物质循环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无任何影响4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对干旱环境适应特征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具有厚的肉质茎 C.叶片的角质层厚 D.叶片面积增大48. 有发达的根系,叶面积很小,叶片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这种植物是A.少浆植物 B.多浆植物 C.湿生植物 D.中生植物49.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 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 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 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50.下列哪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A.鸟与树的关系 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 D.青蛙与水稻的关系二、填空题(20题)51.按照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可分为稳定选择、______和分裂选择52. 从生态学的发展史上看,______生态学的发展比较快。
53. 群落演替按发生时间的进程可分为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和______54. 随着气候的季节性交替变化,群落呈现出不同的外貌,这就是群落的______55. 当前,世界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的中心问题是______56. 在某一时刻测得的单位面积内积存的有机物质总量称为______57.在干旱地区,植物的净初级生产量与降水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58.生物群落的发生一般要经历入侵、______、竞争和反应等过程59.我国东北草甸形成的______是最好的土壤60.在林业生产实践中是以______来表示林分的年龄阶段的61.C3植物比C4植物的CO2补偿点和饱和点都______62. 两个相似的物种由于竞争的结果不能占有相同的63.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分为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的巩固时期、______和现代生态学时期四个阶段64.风将植物的种子吹到一个新的地点而发芽生长的过程,称为______65. 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长期超载放牧,使某些优质草类大大减少,有毒的、带刺的劣质草类增加,草原生态系统草的种类改变,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载畜量下降,这是生态平衡的失调在其______上的表现66.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实验研究和模拟。
67. 温周期现象是指生物对温度______变化的反应68.某昆虫种群数量在冬季最少,春季增加,夏秋季最多种群数量的这种变动属于_______69. 群落外貌常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是群落结构的另一重要特征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______70.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______三、判断题(10题)71. 生态学指的环境是生物体以外的非生物环境 )A.正确 B.错误72. 荒漠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