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docx
43页ICS 11.020C 05w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Regulation of disinfection technique in healthcare settings2 0 1 2 - 0 4 - 0 5 发布2 0 1 2 - 0 8 - 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6. 2.1清洗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由消毒供应中心(CSSD)及时回收后, 进行分类、清洗、干燥和检查保养手L清洗适用于复杂器械、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 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以及无机械清洗设备的情况等;机械清洗适用于大局部常 规器械的清洗具体清洗方法及考前须知遵循WS310. 2的要求6. 2.2清洁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外表 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 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6.3考前须知6. 3.1 有管腔和外表不光滑的物品,应用清洁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洗 能拆卸的复杂物品应拆开后清洗6. 3. 2清洗用水、清洁剂等的要求遵循WS310. 1的规定。
6. 3.3手工清洗工具如毛刷等每天使用后,应进行清洁、消毒6. 3.4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6. 3.5对于含有小量血液或体液等物质的溅污,可先清洁再进行消毒;对于大量的溅 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洗和消毒6. 3.6用于清洁物体外表的布巾应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备用7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应遵照附录c的规定,对使用产品应查验相关证件8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F术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火菌8.1. 1灭菌前准备清洗、包装、装载遵循WS310.2的要求8. 1. 2灭菌方法8.1. 2. 1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 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8.1. 2. 3不耐热、耐湿手术器械 应首选低温灭菌方法,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灭 菌剂浸泡灭菌8. 1.2. 4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 可采用干热火菌方法8.1. 2. 5外来医疗器械 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 环参数,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8.1. 2. 6植入物 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植入物的材质、清洗、包装、灭菌方法 和灭菌循环参数,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植入物灭菌应在生 物监测结果合格后放行;紧急情况下植入物的灭菌,应遵循WS310.3的要求。
动力工具分气动式和电动式,一般由钻头、锯片、主机、输气连接线、电 池等组成应按照使用说明的要求对各种部件进行清洗、包装与灭菌8.2手术敷料的灭菌8. 2.1灭菌前准备8. 2. 1. 1手术敷料灭菌前应存放于温度18℃〜22℃,相对湿度35%〜70%的环境8. 2.1. 2棉布类敷料可采用符合YY/T 0698. 2要求的棉布包装;棉纱类敷料可选用 符合YY/T 0698.2、YY / T 0698.4, YY/T 0698. 5要求的医用纸袋、非织造布、皱纹纸或 复合包装袋,采用小包装或单包装8. 2. 2灭菌方法8. 2. 2.1棉布类敷料和棉纱类敷料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8. 2. 2. 2符合YY / T0506. 1要求的手术敷料,应根据材质不同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8.3手术缝线的灭菌8. 3.1手术缝线分类 分为可吸收缝线和非吸收缝线可吸收缝线包括普通肠线、铭 肠线、人工合成可吸收缝线等非吸收缝线包括医用丝线、聚丙烯缝线、聚酯缝线、尼龙 线、金属线等9. 3. 2灭菌方法 根据不同材质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10. .3考前须知所有缝线不应重复灭菌使用8.4其他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应根据被灭菌物品的材质,采用适宜的灭菌方法。
9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9. 1消毒方法9.1.1 中度危险性物品如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 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肛表或口表)、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 毒9.1.2 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 引流瓶等的消毒方法如下:a)耐高温、耐湿的管道与引流瓶应首选湿热消毒;b)不耐高温的局部可采用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c)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宜采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与消毒;d)无条件的医院,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可采用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 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9. 2考前须知9. 2. 1待消毒物品在消毒灭菌前应充分清洗干净9. 2. 2管道中布•血迹等有机物污染时,应采用超声波和医用清洗剂浸泡清洗清洗后的 物品应及时进行消毒9. 2. 3使用中的消毒剂应监测其浓度,在有效期内使用10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10.1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 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10. 2患者生活卫生用品的清洁与消毒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 用,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可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 消毒;便器可使用冲洗消毒器进行清洗消毒10. 3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10. 3.1医疗机构应保持床单元的清洁10. 3. 2医疗机构应对床单元(含床栏、床头柜等)的外表进行定期清洁和(或)消毒, 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时应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应采用合法、有效的消 毒剂如复合季镂盐消毒液、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或采用合法、有效的床单元消毒器进行 清洗和(或)消毒,消毒剂或消毒器使用方法与考前须知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 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消毒方法应 合法、有效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 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患者、不明原因病原体 感染患者等使用后的上述物品应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其使用方法与注 意事项等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或按医疗废物处置11肮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 环境的消毒11. 1腕病毒11. 1.1消毒方法11.1.1.1 感染肮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肮病毒患者宜选用一次性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 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燃烧处理。
11. 1. 1.2可重复使用的被感染阮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肮病毒患者的高度危险组织(大 脑、硬脑膜、垂体、眼、脊髓等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性物品,可选以下方法之一 进行消毒灭菌,且灭菌的严格程度逐步递增:a)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Imol / 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然后按WS310. 2中的 方法进行清洗、消毒与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应采用134c〜138 ℃, 18 min,或132 ℃, 30min,或 121 ℃ , 60min ;b)将使用后的物品采用清洗消毒机(宜选用具有杀阮病毒活性的清洗剂)或其他平安 的方法去除可见污染物,然后浸泡于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并置于压力蒸 汽灭菌121°C,30min;然后清洗,并按照一般程序灭菌;c)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去除可见污染物,清 水漂洗,置于开口盘内,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60min或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 器134℃灭菌60min,然后清洗,并按照一般程序灭菌被感染肮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阮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低度危险物 品和一般物体外表应用清洁剂清洗,根据待消毒物品的材质采用lOOOOmg/L的含氯消毒剂 或Imol/L氢氧化钠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至少作用15min,并确保所有污染外表均接触到消 毒剂。
11. 1. 1. 4被玩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阮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环境外表应用清洁 剂清洗,采用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至少作用15mino为防止环境和一般物体外表 污染,宜采用一次性塑料薄膜覆盖操作台,操作完成后按特殊医疗废物燃烧处理11. L1.5被感染阮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阮病毒患者低度危险组织(脑脊液、肾、肝、 脾、肺、淋巴结、胎盘等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物品,传播肮病毒的风险还不清楚, 可参照上述措施处理被感染阮病毒患者或疑似抗病毒患者低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低度危险物品、一 般物体外表和环境外表可只采取相应常规消毒方法处理11. 1. 1.7被感染肮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肮病毒患者其他无危险组织污染的跨度和高度 危险物品,采取以下措施处理:a)清洗并按常规高水平消毒和灭菌程序处理;b)除接触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外科内镜外,其他内镜按照国家7T关内镜清洗消毒技术 规范处理;c)采用标准消毒方法处理低度危险品和环境外表,可采用500mg/ri000 mg/L的含氯 消毒剂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消毒剂处理考前须知11.1. 2. 1当确诊患者感染肮病毒时,应告知医院感染管理及诊疗涉及的相应临床科至。
培训相关人员抗病毒相关医院感染、消毒处理等知识11.1. 2. 2感染肌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肮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 物品,使用后应立即处理,防止干燥;不应使用快速灭菌程序;没有按正确方法消毒灭菌 处理的物品应召回重新按规定处理11.1. 2. 3感染肮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肮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 物品,不能清洗和只能低温灭菌的,宜按特殊医疗废物处理11. 1.2. 4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应每次更换11. 1.2. 5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手的 清洁与消毒11. 2气体坏疽病原体11. 2.1消毒方法11.2.1.1 伤口的消毒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周围皮肤可选择碘伏原液擦拭 消毒11.2.1.2 诊疗器械的消毒 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 1000ing/r2000 mg/L浸泡消毒30min^45min ,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 5000mg/ri0 000 mg/L浸泡消毒260niin,然后按规定清洗,灭菌11.2.1.3 物体外表的消毒 手术部(室)或换药室,每例感染患者之间应及时进行 物体外表消毒,采用0. 5%过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11.2.1.4 环境外表消毒 手术部(室)、换药室、病房环境外表有明显污染时,随 时消毒,采用0. 5%过氧乙酸或lOOOmg/L含氯消毒剂擦拭11.2.1.5 1.5终末消毒 手术结束、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终末消毒 可采用3%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熏蒸,3%过氧化氢按照20ml/m3气溶胶喷雾,过氧乙酸按照 lg/m3加热熏蒸,温度70犷90乐密闭24h; 5%过氧乙酸溶液按照2. 5ml/m3气溶胶喷雾,温 度为20婷40%11.2.1.6 织物 患者用过的床单、被罩、衣物等单独收集,需重复使用时应专包密封, 标识清晰,压力蒸汽灭菌后再清洗考前须知11. 2. 2.1患者宜使用一次性器械、器具和物品12. 2. 2. 2医务人员应做好职业防护,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