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环艺一班311000896.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xiao****1972
  • 文档编号:83888626
  • 上传时间:2019-03-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1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岭南古村落——客家围龙屋陈亚飞* 指导老师:朱向红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广州,510075摘要: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变化,有圆寨、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围龙屋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本文通过对客家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构造和特点的描述让我们了解客家围龙屋的营造特点关键词:客家围龙屋 营造特点评阅人评语:  自唐末五代之后,因为发生第二次中原汉族的大批南迁,乃至北宋后期,南来的客户已经超过当地的土著人户,而此时的文化、物质条件又有了较大的进步,客家民居的建筑也有所变革——由全封闭形式转向半封闭形式的“围龙屋”建筑,这种形式既保留了中原的宗族祠堂性质,同时又结合地方的地理环境,创造出美观实用的新形式的建筑 1整体布局 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园型,在整体造型上,围龙屋就是一个太极图,一般建在依山傍水的山坡或山丘下,之间相距数百或数十米,有的则坐落于山丘与耕地交接的坡地上,背山面田,前低后高,有利于排水和通风透光。

        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禾坪”与池塘的连接处,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墙,矮的叫“墙埂”,高的叫“照墙”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四横”,二围层最小的围龙屋的建筑面积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则上万平方米有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   后半部的房舍建筑,正中为方形主体建筑有“三栋二横”,一围层;有“三栋的大围龙屋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几百口人普遍为“三栋二横”一围屋居多三栋二横围龙屋,有上、中、下三厅,各厅之间均有一口天井,并用木制屏风隔开,屏风按需要可开可闭厅堂左右有南北厅、上下廊厕、花厅、厢房、书斋、客厅,居室等,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筑结构前低后高,这样就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正屋——横屋外层便是半月形的围屋层,有的是一围层,有的二围层,围龙屋由此而得名弧形的围屋间,拱卫着正屋,形成一道防御屏障,围屋间窗户一般不大,是天然的瞭望孔、射击孔,便于用弓箭、土枪、土炮等武嚣抗击来攻之敌围龙屋的建筑设计其实与当时客家人的处境有极大关系。

      客家人是唐宋以来由中原南迁的汉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受当地人的排挤和欺侮,为了团结御侮求生存,他们不得不聚族而居,也不得不建造具有防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围龙屋,以抵御盗匪和当地人的侵扰2构造 下面按围龙屋的廊、堂、厅等名称和位置(从下到上、由外及内) 择重说明如下: 2.1池塘屋前的池塘多为半月形,可用来蓄水防旱、养鱼灌溉、调节气温等,同时又是一道天然防线池塘随围屋的扩建而扩大,宽度须得超过两个侧门边上的狗洞,才能保证风水不外流 2.2斗门(外大门)通向里屋的两扇大门,分别叫左斗门和右斗门,也是客家文化最集中体现的一个部位 客家人源于河南正宗的中原汉族文化,在几次大迁徙的过程中一直都保留了尊礼重长,崇尚文化的优良传统和风俗习惯,在这两扇斗门中更能体现出来平时家中的左斗门是紧闭不能开启的,家人都是从右边的斗门进出,只有当家中来了身份显赫的高官贵族或者家中操办大喜事,如迎亲或族中长辈来临方可敞开大门迎接贵客,它象征客家人传统礼节,左右斗门的根本区别在于左边的大门比右边的大门更高、更宽敞 2.3左右伸手客家人在建造房子时,首先是要考虑到风水格局,最为常用的一种叫太师椅形,根据椅形来划分屋子各部分:前有垫,后有靠,一边扶手,这样住在屋里的人就像坐在太师椅上,四平八稳,高高在上。

      2.4水井客家民居有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功能,因此客家人在建房子的时候就要将日常所需考虑进去:建房子时不但把水井、菜地和养牲口的房子,而且把果树、鱼塘也一同圈入围屋里去,从而做到足不出户却可自给自足 2.5禾坪禾坪是全屋人公用的活动场所,平时晾晒稻谷,节日则用来舞龙、舞狮等禾坪的宽度十分讲究,一般与正屋的高度相等,尺寸由特有的一种“鲁班尺”测量吉凶后来定2.6花阶处于上堂和围屋之间的一块半圆形龟背状空地,这种造型有利于排水和灌溉其坡面的斜度、形状和朝向也要由风水师依据建屋者的生辰八字合过来决定较为讲究的花阶把两角做成三级台阶,据当地的管理员介绍,花阶的尺寸即使是少了或者多了一公分(一厘米)也会影响到子孙后代的运气和屋主的财运等问题 2.7过道廊(走廊)正屋与横屋、围龙与正屋的相连处上面架着横栋盖瓦的游路,以避风雨,方便往来,故称“廊”而且具有一定的高度,不同位置的过道廊其高度也不相同,这也是由风水和下雨时雨水滴溅的高度所决定的滴水的距离和角度设计经过精心设计,当雨水沿着屋檐滴到地上时,既不会溅着人,也有利于雨水的排放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房门前都会有高出收水地面的平台。

      2.8上、中、下3堂整队中轴线大门上堂设祖宗牌位、祭祀香案凡临终者,在此按男左女右规俗正寝归宗中堂是意识、宴会的主要场地下堂是婚丧大事时,锣鼓八音的乐坛和乔夫的席位 2.9五方龙神客家人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所以每座围龙屋在花胎与正屋交界的中心地方都会安放五个神位按五行八卦中的:金、木、水、火、土来排列,曰:“五方龙神”,其象征着整个屋的风水和寓意着其后代人丁兴旺而且在各行各业人才辈出花胎(也叫花头):在正堂后面与围屋中间的半月形(如龟背)空地,其上铺有鹅卵石,是生活服务空间,用于晒衣、洗菜、搁置杂物 2.10龙厅即是围龙屋的中轴线房间它正对上堂祖神位,较两边的房子大些,平时是堆放公物如天井板、桌凳、锣鼓等的保管厅 2.12风水树围龙每个围龙屋后都种植一圈树木,将围屋整个包住,俗称屋衣树,也就是风水树 屋的基本风格特点离不开以上几点,另外,它不但建筑奇特,宏伟庞大,而且设计得极其精巧和科学,一些微小的细节都能说明客家人聪明与才智 2.13排水沟客家人为什么把水渠设计成这样呢?客家人在建屋之时都已考虑到排水方面的问题,如果设计得不好容易造成积污、堵塞,所以客家人利用了水漩涡的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每一个折角下面都放置一个水缸,在水缸里面再放置一个浮球,当水柱注入水缸时球就会旋转,从而产生涡流现象将流入水缸里的泥沙卷走,使水渠里常年保持畅通无 沉积这种结构不但有实用意义,而且还是风水术数中的一个部位,按顺序分别在每个水缸里放置了:笔墨、算盘、如意,喻意为他的后代首先要出读书人、文人,其次是生意人和当官的 2.14防盗门与暗锁这就是客家人的门锁 围龙屋不但居住条件好而且防御系数也非常的高,每个大门都有两道防线,一是木栓门,二是木板门因为白天的时候家里的男丁大多数都出去干活了,家里只有老人小孩,而家里的大门白天必须是敞开的,所以客家人就设计了一道防盗木栓门. 每个大门用五根木拴放进预留的孔里通过拉动机关便可锁住,每扇木板门其内部都设有暗锁,当木栓穿过锁眼时,暗锁起作用,从外表是一点看不出来而且也摸不到的,只有非常熟悉他的人才能打开,从而起到防盗作用2.15池塘是给家人洗衣服,和那些菜地,果园里的庄稼提供水资源.池塘里的水还有一个很大的用途:那就是救火,如果家里不小心失火了,池塘里的水可以足够的把火扑灭3特点从围龙屋的整体布局和构造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得出它的主要特点是:3.1.坚固性 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米。

      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做成俗称的“熟土”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钢铁混凝土似的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具有良好的防风,抗震能力3.2美观性围龙屋内的柱、梁、枋、门等雕绘上山水花鸟、飞禽走兽等栩栩如生的图案,并涂上鲜艳夺目的油漆,显得金碧辉煌,古色古香,十分壮观、气派以常见的四层土楼为例,一、二层不设朝外的窗子,或只开设枪眼似的细长石窗,三楼四楼和每个房间都有朝外的大窗,既利于采光,流通空气,又成了了望敌情和向外射击的枪孔土楼大门的门框,门槛都是条石,门板厚约10厘米有的大门上斜挖了几个嵌有竹筒的护门孔,倘有土匪攻门,可往下射击和浇开水有的土楼大门还安装了防火水柜、水槽,若来犯之敌放火烧门,只要一按开关,水便顺门而下,以灭火护门土楼本来已坚固异常,但为防万一,有的土楼还夯筑了夹墙。

      万一外墙被炮火轰开,土楼仍有夹墙支撑,安然无恙土楼内有各种齐全的生活设施:设于天井的深水井,是被围困时的水源,楼内有砻、碓等加工粮食的设备这一切都使匪敌久攻不下4结论:客家围龙屋是东方文明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村镇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傲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参考文献1.李百浩.万艳华.中国村镇建筑文化.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2.林嘉书.土楼与中华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3.戴志坚.闽台民居建筑的渊源与形态.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Ancient villages --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HakkaYafei Chen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style and form,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nd different areas have different changes, a circular walled, Wai long estates, Zouma floor, such as house of the four gables. But which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ai long estates. Wai long estates is a ric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ypical of Hakka architecture, Hakka and Beijing "Siheyuan", Shaanxi's "cave", Guangxi's" bar" and Yunnan's " an Indian,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China's most local customs of the five major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 form, Chinese and foreign architectural circles known as the Chines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ne of the five characteristics. ,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Hakka overall layout, structure and features are described to let us know about Hak。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