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受力分析(典型例题+高考真题)(.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07315374
  • 上传时间:2021-11-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43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3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受力分析(典型例题+高考真题)( 物体受力分析 (典型例题+高考真题)一、难点形成原因: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1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难点 1.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概念 来分析的方法 选用原则 整体的作用力 分析整体周围其他物体对分析它受到周围其他物注意问题 整体的作用而不画整体体对它的作用力 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 3.受力分析的步骤 :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 —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a.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b.次画已知力c.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2整体法 隔离法 将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开的方法 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d.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3)验证:a.每一个力都应找到对应的施力物体 b.受的力应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

      说明:(1)只分析研究对象受的根据性质命名的实际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不画它对别的物体的作用力2)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3)每一个力都应找到施力物体,防止“漏力”和“添力” (4)可看成质点的物体,力的作用点可画在重心上,对有转动效果的物体,则力应画在实际位臵上5)为了使问题简化,常忽略某些次要的力如物体速度不大时的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等6)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情况也不同 4. 受力分析的辅助手段(1)物体的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有加速度时)(3)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3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5.常见的错误及防范的办法: (1)多画力a.研究对象不明,错将其他物体受到的力画入 b.虚构力,将不存在的力画入 c.将合力和分力重复画入要防止多画力第一,彻底隔离研究对象第二,每画一个力要心中默念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少画力少画力往往是由受力分析过程混乱所致,因此 a.要严格按顺序分析。

      b.分析弹力和摩擦力时,所有接触点都要分析到 (3) 错画力即把力的方向画错防范办法是要按规律作 三、分类例析 1.弹力有、无的判断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但有的形变明显,有的不明显那么如何判断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无弹力?法1: “假设法”,即假设接触物体撤去,判断研究对象是否能维持现状若维持现状则接触物体对研究对象没有弹力,因为接触物体使研究对象维持现状等同于没有接触物,即接触物形同虚设,故没有弹力若不能维持现状则有弹力,因为接触物撤去随之撤去了应该有的弹力,从而改变了研究对象的现状可见接触物对研究对象维持4现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有弹力例1: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审题】在a、b图中,若撤去细线,则球都将下滑,故细线中均有拉力, a图中若撤去接触面,球仍能保持原来位臵不动,所以接触面对球没有弹力;b图中若撤去斜面,球就不会停在原位臵静止,所以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解析】图a中接触面对球没有弹力;图b中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法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弹力即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分析是否符合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或者由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反推弹力是否存在总之,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符合。

      同时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二力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还可以列方程求解弹力例2: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MO、ON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5a 图1—1 b接触面光滑图1—2 【审题】图中球由于受重力,对水平面ON一定有挤压,故水平面ON对球一定有支持力,假设还受到斜面MO的弹力,如图1—3所示,则球将不会静止,所以斜面MO对球没有弹力图1—3 【解析】水平面ON对球有支持力,斜面MO对球没有弹力再如例1的a图中,若斜面对球有弹力,其方向应是垂直斜面且指向球,这样球也不会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斜面对球也没有弹力作用总结】弹力有、无的判断是难点,分析时常用“假设法”并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2.弹力的方向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所以弹力的方向为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平面与平面、点、曲面接触时,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曲面与点、曲面接触时,弹力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曲面的切面,特殊的曲面,如圆面时,弹力方向指向圆心弹力方向与6重心位臵无关绳子的弹力方向为:沿着绳子且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且同一条绳子内各处的弹力相等杆产生的弹力方向比较复杂,可以沿杆指向杆伸长或收缩的方向,也可不沿杆,与杆成一定的夹角。

      例3:如图1—4所示,画出物体A 所受的弹力a b c图1—4 a图中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b图中杆A静止在光滑的半圆形的碗中 c图中A球光滑 O为圆心, O'为重心审题】图a中接触处为面面接触,由于物体受重力作用,会对斜面斜向下挤压,斜面要恢复形变,应垂直斜面斜向上凸起,对物体有垂直斜面且指向物体斜向上的弹力图b中B处为点与曲面接触,发生的形变为沿半径方向向外凹,要恢复形变就得沿半径向上凸起,C处为点与平面接触, C处碗的形变的方向为斜向下压,要恢复形变就得沿垂直杆的方向向上,所以B处杆受的弹力为垂直过接触点的切面沿半径指向圆心,C处杆受的弹力为垂直杆向上7图c中接触处为点与曲面接触,发生的形变均为沿半径分别向下凹,要恢复形变就得沿半径方向向上凸起,所以在M、N两接触处对A球的弹力为垂直过接触点的切面沿半径方向向上,作用线均过圆心O,而不过球的重心O'解析】如图1—5所示a b 图1—5 c 【总结】弹力的方向为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分析时首先应明确接触处发生的形变是怎样的,恢复形变时应向哪个方向恢复另外应记住平面与平面、点、曲面接触,曲面与点、曲面接触,绳、杆弹力方向的特点,才能得以正确分析。

      例4:如图1—6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α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球,试分析下列情况下杆对球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1)小车静止;(2)小车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运动;(3)小车以加速度a水平向左运动图1—图1—7 8【审题】此题杆对球的弹力与球所处的运动状态有关分析时应根据不同的运动状态具体分析1)小车静止时,球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外力为零,因重力竖直向下,所以杆对球的弹力F竖直向上,大小等于球的重力mg,如图1—7甲所示2)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因球只受弹力和重力,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两力的合力一定是水平向右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杆对球的弹力F的方向应斜向右上方,设弹力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由三角知识得:F=(mg)2+(ma)2 tanθ=a/g 如图1—7乙所示3)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因球只受弹力和重力,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两力的合力一定是水平向左,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杆对球的弹力F的方向应斜向左上方,设弹力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由三角知识得:F=(mg)2+(ma)2 tanθ=a/g 如图1—7丙所示可见,弹力的方向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有关,并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解析】(1)球处于平衡状态,杆对球产生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且大小等于球的重力mg2)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球受合力方向一定是水平向右,杆对球的弹力方向应斜向右上方,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有关,其方向与竖直杆成arctan a/g角,大小等于(mg)2+(ma)2 3)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球受合力方向一定是水平向左,杆对球的弹9力方向应斜向左上方,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有关,其方向与竖直杆成arctan a/g角,大小等于(mg)2+(ma)2 总结】杆对球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只有当加速度向右且a= gtanθ时,杆对小球的弹力才沿杆的方向,所以在分析物体与杆固定连接或用轴连接时,物体受杆的弹力方向应与运动状态对应并根据物体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3.判断摩擦力的有、无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1)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2)接触面间有挤压;(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例5:如图1—8所示,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下物体A与接触面间有、无摩擦力图a中物体A静止图b中物体A沿竖直面下滑,接触面粗糙 图c中物体A沿光滑斜面下滑 图d中物体A静止10图1—8【审题】图a中物体A静止,水平方向上无拉力,所以物体A与接触面间无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无摩擦力产生;图b中物体A沿竖直面下滑时,对接触面无压力,所以不论接触面是否光滑都无摩擦力产生;图c中接触面间光滑,所以无摩擦力产生;图d中物体A静止,由于重力作用,有相对斜面向下运动的趋势,所以有静摩擦力产生。

      解析】图a、图b、图c中无摩擦力产生,图d有静摩擦力产生总结】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应依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关键是看有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4.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为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相对运动趋势不如相对运动直观,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常用下列方法判断法1:“假设法”即假设接触面光滑,看原来相对静止的物体间能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若能发生,则这个相对运动的方向就为原来静止时两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若不能发生,则物体间无相对运动趋势例6:如图1—9所示为皮带传送装臵,甲为主动轮,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P、Q分别为两轮边缘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Q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反B.P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反,Q点的摩擦力方向与11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同C.P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同,Q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反D.P、Q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同图1—9 【审题】本题可用“假设法”分析由题意可知甲轮与皮带间、乙轮与皮带间均相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