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版)虬髯客传课件.ppt
103页虬髯客传杜光庭作者v杜光庭,字圣宾v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v卒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八十四v为唐末五代著名道教人物v自号东瀛子其人其事v杜光庭于唐懿宗时,应举不第,遂入浙江天台山学道v唐僖宗时曾蒙召见,官麟德殿文章应制v唐亡,避乱入蜀,王建据蜀称帝,官金紫光禄大夫户部侍郎,封“蔡国公”,赐号“广成先生”、“天师”v前蜀后主王衍即位,为崇真观大学士v晚年隐居青城山白云溪著作v杜光庭喜读经史,好为词章,能诗善文,著述甚多v对道教教义深有研究,有谏书一百卷、录异记十卷、广成集一百卷、仙传拾遗等杜光庭与道家杜光庭精通儒道典籍,对于道教教义、经典、教史、法术等多有研究;归纳道教科范仪规,对金籙、黄籙、玉籙大斋醮法,及设坛立仪等规则颇有建树;是唐末五代道教学术集大成者他的著作不仅反映他所处时代的道教面貌,也为道教在北宋的再度复兴做准备,是道教文化史上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补充资料288v古典小说v唐传奇古典小说2881.庄子:“”2.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街谈巷语,道听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涂说者之所造也中国古代小说并不受重视,是以汉书艺文志虽列小说家于十家之中,而独摒于九流之外。
饰小说以干饰小说以干县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令,其于大达亦远矣v靠修饰琐屑浅薄的言论,以求取声望和美好的名誉,那和崇高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远了注释注释】1.小说:琐碎、浅薄,且无关治道的言论 大道2.干:追求3.“县”即“悬”,表“高”,“令”即“美”,“县令”表示“美好的名声”古典小说简表朝代体 裁代 表 作 品备 注汉魏六朝笔记小说1.汉朝小说:以刘向说苑、新序、列女传为代表2.志怪:干宝搜神记、张华博物志、山海经、穆天子传3.志人:刘义庆世说新语笔记小说在四库全书中列于子部朝代体 裁代 表 作 品备 注唐代传奇小说1.爱情类: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陈玄祐离魂记2.警世类: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3.侠义类:李公佐谢小娥传、许尧佐柳氏传、杜光庭虬髯客传、袁郊红线传4.历史类:陈鸿长恨歌传1.特色:成熟小说之结构、文言短篇2.影响:唐代传奇屡为元明戏曲所取材3.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v影响后代戏曲:影响后代戏曲:著名戏曲剧本,都在唐传奇人物情节基础上发展而成如:1.取材陈玄祐离魂记的郑德辉倩女幽魂2.取材于沈既济枕中记的马致远黄粱梦与汤显祖邯郸记3.取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的汤显祖南柯记4.取材蒋防霍小玉传的汤显祖紫钗记5.取材陈鸿长恨歌传的白朴梧桐雨与洪升长生殿6.取材于元稹莺莺传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西厢记。
朝代体裁代 表 作 品备 注宋代话本小说1.仿唐作品:徐铉稽神录、乐史太真外传与绿珠传2.据古增饰:大宋宣和遗事(水浒传前身)、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前身)特色:受唐代“变文”讲唱精神影响,以白话体说书、著书,此即宋代盛行之“平话”朝 代体 裁代 表 作 品备 注元代章回小说1.施耐庵水浒传(白话口 语写成)2.罗贯中三国演义(杂有雅言)1.元代开始发展章 回小说2.元代之章回小说即本于宋代之话本朝代体裁代 表 作 品明代话本小说1.三言: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2.二拍:凌蒙初拍案惊奇初刻本、二刻本3.今古奇观:为抱瓮老人就三言、二拍将近200篇小说中,选出40篇辑成章回小说许仲琳(陆西星)封神演义、吴承恩西游记朝代体 裁代 表 作 品备注清代文言短篇小说蒲松龄聊斋志异白话章回小说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刘鹗老残游记李汝珍镜花缘文康儿女英雄传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章回小说都未列入四库全书中唐传奇兴起v唐传奇由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进化而来,由片段记载发展成具完整优美的艺术形式,象征中国小说的成熟v其兴起受古文运动、科举风气与佛教文化三方的推动v此外,唐代强盛,交通发达,城市繁荣,思想解放,风流放荡风起,浪漫故事流传,这些都和唐传奇的兴起有关。
唐传奇特色v唐传奇以散文为主,间杂骈俪句,也常夹杂诗歌议论v善于叙述和描写,善用对比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亦工于白描式肖像摹写,婉曲细腻,妙笔传神v语言辞采上,唐传奇也有凸出成就,叙事简洁明快,对话精鍊生动,词汇丰富,句式多变唐传奇题材v唐传奇题材与当时社会形态密切相关,当时佛、道盛行,产生大量以佛道思想为题材的小说v唐代进士挟妓游宴之风盛行,因此以进士与娼妓为恋爱的故事题材作品便因此产生v藩镇跋扈,人民痛苦,期待有奇能异禀之士可以出来解救危亡,所以作品中也常见英雄传奇的色彩v唐传奇影响后代小说:影响后代小说:宋代传奇在唐传奇直接影响下产生,因缺乏创新,因此成就远逊于唐代v宋以后,分文言笔记小说和白话小说两派v前者继承唐传奇,至清初产生杰作聊斋志异v后者也受唐传奇影响,如初刻拍案惊奇中“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取材谢小娥传;醒世恒言中的“杜子春三入长安”,取材于续怪玄录中的杜子春唐传奇影响v影响后代诗文:影响后代诗文:如离魂记、枕中记、柳毅传等,经常成为诗中常用典故v“南柯一梦”、“黄粱美梦”,已成诗文中常见的典故成语v柳毅传书:黄粱梦插图风尘三侠题解v虬髯客传是唐传奇中具代表性的作品。
v据说虬髯客姓张名仲坚,因“髯须蜷曲如小龙”而名v本文以李靖、红拂、虬髯客三人相识相离情节为主线v依序点出李靖远见、红拂慧眼、虬髯客壮志李靖远见、红拂慧眼、虬髯客壮志,各具典型,后人称为“风尘三侠”v取材于历史,但颇多虚构,穿插夹混 1.历史的人物(如李靖、刘文静、唐太宗之类)2.非历史人物(如虬髯客、红拂)虬髯客传成为后世戏曲的题材1.凌蒙初的北红拂、虬髯翁2.张凤翼及张太和的红拂记3.冯梦龙的女丈夫等出处v选自由宋代李昉等人奉敕所编的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三豪侠太平广记v定名:太平广记完成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故名v内容:全书分类编目分类编目,按性质分为九十二大类,收汉至宋初的野史、传奇、小说、杂着,共约五百多种太平广记v价值:从内容看,保存大量古代小说资料,是中国第一部小说总集,实际上可看做宋之前的小说总集v其中有不少书现已失传,只能在此看到遗文,许多唐代以前小说,就靠太平广记保存下来v地位: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子部小说家类,称之为“小说家之渊海小说家之渊海”,它是宋元以后说书人和小说家重要参考资料,元明杂记和清代戏曲取材自唐传奇的难以估计背景v作者身处乱世,民不聊生,故事表面上以隋代末年为背景,实际上正是唐末社会动乱写照。
v当时藩镇割据,唐室危急存亡,虬髯客传鼓吹宿命思想,旨在必须有“真命”始能为“天子”,目的在告诫乱臣贼子莫生非分之想v杨素、李靖、李世民、刘文静等在历史上确有事迹可考,并非完全虚构v虬髯客传反映相当程度的历史事实,内容虽以杜撰居多,但无损其艺术价值思想意旨v作者文末评论:“乃知真人之兴也,非英雄所冀,乃知真人之兴也,非英雄所冀,况非英雄者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况非英雄者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我皇家垂福万叶,岂虚然哉!轮耳我皇家垂福万叶,岂虚然哉!”v所谓真天子乃天命所归,非草莽群雄可妄求,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旨意文体1.文本为唐代“传奇小说”,为传记形式的记叙文2.唐传奇通常称为“短篇文言小说”3.“传奇”乃唐人裴鉶撰写传述奇闻之书,以“传奇”题名而得名4.从中唐、晚唐到北宋,“传奇”专指短篇文言小说一类的文学体裁5.古典小说到唐传奇是一个里程碑,因为它已脱去过去的生涩,表现成熟艺术技巧v主旨:“唐有天下,乃天命所归”天命”乃道教思想所系)v侠义主线:写“风尘三侠”李靖的远见、红拂女的慧眼、虬髯客的壮志v背景:以隋末社会动乱,群雄逐鹿为,内容多属杜撰v逐鹿:争夺政权王位。
双关:鹿禄一:叙司空一:叙司空杨素杨素奢贵自奉,礼异人臣奢贵自奉,礼异人臣1.序言:点出时间乃隋末,言天下动荡2.“知所负荷”与“有扶危持颠之心”为主角(虬髯客)灵魂心思所在v以:因v权重、望崇v倒装v孔子:管仲“鄙其小器”v“舁”床:抬、举幸(1)指福分、幸运:荣幸、三生有幸2)多亏、侥幸:幸蒙厚爱、幸有大家鼎力相助3)高兴:庆幸、欣幸、幸灾乐祸4)希冀、盼望: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韩愈祭十二郎文)(5)帝王皇族亲临某地:巡幸、临幸隋炀帝之幸江都也,命司空杨素守西京1)僭僭越:颇僭于上2)谮毁谤、诬陷:谮言3)憯悲伤哀痛:憯恻v末年:指杨素晚年v益:更加甚:严重v负荷:镶嵌v二:记叙李靖谒杨素献奇策,素敛容而大悦二:记叙李靖谒杨素献奇策,素敛容而大悦1.本段叙李靖献策进言,劝素以礼贤下士,具有承先启后作用2.此两段乃在穿插红拂与李靖结合之事1.天下“方”乱:正2.竞起:纷纷而起3.白居易琵琶行:“整顿衣裳起敛容4.与(之)语大悦出尘三分,增七分仙气的“拂尘”v道教的象征物v九天玄母娘娘持宝天书、桃枝、拂尘、鸾剑、葫芦、八卦图(罗庚、指南车)、凤鸟等v(仙女、神童)v太监、僧尼:拂蚊虫、尘。
v慧眼独具的红拂女v左上;吕有慧/决战玄武门v右上:潘迎紫/游龙戏凤v左下:王绮琴/大运河v右下:舒淇/风尘三侠 三:红拂女慧眼识英雄(李靖)三:红拂女慧眼识英雄(李靖)v写作上采烘托渐进法:1.以杨素烘托李靖,2.以李靖烘托红拂女,3.再以红拂、李靖烘托虬髯客,4.最后则以虬髯客烘托李世民v目、颔:转品(名动)v具:详细 /备四:记叙红拂女夜奔李靖同往太原避乱四:记叙红拂女夜奔李靖同往太原避乱1.李白:光阴者,万物之逆旅,百代之过客2.妾:谦词3.遽:急忙、突然骤4.借喻:丝萝红拂女/乔木李靖v红楼梦64回林黛玉五美吟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v注25.尸居余气:v幸:1.意臆:料想、意料2.意:情况v夸饰五、虬髯客意淫李靖醋劲大发(心不在“马”)红拂女胆、识过人冤家变亲家1.以:因2.委:放置3.且:将4.熟:仔细5.“合”是妹:应当6.今日多“幸”:1.“食”之:饲2.“见”问:我(代词性助词)3.之:往、到4.吾“故”谓:固,本来5.主人:借代6.致:获得7.异人:美女、英雄vP1691.“少”下酒物:一些2.李郎能“同之”:一起享用(人肉沙西密)3.不敢:谦词,不敢当4.却:还、仍5.真人:道教宗法6.狎:亲近7.因:藉着8.望“气”者:道教之说法天命9.明发:早晨启程vP1701.方曙:天刚亮2.奇人、奇物3.且:又4.省略:且惊(且)惧1.此段以“对话”为主,乃写三侠结交,为全文最精彩之处。
2.极具戏剧性李世民v第六段:见太宗,见之心死第六段:见太宗,见之心死1.此段即情生惊,而喜而悲,虬髯客见李世民真天子 举止相貌,既惊又喜;2.偕李靖与道士会见李世民,确认“真天子”神貌,由喜转悲,乃顿入主题3.标举道教思想vP1701.偕诣:共同拜访2.素:向来3.遽致酒延之:马上准备酒席宴请他4.既而:不久俄而5.扬扬:得意貌6.奇人、奇态真天子7.居“坐”末:座8.见之心死:虬髯客亦有“识人之明”9.自负:自以为有识人之明vP1711.“即”我与到兄:就是2.到“即”登焉:便、就3.驻:安顿4.引起悬宕之语:故弄玄虚七、vP1711.“如”期至:依照2.精采:精神风采3.满“坐”风生座4.真命天子异于常人之态:5.双关:确立主题天命6.奚何盍曷胡安焉恶乌7.他方:别处道士:“此局全输矣!”明其“此世界非公世界”vP1721.某日“方”道:才、始2.“相”访、“相”从:我(1)顾盼神飞:目光炯炯,神采飞扬2)顾盼生姿:比喻眉目传神一回首,一注目,都有美妙的姿态3)顾盼自雄:形容得意忘形的情态顾盼,左看右看自雄,自以为了不起v悬然如磬家徒四壁、环堵萧然、蓬户瓮牖、甑尘釜鱼1)罄用完:罄竹难书。
2)謦谈笑:謦欬吾君之侧1)祗,恭敬的:祗请尊安2)祇:地神:神祇同“只”:祇是七v真命天子再次登场v“非一妹不能识李郎”一句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