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诊法-治疗汇总.ppt

71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88118139
  • 上传时间:2019-04-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58MB
  • / 7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四 诊,一、望 诊,(一)望神 望神的临床意义在于推测、判断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的临床表现特征有三个方面,即: 有神(得神) 无神(失神) 假神(回光返照)一、望 诊,(二)望病色 白色:主虚证,寒证 黄色:主湿证、脾虚证有阳黄和阴黄之分) 赤色:主热证(有虚实之别) 青紫: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黑色: 主寒、主痛、瘀血、水饮一、望 诊,(三)望形态 1.望形体:形体肥胖虚浮,属阳气不足,多为脾阳虚有痰湿;形体消瘦,面色潮红,皮肤干燥,多为阴虚火旺之证——“肥人多痰(湿),瘦人多火 2.望动态:“阳主动,阴主静”常欲掀去衣被,属阳证、热证、实证;向里踡卧,不欲多言,身重不易转动,属阴证、寒证、虚证一、望 诊,(四)望头部五官 1.望头部 :头的外形、动态和头发情况 2.望眼 :眼神、外形、颜色和动态变化 3.望鼻 :鼻色、鼻形和分泌物 4.望口、唇 :口唇的色泽、干润和外形 5.望齿、龈 :其润燥、色泽和形态情况 6.望咽喉 :望色泽、形态,一、望 诊,(五)望舌 1. 舌诊的脏腑分部:舌尖--心肺;舌中--脾胃;舌根--肾;舌两边--肝胆 2.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3. 舌诊的注意点 :充分利用自然光;注意饮食影响的“染苔”,如核黄素会将舌苔染黄;乌梅、橄榄会使舌苔染黑4.舌诊的内容: 望舌质 望舌苔,望舌质(舌体),舌质指肌肉脉络组织,又称舌体 正常舌质表现为颜色淡红,舌体柔软,活动自如 望舌质主要从颜色、舌形、舌态几个方面观察1)舌色,舌色:舌质淡红属于正常; 舌色淡于正常为舌淡——主寒证、虚证 深于正常为舌红——主热证红而苔少或苔光,为虚热;红而起芒剌苔黄厚,为实热 深红为舌绛——主热盛证淡(白)舌,主虚寒、 气血亏虚,红舌1,主实热证,或虚热证,红舌2,舌红起芒刺,苔黄而厚,为实热证舌绛,主热盛 为邪热亢盛, 热入营血所致寒凝血瘀或阳虚生寒→舌淡紫或青紫湿润淡青紫舌,(2)舌形,望舌形主要观察舌体的老嫩、胖大、瘦薄、芒剌、齿痕、裂纹、光舌等嫩舌1,主虚证,嫩舌2,主虚证,老舌1,属实证,老舌2,属实证,胖大舌,见于水湿、痰饮阻滞,或热盛证齿痕舌1,主脾虚或 湿邪过盛证齿痕舌2,裂纹舌1,主热盛伤津,裂纹舌2,红瘦舌,主气血两虚(伴舌淡)或阴虚火旺(舌红绛),光剥舌,严重伤津 危证,(3)望舌苔,舌苔是舌面上生成的一层垢物 舌苔生成原理大致有三: ① 胃气所生; ② 邪气上升; ③ 饮食积滞。

      正常舌苔,苔薄白,或薄而淡黄;清净而干湿适中,不燥不滑,夏季湿热较重,可稍厚一些 诊断观察舌苔主要观察苔色、苔质两方面1)望苔色,苔色:苔色有白、黄、灰黑三种 白苔:主表证和风寒湿邪;薄白-----外感风寒初起;白厚而腻-----为寒湿痰饮、宿食; 黄苔:主里证、热证从淡黄、深黄到焦黄,黄越深热越深 灰黑苔:主热证、寒湿或虚寒证薄白苔,外感风寒初起 或正常人厚白苔,里寒证,黄滑腻苔,见于湿热证(津液未伤),黄厚苔,见于实热证(如:湿热证,痰饮化热 或食滞化热等证),焦黄苔,见于实热结聚,热盛伤津灰黑苔1,主热证、寒湿 或 虚寒证灰黑苔,伴舌质绛红,苔干→多为内热炽盛灰黑苔2,(2)望苔质,望苔质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有无等变化 ① 厚薄:苔薄者,病邪轻浅,多见外感表证;苔厚者,乃是外邪入里,或里有痰湿、积滞苔由薄转厚→为邪盛,病邪入里,为病进;由厚转薄→为病退或邪衰2)望苔质,② 润燥:苔润者表明津液未伤燥者表明津液已伤 ③ 腐腻:常见于食积、痰饮、湿浊内停等证如图) ④ 剥落:患者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脱,剥处见底,称剥落苔由于胃阴枯竭、胃气大伤、毫无生发之气所致。

      如图),腐苔,腻苔,剥落苔,三、问 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听声音是诊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喘、呃逆、嗳气等声音的变化;嗅气味,是诊察病人的口气、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气味变化,以此为辨别疾病的虚实寒热提供依据二、闻 诊,问诊是询问病人或病人家属,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 明代张景岳总结前人问诊的要点,写成《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三、问 诊,问诊是询问病人或病人家属,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 明代张景岳总结前人问诊的要点,写成《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四、切 诊,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是医生用指切脉和用手触摸按压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以了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一)脉诊 脉诊又称“切脉”、诊脉、把脉等是医生用手指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了解病人所患疾病的内在变化的一种诊法寸口诊法”,“寸口诊法”是《难经》提倡,晋▪王叔和推广应用的,即按病人桡动脉腕后表浅部位。

      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 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称“六脉” 左手寸、关、尺→分别候:心、肝、肾; 右手寸、关、尺→分别候:肺、脾、命门正常脉象(平脉),正常脉象: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成人一息4至(每分钟60-80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此外,有的人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虎口,名“斜飞脉”有的人脉见于手腕背侧,名“反关脉” 病脉,(1)浮脉 主表证 (2)沉脉 主里证 (3)迟脉 主寒证 (4)数脉 主热证 (5)滑脉:主病 痰、食、实热、妇女有孕 (6)涩脉:主病 精伤、血少、气滞、血瘀 (7)细脉 :主病 诸虚劳损 (8)弦脉 :主病 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二)按诊,1. 按肌肤:主要是了解肌表的寒热、荣枯、润燥以及肿胀等 2. 按手足:手足俱冷,阳虚寒盛手足俱热,阳盛热炽 手心热盛,多为内伤,如阴虚炎旺手背热盛,多属外感 3. 按脘腹 :喜按多虚证,拒按多实证,治疗概论,一、治 则 1、预防为主 2、治病求本 3、扶正祛邪 4、调整阴阳 5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6、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治疗概论,二、治 法 1、汗法; 2、吐法; 3、下法; 4、和法; 5、温法; 6、清法; 7、补法; 8、消法。

      上医治未病,史料记载,有这么一个古代名医扁鹊论医术的故事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哪一个医术最高?”扁鹊回答:“长兄最佳,仲兄次之,我最差魏文王接着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能说明白些吗?”扁鹊答:“我长兄治病,是在病症还未表现之时就把病治好了我仲兄治病,是在病情初起时就把病人治好了,所以他的名气也不大,只有本地人才知道我扁鹊治病,是在病情严重后才治,一般人见我下针放血,用药教药,割肉切骨,动作颇大,就认为我医术很高明,我也因此而闻名于天下其实,比起我长兄与仲兄来,我的医术是最差的故事的要义: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已病,下医治大病《素问·四气调神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素问·刺热篇》:“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灵枢经·逆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黄帝内经》,“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消未起之患,治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 论治未病主要从养生防病和欲病早治着眼,所著《千金要方》中载有一整套养生延年的方法和措施,很有实用价值。

      《唐代医家孙思邈》,叶天士对于既病防变研究颇深,他在《温热论》中指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温病属热证,热偏盛而易出汗,极易伤津耗液,故保津护阴属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之举,对于温病是控制其发展的积极措施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保津液和防伤阴,其实与叶氏“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之意吻合,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清代温病医家》,警惕:生活方式与重大疾病,饮食 起居 运动 工作 心理,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风 高血压、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颈椎病、慢性胃炎等,,很多疾病的发生: 先天遗传(占20%) 后天的生活方式(饮食,起居,情绪,压力…) 周围的大小环境和社会,可以避免,难以避免,预防 养生,治疗,,,,主要和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现代白领:不良的生活方式,作息时间不固定 生活无规律 长期吸烟 过量饮酒 长期伏案工作 缺乏锻炼 过度安逸 过度疲劳 饮食不合理 精神压力过大,要改改啦!,什么是养生的基本大法呢?,《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黄帝内经》说: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饮食养生,春气温,春发散,祛阴寒以助阳。

      夏气热,夏阳张,重祛暑以醒脾 秋气燥,秋收敛,宜养阴多食酸 冬气寒,冬闭藏,多滋补固元阳精神养生,《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春三月“以使志生”,保持心情愉悦,轻松豁达 夏三月“使志无怒”,宁心安神,保持愉快不怒 秋三月“使志安宁”,神气内敛,志意安宁内守 冬三月“使志伏匿”,控制情绪,情志沉静不露,情志相胜疗法,医案一:一女子病不食,面北卧者半载,医告术穷,翁诊之,脉弦出寸口,曰:“此思男子不得,气结于脾故耳叩之则许嫁丈夫入广五年翁谓其父曰:“是病惟怒可解,盖怒之气击而属木,故能冲其土之结,今宜触之使怒耳父以为然翁入而掌指面者三,责其不当其有外思女子号泣大怒,怒已进食,翁复潜谓其父曰 :“思气虽解,然必得喜,则庶不再结乃诈以其夫有书,旦夕且归,后三月,夫果归,而病不作情志相胜疗法,医案二:《愚庐随笔》载:“孙姓童, 一日游寺观, 见神像有须, 试拔之, 得一茎, 归告其母母信佛, 吓之曰:‘今夜神必来捕汝, 其慎之’童信其言, 恐惧万状入夜果寒热剧作, 延某名医往诊, 医询得真情, 因谓之曰:‘神像泥塑者也, 拔一须无碍也’童不信,医佯为愤怒, 谓童曰:‘我往拔以示汝’, 旋返, 出须示之, 童遂悦服。

      翌日热降病愈, 其实医生示看, 乃猪鬃也情志相胜疗法,医案三:杨贲亨治一贵人,患内障,性暴躁,时时持镜自照,计日责效,数医不愈召杨诊,曰: 公目疾可自愈,第服药过多,毒已流入左股,旦夕间当发毒,窃为公忧之既去,贵人旦夕视左股抚摩,惟恐其发也,久之目渐愈而毒不作贵人以杨言不验,召诘之对曰:医者意也公性躁欲速,每持镜自照,心之所属无时不在于目,则火上炎,目何由愈? 故诡言令公凝神于足, 则火自降, 目自愈矣 运动养生,春季:散步、快走、慢跑、骑单车、荡秋千、春游、 放风筝 夏季:游泳、慢跑、健走、日光浴、空气浴、 冷水浴、划船 秋季:登山、冷水浴、健身床操、养肺按摩、晨练、 八段锦、五禽戏、小球类运动 冬季:长跑、冬泳、跳绳、踢毽子、滑冰 四季:跳操、拳操(太极拳剑、木兰拳、咏春拳)、跳舞、 瑜伽、跆拳道、小球类运动,药物养生,因时而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季:饮茶-新茶 夏季:冬病夏治 秋季:润肺润肠 冬季:冬令进补 一年四季:药膳、药酒,—膏方、药酒、药茶,膏方、药酒、药茶具有祛病除疾、滋补强身、抗衰益寿的功效,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应该在民众间加以宣传、普及,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强盛作出贡献。

      定期体检,既病防变: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逍遥丸,痛泻要方 病退防返:死灰复燃 病已防遗:中风后遗症 病愈防复:肿瘤、内分泌、代谢疾病,课后复习思考题 1、 神的临床表现特征有哪三个方面? 2、病色(白色、黄色、赤色、青色、黑色)的临床意义 3、舌色:淡红舌主何证?淡白舌主何证?红舌主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