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9第九章 社会动机.ppt

68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50690820
  • 上传时间:2018-08-1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49.50KB
  • / 6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九章 社会动机一.社会动机概述二.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三.成就动机四.社会动机理论第一节 社会动机概述一.社会动机的定义及其分析(一)社会动机的定义社会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社会动机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活动性,而是选择性二)社会动机的复杂性1.动机与行为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个体的行为往往同时受到多种动机支配;2.个体明确表示的动机往往不是真实的;3.实际起作用的动机与本人明确意识到的动机往往不一致;4.无意识动机是存在的二.动机由需要所激发(一)个体的生理及心理需要个体在生理上有对食物、水、氧气、排泄以及避开外界有害刺激等的要求,在心理上有对友谊、自尊心以及求和等的追求,这些需求与追求就是需要或需求一)个体的生理及心理需要默瑞(1938)研究个体的需要,把人的需要分为两大类,一为生理需要,即个体内部维持生理功能的物质要素(如水分与食物)消耗到某种程度时即构成的缺乏状态;(一)个体的生理及心理需要另一为心理需要,指在生理需要(维持个体生命)以外的一切需求,他列举了28种心理需要如获得、保持、秩序、优越、成就、防卫、支配、自律、攻击、屈从、帮助、游戏、求知等。

      二.动机由需要所激发(二)需要缺乏而激发动机当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内部就会处于一种焦虑状态,这种心理上的焦虑就成为一种刺激作用于自身,变成一种推动力量,这种力量也称内驱力二)需要缺乏而激发动机个体受到内驱力的作用,从而导致某种行为的发生,于是其需要得到满足即需要激发动机,动机推动行为,然后又引起新的需要,进而激发新的动机,最后又推动新的行为二)需要缺乏而激发动机需要激发动机,必须当需要指向某个特定目标或对象时,才能激发起相应的动机动机由需要激发,具有一定的对象,有时人们的潜在需要在某些场合下,仍然可以作为其行为的动机而发生作用三.动机与活动效率心理学中,关于动机和活动效率的关系有两种理论,一是内驱力理论,认为两者呈线性关系,即动机、驱力、唤醒水平提高,活动效率也相应提高三.动机与活动效率另一是倒U型理论或称耶基斯——多得森定律,认为两者呈曲线性相关研究发现,两种理论都相对正确,主要取决于活动的性质和类型三.动机与活动效率时蓉华(1989)一项关于激发学习动机的实验研究,得出动机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结论可以认为,人们有许多潜在力量尚未被激发出来,这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三.动机与活动效率有调查表明,按时计酬的职工一般只发挥了20%~30%的能力;研究显示,职工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则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

      这说明其中有50%~60%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激发动机得到递增第二节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一.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概述(一)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于活动本身感兴趣,活动能使人们获得满足,是对自己的一种奖励与报酬,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一)内在动机布鲁纳(1985)指出,内在动机由三种内驱力引起:一是好奇的内驱力即好奇心,二是胜任的内驱力即好胜心,三是互惠的内驱力二)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由活动以外的刺激对人们诱发出来的推动力,它不是由对于活动本身产生兴趣而产生的动力三)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缺一不可事实上,上述两种动机缺一不可,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对个体行为发生更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通过表扬与批评实现对人们行为的调节与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引发内在兴趣促使人们行为更加自觉三)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缺一不可个体获得成功的方式来源于不同的动机莱维特(1983)通过研究提出了一个模式,这一模式包括三种不同的取向:(三)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缺一不可1.内在取向模式,是由内在动机所激发出来的行为人们喜欢任务的要求和挑战2.竞争取向模式,是由外在动机所激发出来的行为人们不仅想成功,而且想胜过他人3.权力取向模式,也是由外在动机所激发出来的行为。

      人们试图控制别人,操纵整个环境二.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的强度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之间,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相互排斥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狄西研究认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并不是简单相加的问题,而高度的外在动机会妨碍高度的内在动机三.内在动机与创造性西蒙(1987)指出,动机最主要的功能是控制注意活动,若是一心一意地追求一个外部目标,就不可能探索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也就难以有所创造三.内在动机与创造性另一学者西克塞林米哈利(1987)确切地描绘了在强烈的内在动机下对工作聚精会神的极端状态,一种对知觉场的收缩,一种对手头工作的全力以赴三.内在动机与创造性布鲁纳(1959)认为奖优制度充满着竞争,可能会取得成绩,但可能束缚了创造力的发挥总之,外在动机将会减少探究、思索以及创造力的发挥四.影响内在动机的因素狄西还进一步提出了削弱或增强内在动机的主客观因素主要有奖励、自我控制与自我决定的影响、外部动机施加者的行为特征一)奖励奖励有两种不同的功能:一是控制功能,二是信息功能如果对工作加以物质奖励,则意味着外部控制,内在动机将受到伤害;如果对工作进行评价性奖励,则代表着能力信息,就可以加强内在动机可见奖励对内在动机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

      二)自我控制与自我决定的影响当人们的自我控制、自我决定的力量增强时,内在动机也会增强即一个人认为自己有能力做某件事情时,其内在动机就比较强,反之,就比较弱三)外部动机施加者的行为特征众多的研究探讨了双亲行为与子女内在动机的关系艾曼贝尔(1987)指出,当父母感到很自信,不太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与自己的地位相一致时,他们的孩子内在动机比较强烈,较有创造性三)外部动机施加者的行为特征有研究发现,具有高创造性的男生他的母亲是比较开放的可见,双亲作出的具体针对子女的行为,对子女的内在动机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教师愈是控制学生,学生的内在动机愈被削弱 (三)外部动机施加者的行为特征艾曼贝尔强调指出,大量的证据表明,凡是有可能发展子女内在动机的双亲,都具有这些特点:较少权威主义和限制、鼓励子女独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往较注重理性三)外部动机施加者的行为特征狄西指出,人们内在动机的强度与个体的心理因素、当时的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外部动机施加者的性格因素等有关第三节 成就动机一.成就动机的概念(一)成就动机的定义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希望从事有重要意义,有一定困难,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一)成就动机的定义默瑞是最早有系统地提出成就需要概念的学者:成就需要是个体为完成困难的工作,为操弄、控制,或组织事物、人或思想;为尽快独立地做好;为克服障碍而达到高的标准;为超越自己;为超越且胜过别人;以及为使得个人的才能透过成功的学习而增进自我尊重的一种欲望即成就需要是指个人想尽快地且尽可能地把事情做好的一种欲望或倾向一)成就动机的定义麦克利兰是第一个全面系统地研究成就动机的人,他认为成就动机是个人在做事时与自己所持有的良好或优秀标准相竞争的冲动或欲望成就动机对个体的活动效率有重要影响二)高成就动机者的共同特征一般而言,高成就动机者具有下列特征:1.往往愿意接受具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任务;2.非常想知道自己活动的成果;3.常常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工作,并创造性的完成任务; (二)高成就动机者的共同特征4.对自己做出的决定高度负责任;5.往往选择那些有能力的人合作共事据上述分析可以认为,不具有高成就动机的人,即使工作本身具有很多价值,一般是不愿意做没有把握的工作三)成就动机与社会经济发展麦克利兰(1953)指出,成就动机是在一定的社会气氛下形成的他认为,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形成了成就动机的氛围,将有利于青少年儿童成就动机的提高;人们的成就动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成就动机的理论发展(一)机械取向的研究机械取向的学者大多把个体看作是一个被动的有机体,个体成就行为背后的动力主要取决于外界刺激一)机械取向的研究机械取向的研究途径所要探讨的主题大致有下列几个方面:①成就动机(或成就需要)的内涵或特征;②影响个体成就动机的形成及成就动机强弱的因素,以及与成就动机有密切关系的先决条件;③成就动机与成就行为之间的关系一)机械取向的研究阿特金森等人采取一种较为广义的观点,认为成就动机是一个多向度的或多成分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追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个因素认为成就动机高的人希望成功的倾向就强烈一)机械取向的研究追求成功的人更能接受困难的工作,且能坚持做得更好;而避免失败的人在选择工作时常不切合实际,承担工作任务要么跟更难或更易在工作失败之后能否继续坚持,阿特金森指出了人们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二)认知取向的研究自1970年代开始,有关成就动机的研究进入认知取向的研究途径这一取向的学者基本假设是:人是主动且具有分析能力的;人会主动地寻求信息、组织信息、探索信息的意义二)认知取向的研究以韦纳为主要代表,他们强调认知活动中个人对于成败的归因过程才是决定及影响个人成就行为最重要的关键因素。

      这些学者也相当重视在整个行为过程中,个人所处的环境、个人的行动以及个人的行动结果对其成就行为的影响三)成就动机的本土化研究余安邦与杨国枢(1987)从本土化立场出发,建立了一个成就动机的理论模式,将成就动机区分为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个人取向成就动机两种类型三)成就动机的本土化研究社会取向成就动机是指个人想要超越某种外在决定的目标或优秀标准的心理倾向,而该目标或优秀标准的选择主要决定于社会三)成就动机的本土化研究个人取向成就动机则是一种个人想要超越某种内在决定的目标或优秀标准的心理倾向,而该目标或优秀标准的选择主要决定于自己个人三.成就动机的训练麦克利兰认为,人们的成就动机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的,但首先应训练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如自信心、独立性、自我实现需要等另外,对成年人来说,成就动机的训练还取决于本人自愿的程度一)个体早期独立性的培养麦克利兰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与其早期的独立性训练有关温特勃特姆(1953)研究儿童独立性的培养与其成就动机的关系,结果发现:(一)个体早期独立性的培养孩子成就动机高的母亲认为,儿童应该很早开始独立地生活;而孩子成就动机低的母亲则认为,儿童应该受到一些限制,不该太早独立活动。

      结论是儿童有无独立性,与其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有独立性的儿童,其成就动机也高上述研究表明,儿童是否具有独立性,是否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与其父母的特点有关二)成年人的主动配合关于成年人成就动机的发展,是许多心理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他们一致认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以培养,如心理治疗、团体咨询、敏感性训练及教育等麦克利兰研究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成就动机,认为成就动机培训的前提是个体本身的自觉性二)成年人的主动配合总之,影响个体成就动机的因素有很多,宏观上有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微观上有个人的成长经历、教育程度、个性特征、以及个人对自己水平能力的估计、对成功或失败概率的估计、对目标的独特吸引力和实现目标所需要承担风险的评价等二)成年人的主动配合此外,社会动机还有亲和动机、权力动机亲和动机是指个体害怕孤独而愿意和他人在一起,或者希望加入某个群体的动机权力动机是指个体要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的支配地位,从而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动机第四节 社会动机理论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马斯洛理论的基本思想1.人的本性马斯洛从认知观点出发,肯定人的行为的意识性、目的性与创造性,强调人与动物的差异,注重人的价值和人的特殊性。

      他认(一)马斯洛理论的基本思想为社会文化对人有影响,但人本身的内在力量尤为重要,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的价值体系起着一种促进作用马斯洛相信,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倾向一)马斯洛理论的基本思想2.研究人类的优秀者马斯洛提出要研究格外健全成熟的人他称这些人是人类的一部分,是“不断发展的少数”,认为通过对这些人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对于人及其潜力能有更深刻的认识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马斯洛认为人有许多基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