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高考文言文板块及重难点题型分析.ppt
53页上海高考文言文专题及重难点题型分析---从2018年一模谈起--七宝校区 王林晓晓导入:何故学古文1.如果有一天你觉得自己很失败 ,你是否会想起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当你和爱人看太阳落山,你是 否会想起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文言文高考比值序号试卷结构分值占比 1积累运用106.67% 2社科文阅读1610.67% 3文学文本阅读1610.67% 4诗歌鉴赏85.33% 5文言文阅读3020%/37.5% 6写作7046.67%2017年文言文(一)得分率2017年文言文(二)得分率52.3%2017年上海考试手册——古诗文阅读1.理解维维度(1)理解词语 、句子在诗文中的含义 (2)理解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3)用现代汉语 翻译句子4)筛选 、整合文中信息5)概括部分或整体的文章内容6)概括对象特点、文章主旨、思想观点7)概括结构特点,梳理行文思路 2.运用维维度 (1)运用语文知识,依据语境、内容,进行 断句、排序、判断等2)分析词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析所用材料、方法的作用4)分析各部分间的关系5)分析作者的情感、写作的背景和意图6)分析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综综合维维度(1)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 (2)评价作品的艺术 特色4)赏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和句子5)赏析作品使用的手法 (7)探究作品内涵,形成自己的见解近四年高考文言文(一)阅读年份标题体裁字数分值/题量测量目标2015 《梁彦光》(选自《隋书》)人物传记类51818/5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言句子 3、运用汉语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4、概括文章内容 5、概括文章内容2016《羊祜传》(选自《资治通鉴 》)人物传记类54018/6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言句子 3、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5、概括文章内容2017《李大亮传》(选 自《旧唐书》)人物传记类49918/6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言句子 3、运用语文知识,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断句 4、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5、概括文章内容2018 (春 考)《桑虞传》(选自 《晋书》)人物传记类42918/6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言句子 3、运用语文知识,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断句 4、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5、概括文章内容真题分析总结:(1)纵观近十年真题,文言文一的选文及题型基本比较固定,皆为官员人物传记类文本,以正面形象示人;所选朝代最早是汉,最晚是宋;字数在450--550字左右;大多选自二十四史;(2)从考查的题型及考点来看:文言基础知识侧重(实词解释4个、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古今异义、通假字、句式、句子翻译);(3)对于人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分析人物某些行为的原因等;另外还会个别涉及到对人物主要事件的概括4)筛选整合信息题型:还是侧重对文意的理解,也是在变相考查对句子的翻译2018年高三一模题型分析(14个区县/17年秋考/18年春考)序号体裁题型分值频率1人物传记类300实词解释416次2人物传记类18虚词用法和意义39次3人物传记类写作意图41次(普陀)4人物传记类人物心情概括22次(17秋考/崇明)5人物传记类文本内容分析理解(全国卷)2-31次(徐汇)6人物传记类人物品质性格3-415次(浦东除外)7人物传记类翻译5-616次8人物传记类断句2-312次(普陀/崇明/奉贤 /青浦除外)9人物传记类推断想象3-41次(奉贤)10人物传记类原因分析概括24次(浦东/虹口/闵行/ 春考除外)11人物传记类句式考察2-31次(金山)12人物传记类句段作用3-42次(杨浦/闵行)13人物传记类文本信息筛选概括31次(青浦)14人物传记类段落删除题型3-41次(杨浦)高考文言文的分类—人物传记类a.内容: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
文章思想性强,突出人物优秀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既符合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 育意义 b.文体: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一人多阶段多事件” c.选文范围:主要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新五代史》、《新唐书》《晋书》、 《资治通鉴》、《元史》、《明史》等 d.行文规律 1、简介人物基本情况 启示:(1)整理关于官职及其任免升降的词语(2)整理关于年号的词语 2、人物主要事迹 为人处世、为官或者为文、为艺术情况 3、对人物的评价 直接评价——如:xx曰,表示性格的词语间接评价——从感情色彩上看作者的态度阅读四个关注:人物、官职、事件、品格纪传类文本阅读思路三部曲(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1.姓名、字号;2.籍贯;3.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 状况,及祖父 、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 健在等情况;4.学识;5.性情:会出现一些关于传主的人物性格 词语 ,可以结合起来进行人物品质题 的作 答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 ,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学识、 性情纪传类文章阅读思路三部曲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 下内容:1、时间时间 ,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 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的标志是:①. 年号+初,如:乾元初;②.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 年;③. 年号+中,如:天监中;④.年号+末,如:建安 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2、人物:传记 人物为谁 ?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3、职官: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搞清楚他任何职 ?几度升黜?4、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 ?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特别注意是 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 、结果,以及人物处 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馈与效 果,得到的评价等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 督荆州诸军事(官职),镇南 夏(地名),甚得江汉之心, 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 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 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 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 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 而颇以渔畋废政。
尝欲夜出, 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曰:“将军 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 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 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 之,此后稀出矣纪传类文章阅读思路三部曲(三)人物的性格归纳人物的性格品质 就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作者的直接评价2、注意对其治学、为人处事或生活作风所作的简 评性语言,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而题目 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 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如:孝谨、清正等;3、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 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人物的性 格特点和道德品质基本上每段为一个语意聚合 段,通过一件事或者几件事来集中表现人物某种 品格因此,分析人物品格是要从主要段落中的 人物言行以及他人对主要人物的态度总结!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 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 ,率部曲而降羊祜让邓香 归降宽厚待人常见题型(一)——实词2015年(1)当兴吾宗 (2)其俗颇质(3)臣自分废黜 (4)聪令有闻者(1)振兴(2)质朴(3)料想(4)美好2016年(1)博学能属文( ) (2)祜独安其室( )(1)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A.侵占 B.侵犯 C.侵害 D.侵袭(2)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 )A.结交 B.连接 C.往来 D.沟通(1)连缀,写作(2)安 (1)A (2)C 题型考查形式: 1、一般考查四个实词解释,但 近两年多以选择题2个和实词解 释2个出现,难度系数有所降低 。
2、选择的实词多以常见的、较 好区分的实词为主,但也会有一 些比较偏僻的实词因此多注意 通过语境推断去理解,平时也要 加紧对实词的积累备考策略 复习实词注意点:1.根本:课内外迁移、多读以培蓄语感(莫本末 倒置)2.技巧:推断词义(针对一难或未掌握词)(1)【阝】(右): 与城邑有关如郎:春秋 鲁国邑名《礼记·檀弓下》:“战于郎 ”鄙:远邑郭:外城2)【阝】(左):由“阜”(fù)字变形而 来阜”字本义为土山多与山地、地形 、台阶相关,如阿:大丘陵除:授予…… 官职陟:登高,引申为奖赏、晋升3)【彳】:小篆字字形象“行”,象纵横相交 的十字路与行走和道路有关如循:顺着 ……走《左传》:“循墙而走徐:慢 走常见题型(二)——虚词2016年,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今君乃亡赵走燕 B.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 /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D.人臣树私则背公 /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备考建议:推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从判断所给的虚词的词性或者说虚词的性质是否相同入手。
例如语气助词在疑问句末助疑 问语气,在感叹句式句末助感叹语气,与全句的句式和语气息息相关 (2)要有句位感,辨明虚词在文中的位置,确认它在句中的作用例如“也”在句末助判断、陈 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到舒缓预期的作用 (3)从解释虚词的“意义”中走出来对虚词的考察一般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者不同的一项是”这种题 型,考生往往注意到了意义而忽略了用法,其实意义是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所做的解释,统一 意义可有不同的表述意义完全是源于用法而生的,辨析时可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只有这 样才能化繁为简根据高考考纲常见的虚词共有 以下18个:而、何、乎、乃、 其、且、焉、也、以、因、于 、与、则、之、所、者、然、 乎 其中“因、以、于、则、之、 乃、且、”尤受高考命题人青 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 面孔” (以课内文句子为例,和所考 句子比较)常见题型(三)——翻译2015年,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 于孔子庙 (5分)滏阳有个叫焦通的人,侍奉父母礼数缺失,被堂弟控告彦光没有判他罪,把他 带到州学,责令他在孔子庙观看效法评分说明:“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 孔子庙”为6点,1点有错误扣1分,扣到0分为止。
2016年,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 饮以醇酒,使不得言每次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出战,不用偷袭的方法将帅中有想进献诡诈计 谋的人,(羊祜〉就拿出美酒让他喝,使他说不出口题型特点: 1、考查学生的综合文言文能力,包括实词、虚词的意思, 特殊句式等 2、以扣分方式为主,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因此得分 率并不高1)翻译原则必须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忠于原文、灵活翻译2)辨析句式特点,保持原文造句的特点特殊句式:一是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要译成现代汉语相应的判断句、被动句、疑 问句;二是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倒装句要顺过来固定的句式:比如“无乃——乎”“孰与——”等,这样的句式我们在翻译时其实是有相对固 定的语言组织方式的,在考试解答问题时,我们需要翻译出来此类句式的特点3)借助前后语言环境,深入理解文句内容有些文句,仅靠分析句子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跳出文句,综观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