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教案.doc
4页课题序号15授课班级授课时数2授课形式授课章节名 称群英会蒋干中计使用教具教学目的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课文的结构特色2、把握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理解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特点之间的关系3、体会描写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重点把握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理解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更新、补充、删节内容课外作业学习指导用书及课后练习教学后记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一、《三国演义》与“赤壁之战”: 1、《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善于借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表现封建统治集团之间,以及各自内部复杂而尖锐的矛盾斗争这部书写战争极为出色,它以人物为中心,把斗智斗勇的描述结合起来,着重表现作战双方战略战术的运用、力量的对比、地位的转化,从而揭示出决定胜负的原因,使大小战役在作者笔下显得千变万化,各具特色,毫不雷同其中以赤壁之战写得最好作者不仅善于此起彼伏、一浪高一浪地组织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蒋干中计、草船借箭等等引人入胜的情节,个性鲜明地塑造人物,错综交织地表现曹操和孙刘敌对双方以及周瑜、孔明之间的矛盾斗争,还善于在紧张的斗争中,忙里偷闲,用抒情笔调点染庞统挑灯夜读、曹操横塑赋诗等悠闲插曲,相映成趣、有张有驰地逐渐将故事推向高潮。
2、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个著名片段 “赤壁之战”处于攻势的一方是曹操曹操在扫平北方的军事势力后,挥戈南下,打算消灭刘表、刘备、孙权,以便统一全国这时正好刘表病死,他的小儿子刘琮向曹操投降曹操使得了荆州,并任命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训练水师,准备顺江而下,扫平东吴赤壁之战”处于守势的一方是东吴东吴的不少官员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无心应战,力主投降出使到东吴的诸葛亮舌战群儒,驳倒了主降派,使孙权坚定了迎战的决心孙权任命坚决拒曹的周瑜为都督,率兵抗曹周瑜认为敌我双方的兵力虽然悬殊很大,但曹操渡江犯了兵家大忌,“素不习水战”是他致命的弱点周瑜就用心研究如何抓住对方的弱点击败曹兵正好这时周瑜幼时的同窗受曹操之命前来劝降,周瑜就来个将计就计,诱使蒋干带回一封假信,借曹操之手把曹操军队中谙熟水(军)战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杀死,使曹操失去了指挥水战的得力将领这就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 1、故事的开端(1——3段):周瑜决定除掉蔡瑁、张允二人 ①周瑜的这个决心是何时下的? 确:是窥探曹军水寨之后下的。
②文中为什么要先与毁书斩使和两军夜战三江口这两个环节? 确:因为这两个环节与周瑜窥探曹军水寨有着连环的因果关系 由于周瑜毁书斩使,遂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军在三江口战败,遂有蔡、张二人操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整治水军得法,吸引周瑜来探,才促使周瑜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如果课文不从周瑜毁书斩使迭起,而从周瑜决心除蔡、张二人迭起,就显得突兀,也不是以显示周瑜除蔡、张二人在战略上的意义 2、故事的发展和高潮(4—8段):周瑜巧施反间计,蒋干中计 这一部分层次分明地描述了周瑜定计、用计,蒋干中计的经过 (1)蒋干来访,周瑜定计(第4段) 起先,周瑜只是决心除掉蔡、张二人,具体办法未定曹操手下的蒋干来劝降,周瑜一听说蒋干来访,机敏地定下反间计,利用这个说客去实施2)大会群英,制止说降5、6段)蒋干是来劝降的,周瑜却不让他有开口的机会,一见面就点击蒋干是“为曹氏作说客”而来的,使之“愕然”;接着又大摆筵席,明令“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在宴会上,周瑜佯醉,极力显示自己在东吴的显赫地位,进一步绝了蒋干劝降的念头3)入帐共寝,蒋干上钩(7、8段)席散,周瑜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
按既定步骤,先让蒋干偷去假密信,又让蒋干听到假梦话,再让蒋干窃听假密报蒋干在说降无望之后,意外地得到了“蔡瑁、张允结连东吴”的“绝密”证据,如获至宝,连忙潜逃,回去报功这个场面并不热闹,而周瑜用计,蒋干中计,矛盾达到高潮 3、故事的结局和尾声(9-11段):曹操中计,杀了蔡瑁和张允周瑜为计谋实现而高兴课文选自“细作探知”这一段作为尾声,情节才完整周瑜大喜曰:“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矣周瑜这话与开头他所说的“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呼应,充分反映了周瑜对除掉蔡、张二人的的高度重视因为此二人代表了荆州水军的优势,乃周瑜所患;曹操南下之后要东征,失去这个优势就转化为劣势曹、吴之间这种优劣势的转化,对于随后的赤壁大会战曹败吴胜的结局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四、分析人物形象:本文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描写人物的言谈举止、章容笑貌,突出刻画了周瑜以及蒋干、曹操的形象周瑜定计、用计,蒋干中计,曹操也上了当,三个人物的不同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得到栩栩如生的表现 勇敢善战 三江口初捷的布置指挥 周瑜:足智多谋 反间计的实施过程缜密周到 年轻潇洒,豪爽自信 酒席上舞剑,作歌狂吟,接待蒋干 时的内紧外松,几次大笑 蒋干,是一个愚蠢而又自作聪明的幕傣。
他自以为“与周郎同窗交契”,能凭三雨不烂之舌说降周瑜,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来江东时“昂然”之态说明他盲目的自信在周瑜施计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步步走进圈套,还自以为得计 曹操:是一位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刚愎自用,骄傲轻敌、自恃“率兵百万”而不重视水战劣势,他生性多疑,对降不信任,不重视,以致后来会一时上当他急躁而奸诈,因急躁,会错用蒋干;因奸诈,知错不认错,还要寻找借口 五、读下边两段话,你觉得周瑜的“思”、“言”有什么联系从中可以看出周瑜怎样的性格 1、瑜思曰:“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 2、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 确:“思”、“笑”、“言”一为心理描写,一为情态描写,一为语言描写,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周瑜在“暗窥水寨”后,发现了破敌的契机,他抓住这一契机,“思”出破敌之策,可见周瑜作为一名军事将领,有很高的才智闻干至”而笑,是看透了蒋干来意的自得之情和来得正合吾意(指上面“思”的内容)的喜悦之情的流露但周瑜事先并不知道蒋干要来,却能“言”出如此如此,由此可见周瑜的韬略。
总之,“思”是决策,是根本,“笑”是“思”的外露;“言”是实现“思”的具体途径 六、联系课文说说“如此如此”的具体内容,想一想这短短一句话在课文的情节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确:包括下文的众将官迎接,大会群英,显示实力,制作伪节,安排江北来人,放窃书的蒋干出营等情节 作用:对反间计的安排,起悬念作用 七、帮助学生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确: 1、在事件的叙述中作者用白描手法简略交代 2、以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表现 3、细节描写(如周瑜佯醉呕吐;周瑜假喝“低声”,便唤“子 翼”;蒋干窃听等) 4、气氛烘托(如对曹军水陆军营的气氛描写,蒋干盗信时的 紧张气氛设置等 5、用对比、映衬的手法。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