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经验转载]财会人的职业发展之我见——外资企业vs.内资企业资料.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05600776
  • 上传时间:2024-02-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05.47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经验转载] 财会人的职业开展之我见——外资企业vs.内资企业 2021-6-3 10:29 阅读(9560) · 赞(107)赞(107)赞(107)赞(107)· 评论(6)· 转载(1765)· 分享(5063)· 复制地址· 举报· 更多上一篇 | 下一篇:另类解读三张会计...      每天都能看见职业规划版里充满着财会人的各种迷茫、各种offer的选择、各种职业开展方向的不同理解…… 可是不管主帖还是回帖大多各执一词,鲜有体系化和理由充分的论点本人是视野新人,不确定以前有没有较为详尽的介绍和经验分享,故在此根据自己的过往经验和见闻,对大家常提出的几个职业规划问题分享下我的见解〔或许有些观点以前在对某些坛友的回帖中已有提及〕,希望对有这些职业困惑的朋友〔特别是财会领域的职场新人〕有所帮助,也欢送不同意见者讨论补充另外,本人属理工科大学非财会专业毕业后半路入行,实属非科班出身的财会人,故文中见解如有偏颇敬请指正关注更多的会计人知识〔请点击这里〕              〔1〕    在视野论坛里的,相信绝大多数是从事财会类专业的人才从毕业生就业方向来看便知,假设不包括创业的话,财会人才大多去往以下单位:企业〔包括银行〕、事务所、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财政税务工商等〕。

      我从未在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任职,职业人脉圈内也没有在此圈的朋友,故无法做评价但我私以为,政府和事业单位在天朝根本属于体制内组织,故从职业开展角度讲,大约不用费心做职业规划了,国家已帮众卿规划好了 而企业无疑是财会人才就业占比最大者,所以就着重介绍不同企业的选择银行虽然也算一种企业,但鉴于其属于金融效劳行业的特殊性,故会计专业的人去银行工作很可能不局限于后台的财务会计部门,亦可能在前台业务部门和中台风控部门就职,所以职业开展道路相比照在企业财务部门更多样化由于我没在银行工作过,所以关于财会类人才在银行的职业开展路径还请其他有经验的坛友介绍补充本篇只介绍实业中企业的选择    前段日子见有坛友统计讨论去何种企业的人多,结论是外企雄踞榜首,但无人说得清为什么我在外企从事财会工作多年,时至今日,我认为“外企〞实在是个太过泛泛的笼统之称,很多非外企人和职场新人对它的认识是很模糊的,甚至连很多外企圈内人也不甚了了,原因就在于外企在字面上的含义和内资企业一样,只是所有制形式而已,而论其实质,实是三六九等,包罗万象就我的经验来看,外企不是简单地用欧美或非欧美、独资或合资〔合作〕、500强或非500强的标准便可区分高低的。

      据我的了解,在华经营的外企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    1、有外资无外管的单一实体公司    这类外企的特点是:更多地表达为有外商注资,而非外商管理    l 外方很可能不是一个实业企业,例如只是投资管理公司或控股公司多为外方投资或收购的外乡企业,目的或为转售或IPO后退出,或者与中国某企业合资〔合作〕经营的企业    l 视外资比例和外资方重视程度,总经理和财务总监或为外方所派,但其余高、中级管理团队及专业运营团队均为外乡,和内资企业无异    l 前身是纯外乡企业,无论是厂房、设备、信息系统等硬件还是制度、管理体系、业务流程等软件,都是外乡企业,外资方在这种企业中鲜有参与运营管理即使是外方派的总经理和财务总监,也多是起到监督运营的作用    l 外乡自主权很大,只要完成外方定的利润目标就可以了,至于业务与产品组合企业可自主决定,甚至还可自主研发    l 各职能部门日常的业务流程、工作方法、规章制度,以及员工绩效与薪酬管理政策,均由外乡管理团队自行决定    l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层面,可以自主决定用哪些第三方软件,或自行开发    l 具体到财会部门来说,会计科目、核算方法、税务、投融资全为外乡公司自定,给外方的只是调整了准那么差异的财务报表,和一些简单的管理分析报表,财务部门的职能与团队也由财务总监设计组建。

          2、具备外方管理框架的单一实体公司    这类外企在中国大陆大概是数目最多的,包括很多500强在内的集团公司都会在大陆注册多个这样的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运营实体    l 产、购、销等运营职能及财务、IT、HR等后勤支持职能齐全,但产品关键技术的研发职能大多不在中国〔外方认为是核心技术的东西〕    l 公司的管理团队中总经理和主要职能部门总监为外方所派,中基层管理岗多为外乡人士,当然如今很多公司也在做“人才外乡化〞,即除了总经理外的其他职能总监也日渐可见中国人了    l 对于经营场地、设备、信息系统等硬件,可能由外方筹建及初始化,也可能为子公司在投购前的实体拥有,或为中方合资〔合作〕方提供;对管理体系的软件,制度会推行外方的“集团政策〞〔Corporate Policy〕,业务流程外方视子公司成熟度或多或少会参与建设和指导    l 公司经营的业务〔产品〕、质量标准和工艺流程皆遵循母公司要求,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除去产品关键技术的研发在境外以外,有些公司的产品发布引进、市场调研之类的“产品管理〞的职能会放在外乡子公司,视母公司跨国经营战略而定    l 跨职能业务管理流程方面,外方不做硬性规定,但在业务流程中表达的内部控制活动,需要遵守满足母公司集团政策,特别是母公司集团属于上市公司的话还会有监管要求,例如母公司假设美国上市公司,其全球子公司都需满足SOX萨班斯法案和FCPA反海外腐败法案等。

          l 员工绩效与薪酬管理方面外方会参与制定政策,薪酬多实行“普涨〞制,这是和很多民企的不同之处然而普涨的薪酬会遵循绩效导向的原那么〔Pay Performance〕,故每年初每名员工都会有绩效目标〔Objective/Goal〕,和年终绩效评价〔Performance Review/Appraisal〕,具体的评价方式、计分档次、评估频率各公司不同,评价流程执行完毕后,员工分数不同,涨薪幅度不同    l 企业信息化方面,母公司一般会采用ERP〔企业资源方案〕系统,故子公司通常也被要求执行,但实施方案和上线时间会视子公司原有企业信息系统运转情况而定〔例如子公司是后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因此会出现母公司集团内在不同子公司用不同ERP系统的情况    l 具体到财会部门来说,大多会设置通用财务职能如会计、税务申报、财务分析、预算,但如司库、投融资、税务筹划等集团财务职能不一定在国内实体公司具体财务职能的岗位定编、人员招聘与解聘大多需向外方申请批准会计科目多采用集团内统一的科目表〔特别是与集团采用相同ERP系统的公司〕,核算方法遵循集团会计政策管理会计领域,需要向外方提交预算、预测、管理报告,视子公司规模、业务种类及中国市场在集团的重要性不同,与外方沟通汇报经营业绩的详细程度和沟通频率也有所不同。

          3、外企驻华代表处〔Representative Office〕    这样的外企在早期〔上世纪90年代〕还是很多的,现在也还有它主要表达为不从事实体运营业务,没有销售收入,仅仅是费用中心,在繁华地带的写字楼里拥有一个小office,和一二十个雇员职能以市场调查研究、维护客户关系、公关为主,兼具少量销售职能,在华的客户多直接进口该公司境外制造的产品因此无论是设备、场地、信息系统等硬件,还是运营管理体系、制度、业务流程等软件,都简单地很这类外企的存在,不见得是因为外方规模或名气小,我想或因中国市场需求量对外方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因属于偏门行业,或因行业壁垒高,或因中国外乡缺乏经营所需的技能和人才关注更多的会计人知识〔请点击这里〕                  代表处的员工绩效管理也很简单,薪酬是其最大的费用项,多为外方拨款后发放或直接从境外汇款至员工账户〔直接领外币薪资〕至于年度加薪机制如何我不甚了解,欢送有代表处经验的同仁补充    此外,代表处也有少量后勤支持性职能,包括财会和行政人事就财会而言,最少的只设一个出纳〔有可能由前台兼任〕和一个会计〔兼做报税和人事〕大点的代表处〔或因市场及销售职能多〕会有专职会计经理下辖费用会计和出纳员,会用集团指定的会计软件〔也可能属于ERP系统〕进行账务核算,不过准许用的系统功能和权限都极少。

          4、管辖多实体公司的外企总部〔Headquarter / HQ〕    顾名思义,这类外企在中国不是一个运营单位,而是一个管理机构,所以一般只有大型跨国集团才会有,为母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及管理多家运营实体所需而注册成立,常见的名称是XX〔中国〕投资这类外企总部在华大多集中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尤以京沪为多〕,所以立足在中小城市工作的童鞋们可以不用关心     遗憾我没有在此类外企总部工作过,其内具体的机构职能设计没有太多可以分享,仅就在圈内的所见所闻介绍一二所谓总部,在美国公司中或称为Infrastructure,也就是我们内资公司里的“集团〞职能,在子公司价值链上的主要运营职能如销售、制造、采购、订单履行与客户支持等,在总部大多可以找到直线对口管理部门当然,我也见过有的公司会把各业务线的销售职能也编在总部,而非与实体运营公司〔比方工厂〕编在一起但支持性后勤职能如财务、HR、IT等,在这类总部机构会有一些实体子公司没有的职能,例如CEO office〔类似内资企业中的“总经办〞〕,以及在第2类外企中提及的司库〔Treasury〕、融资等    需要指出的是,“总部〞也是一个相当泛的词,但凡凌驾于单一运营实体之上的任何区域级、国家级、业务单元〔BU〕级的各种管理机构均可称为“总部〞,不一定非要单独成立XX〔中国〕投资,有的总部职能是挂靠在中国某个运营实体公司的。

      这取决于外方对这个总部的责任定义,是管理中国的运营还是兼具中国区的投并购功能,是利润中心还是投资中心另外,这些航母级的外企有个英文通谓唤作MNC〔Multi-National-Company〕,即跨国公司的简称MNC除了多国经营以外,还有一个重要标志是多业务单元〔BU〕,内资企业里或称其为事业部因此,如通用电气这种多元化集团公司,在中国的数十个运营实体可能属于不同的BU,因此在其中国区总部之外,各BU还可能在中国有额外的BU总部,并有可能挂靠该BU在中国的某个运营实体,不另注册法人实体不同的MNC有不同的运营模式,所以总部的组织结构和职能设计也有不同,大致有区域/国家模式〔Country Model〕和事业部模式〔BU Model〕两类.    因此,豪无疑问,这类外企总部在众多“外企〞中可以说是机构最庞大和最复杂的,因此在MNC工作的财会人员的求职和职业开展道路与其他几类外企不同,因为你的岗位的责任跨度很可能要高于单一实体的同类岗位,日常工作沟通的对象也可能广泛得多具体的财会相关职能除了运营实体不具备的税务筹划、司库、融资、内审以外,也可能会有BU的财务分析、中国区的预算与管理报告等职能。

      另外,有的ERP系统运用成熟的MNC还会对日常运营交易的根底会计进行流程化整合设计,并在总部建立“财务共享效劳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进行中国区乃至区域/全球范围内所有子公司的会计记账例如当年的摩托罗拉,便几乎撤销了全球所有子公司的会计岗位,集中在天津的拥有200多名会计的共享效劳中心处理全球子公司的交易核算记得那时有人说,摩托罗拉此举为京津地区培养了大量会计人才〔2〕    介绍完这些五花八门的外企类型,只是便于大家在求职面试过程中怎么鉴别其实我更想谈谈对不同外企的选择,这可能对很多毕业后没在外企圈工作的人更有参考意义很多人想去外企,多为如下缘由:工资高、工作环境和在社会上职业形象都体面、可学的东西多、管理标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