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名人文明礼仪小故事.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38762713
  • 上传时间:2024-03-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94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名人文明礼仪小故事篇一:关于文明礼仪名人的感人事迹 关于文明礼仪名人的感人事迹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

      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篇二:文明礼貌小故事5篇 文明礼貌小故事5篇 1.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2.娇娇和妈妈去参加老同学聚会用餐时,大人们举杯换盏尽情地聊着,娇娇伸着筷子,看哪盘菜好吃就一个劲儿地挑着吃,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有人开了个玩笑说:“这小丫头真精啊!”妈妈听了简直无地自容是呀,在家里吃饭这不算什么事,姥姥每次做了好菜都紧着娇娇吃像三鲜虾仁这道菜,娇娇就专挑虾仁吃,姥姥还帮着她挑,直到把盘子里的虾仁挑得一个不剩,留下一堆黄瓜片,她才住手现在虽说到了外边,可习惯已经成自然了,这丢脸的吃相一时那里改得过来 3.某小区7号楼刘家与李家住上下楼,是一对冤家对头,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吵得邻里不安刘家的冬冬天生淘气,一两岁就调皮得很,整天在屋里折腾,穿着小皮鞋跑来跑去,玩具往地上乱摔李家的两口年纪大了,心脏又不好怕吵闹,听不得楼板叮咚叮咚地响,自然要去提意见可刘家的孩子淘气惯了,不但没改,反而越大越闹腾,在房间里拍球,跳绳吵得楼下整天不得安生李家人上门去说,刘家大人护着孩子,小冬冬在一旁做鬼脸,之后又蹦又跳闹得更欢。

      4.程门立雪的典故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5、4. 面试 给大家讲个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这些年轻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

      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老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哎呀,这些年轻人一听啊,捶胸顿足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他们说:“我们长这么大,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想想看,我们哪个家庭、哪个学校,经常进行这样的教育?翻东西,是儿童时期的一种习惯,是一种好奇小孩去串门,看到人家的抽屉,挨着个儿地翻爸爸妈妈下班了,孩子就翻爸爸妈妈的包但是,对儿童来说, 中国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 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 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 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 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 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 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