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政治经济学微观分析.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4506568
  • 上传时间:2022-05-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7.63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政治经济学微观分析    张月华Summary:政治经济学作为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本理论依据,彰显了马克思《资本论》的生命力与解释力运用政治经济学资本循环周转模型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堵点主要表现在:生产要素供给存在结构性不足,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有效性亟待提高;产业升级缓慢,产能过剩与供给短缺并存,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品质和效率亟待提升;低端产品过剩和高端产品不足并存,商品资本职能实现困难,扩大内需亟待落实打通堵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是经济体制机制改革的问题,其解决之道在于要在利用资本循环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政府对资本配置的导向作用Key:政治经济学;资本循环周转;经济双循环:F12文献标志码:A:1002-7408(2021)11-0054-05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对能否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畅通国民经济循环[1]厘清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采取切实手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也是学界关注的重点。

      本文基于政治经济学资本循环周转模型,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微观层面的分析,梳理出其中的堵点并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有益探索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基本依据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全面深入地考察了资本运动,提出产业资本循环与周转原理,从微观层面分析了资本职能转化的过程和前提条件产业循环和商品流通在市场上是交错进行的,资本循环与周转原理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的理论源泉、核心和基础在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一)政治經济学资本循环理论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理论依据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是货币资本循环,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A代表劳动力,Pm代表生产资料)其中第一阶段G—W和第三阶段W′— G′处于流通领域,产业资本在企业外部市场上流通,表明企业的生产过程受宏观经济环境制约第二阶段W…P… W′处于生产领域,产业资本退出流通在企业内部进行循环,资本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为了尽可能多地赚取利润,企业内部的生产组织极为高效,产出非常庞大,但其原材料购买和制成品销售则依赖于市场流通如果外部市场环境恶化,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则难以完成职能转化,现有的循环便可能发生中断。

      由此,马克思指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即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为了揭示资本循环与经济危机爆发之间的内在联系,大卫·科茨认为资本循环原理是分析经济危机的有效工具:“对于分析积累和危机的所有框架而言,资本循环无疑是最全面的框架,这个框架由马克思发明[3]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叠加新冠疫情暴发的不利局面,运用资本循环周转模型分析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微观层面上梳理国民经济循环中的流转堵点,有利于破除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障碍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遵循《资本论》关于产业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社会总产品交换与实现理论、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理论,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深刻阐释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机理[4](二)新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双向运动的客观条件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现实依据依据资本循环周转模型,经济双循环可以理解为资本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的双向运动,是两个方向的资本循环之间的互通互补内循环是我国不同经济领域、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产业循环,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均在国内市场进行,通过产业关联依次完成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转化。

      尽管我国是超大体量的新兴经济体,但仅靠内循环难以完全保持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外循环是我国企业基于本国优势产业,在外部国际市场上进行的产业循环,通过输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利用国际市场完成这部分资本职能的转化,进而促进内循环的连续性和高质量发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内循环是主导,外循环是内循环的必要延伸经济双循环是适应世界经济周期变化和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抉择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持续疲软,逆全球化浪潮不断兴起,迫使各国调整原有的产业循环模式,由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转变为向本国内部寻求发展动力,这标志着世界经济增长发生了周期性变化[5]2019年末暴发的新冠疫情更加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发展格局,全球经济面临深度衰退,经济发展本土化和区域化倾向加剧,各国产业循环更加趋向于国内市场我国经济经过近70年工业化的积累,特别是40多年来的高速增长,形成了超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和消费市场,因而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能够将依靠外需带动的增长转变为依靠内需拉动的增长,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施的时机已经到来构建经济双循环的客观条件蕴含于资本循环周转规律之中第一,外循环的客观条件是国际资本循环的需求。

      马克思深刻指出,资本的本质在于价值增殖,“货币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最片面、从而最明显和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产业资本的目的和动机——价值增殖、赚钱和积累——表现得最为醒目(为贵卖而买)”[6]70至今国际资本的本质仍然是获得剩余价值,这是经济外循环始终可以为我国所用的根本逻辑第二,内循环的客观条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全产业链的超大生产规模和巨量消费需求,以及广阔的国土面积和较大的地域经济差异,使得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都有着很大的回旋余地,为把内循环作为新发展格局的主体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第三,双循环统一的客观条件是我国产业链具有稳固的产业基础优势我国拥有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和高端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带动各种生产要素流入中国市场,在更多依靠自主创新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利用外循环解决高端制造业“卡脖子”的问题二、我国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堵点分析微观层面上资本循环在任何一个阶段的堵点都会影响到整个循环的连续性马克思指出:“资本的循环,只有不停顿地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才能正常进行如果资本在第一阶段G—W 停顿下来,货币资本就会凝结为贮藏货币;如果资本在生产阶段停顿下来,一方面生产资料就会搁置不起作用,另一方面劳动力就会处于失业状态;如果资本在最后阶段W′—G′停顿下来,卖不出去而堆积起来的商品就会把流通的流阻塞。

      [6]63我国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之后,市场消费需求结构明显升级由于供给体系的调整具有滞后性,供求结构脱节现象在高技术和高端商品领域凸显,并因国际经济周期变化和疫情的影响而加剧,接连形成了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流转堵点,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由此陷入困境,产业循环在一些经济领域受阻依据资本循环周转模型,能够从微观层面對此现象予以具体准确的分析一)要素市场存在堵点,货币资本职能转化难以符合资本有机构成比例购买阶段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执行货币资本的职能,在市场上购买符合资本有机构成的生产要素,即劳动力和生产资料(A和Pm),二者有机结合构成生产资本的物质形态后,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进入生产阶段如果所购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配比达不到资本有机构成的要求,货币资本则不能有效转化为生产资本,导致企业资本闲置、开工不足或低配生产,降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我国要素市场供给在两个方面都有结构性不足问题:一方面,市场上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反映了我国当前人力资源的构成状况,成年劳动人口的数量接近9亿,在总人口中占比达六成以上,其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量在两亿人以上[7]目前我国劳动人口数量仍居全球第一,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基础雄厚,但在实际用工市场上高端科技开发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不足,大学生就业面临困难。

      另一方面,生产资料供给存在结构性缺口我国物产丰富但资源利用率不高,部分资源高度依赖进口,资源短缺制约着相关产业的发展高技术要素产品短缺现象长期存在,是导致产业升级缓慢和高端商品生产不足的直接原因二)供给侧存在堵点,生产资本职能转化质量和效率不高进入生产阶段的劳动力在企业内部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生产,生产资本随之转化为商品资本目前在生产端存在的供给堵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的供给问题造成企业难以招聘到适合的员工,致使生产中科技研发受阻或生产加工水准降低,高端产品制造受限,出现产能过剩与产能短缺并存问题,难以适应消费升级时代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市场供给的堵点和原材料利用率不高,引起生产阶段出现产能闲置、成本和能耗较高等问题例如,我国铜资源需求量很大,但国内铜矿资源短缺,近年来铜矿资源进口不足使相关企业生产线闲置现象严重,类似的矿产资源供给不足现象在工业生产领域普遍存在众所周知,由于美国限制全球半导体产业向华为供货,导致麒麟系列芯片无法生产,对华为高端硬件出货影响巨大作为关键零部件的芯片短缺困局对诸多依赖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兴产业负面影响很大,高科技产业瓶颈严重制约着产业结构升级速度。

      三)商品市场存在堵点,商品资本职能实现中结构性困难严重在销售阶段,以待售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执行着商品资本的职能,商品是为市场而生产的,需要通过市场销售把商品资本重新转化为货币资本,收回投资和利润最终完成资本循环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循环过程就会发生中断,市场流通的情况限制着资本循环的速度目前我国商品市场供给和需求错位问题突出首先,消费市场规模超量且潜力巨大,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层次跨度很大,几乎涵盖所有高中低档商品,为各类企业的销售提供了市场机会,但客观存在的收入差距会导致消费人群实际购买力失衡进而造成部分商品销售困难其次,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销售渠道多元化发展且各种销售创新模式不断涌现,为企业销售商品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市场平台,但平台经济垄断、消费市场内卷的无序状况使部分生产企业获利较低、生存艰难,小微企业更是不堪重负,恶性市场竞争威胁着产业的良性发展最后,市场供需结构问题突出,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低端产品却过剩滞销,既无法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又造成企业库存积压,投资收回受阻资本循环三个阶段的堵点所累积的问题集中体现在销售阶段,解决商品销售难问题成为打通流转瓶颈的切入点。

      构建经济双循环的立足点是内循环斯蒂格利茨研究发现:“现在看来也许是令人吃惊的,但对本世纪的大部分时间而言,对外贸易水平相对于美国经济的规模来说都是如此之小,以至于在大多数情况下,研究美国经济的学者们可以忽略对外贸易的确,为了简化分析,他们把美国经济看作是一个封闭经济,或者是一个不进行贸易的经济[8]虽然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美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但美国经济一直主要是由内生动力推动的经济循环系统美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演变说明,大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根本动力,外源动力起辅助作用当大国经济发展到超大体量并开始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之后,技术创新和消费拉动只能依靠本国,经济发展要立足于国内经济循环的关联畅通,外循环只能处于从属地位,为内循环疏通堵点、弥补短板服务三、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路径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存在的堵点,从根本上说是我国经济体制机制改革缓慢的问题,是要处理好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关系问题打通堵点需要从资本循环的前提条件入手改革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循环三个阶段中对资本配置的引导作用一)立足内循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造有利于经济双循环的市场前提资本循环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要保持在空间上并存,另一个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要保持在时间上继起。

      空间上并存要求资本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停留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保持货币资本循环、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