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主题活动——我的家乡.doc
6页大班主题活动《我的家乡》 宜昌市国姿幼儿园 杜 敏设计意图: 《纲要》 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同时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目前,宜昌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公园、广场的建成,给人们创造了美的休闲、娱乐的环境人们正在为创建“绿色宜昌”而辛勤的劳工作着那么,老师应该教育我们的孩子们为我们的家乡做些什么呢?首先,应该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爱家乡因此,我设计了涉及语言、社会、艺术三大领域的综合活动《我的家乡》 孩子们从小生活在家乡这片土地上,家乡的一草一木已十分熟悉而当家长们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孩子们却只顾着玩而对家乡的变化、了解却很少教学活动《我的家乡》让幼儿了解有关三峡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培养幼儿喜爱三峡文化,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一:端午节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人们在端午节里的各项纪念活动。
2、能力目标——幼儿学习包粽子,分享快乐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活动准备: 环境材料资源准备——赛龙舟的flash、故事《屈原沉江》、各种口味粽子的幻灯片,粽叶和米,熟的粽子若干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吃过粽子、看过划龙舟的经验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划龙舟比赛、吃粽子的录象,回忆过端午节的情景 2、交流过端午节的感受,激发幼儿对端午节的兴趣1)你们和谁一起过端午节?开心吗?(2)你们觉得在节日里什么事情最有趣? (3)在端午节里我们要吃什么?干什么? 3、师幼讨论: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幼儿欣赏故事《屈原沉江》,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 交流分享,了解粽子,分享快乐 (1)出示粽子并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2)看粽子的幻灯片并提问:你们吃过的粽子是这样的,再看看老师这里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看包粽子的过程并提问:粽子有这么多的味道,真好吃啊,粽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介绍方法:先将粽叶浸湿,再一片片的叠起来,把米放在里面,在加上喜欢吃的配料,最后用绳子扎紧,放在水里煮熟就可以了。
5、教师小结:每年的5月初5,人们都会吃粽子,赛龙舟过端午节,最重要的是为了纪念我们古代的大英雄屈原,这是一个中国传统的节日,就像春节和元宵一样,只有中国人才有的节日 6、动手操作,品尝粽子 (1)老师已经闻到了粽子的清香,你们有闻到吗?想不想吃一个啊?粽子是用绳子扎起来的,怎样才可以吃到里面的粽子自己试一下! (2)幼儿吃粽子 (3)边吃边问问你旁边的小朋友,他们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延伸活动:幼儿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 活动二:三峡工程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看录像,让幼儿初步了解三峡工程有防洪、发电、航运、环保的作用知道大坝坐落在我们的家乡——宜昌2、能力目标——幼儿能用语句表达出对三峡大坝的认识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情感 ,使他们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的意识;活动准备: 环境材料资源准备——剪辑有关三峡工程的录像带(长江发洪灾——截流开始——截流成功)、有关三峡工地现场拍摄的图片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长江三峡工程有初步的了解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邀请幼儿观看录象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教师(打开电视机):你们看,电视里正在播放什么节目? 幼儿:三峡截流专题报道 教师:你们知道什么叫截流吗?截流就是把水堵起来现在我们来仔细看,认真听,看看电视里讲了些什么? 1、播放录像的第一段:长江发洪水受灾情况 教师:小朋友在电视里看到了什么? 幼儿:长江发洪水了,洪水冲到村庄里,房子被冲倒了,好多人被淹没在水中…… 教师: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们看了心情怎么样? 幼儿:大人不能上班了,小朋友不能上幼儿园了,他们连住的地方也没有了没有吃的,没有穿的 ,真可怜!我们真难过 教师:我们怎样帮助他们呢? 幼儿:我们把零花钱寄给他们,给他们吃的食物、穿的衣服 教师:小朋友都有一份爱心,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以前,长江每隔几年就会发一次洪水,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及国家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现在叔叔阿姨们要治理长江,我们看看他们是怎样治理长江的? 2、播放录像策二段:截流开始 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儿:工人叔叔阿姨。
教师:工地上的叔叔阿姨们正在进行长江截流他们是怎样干的? 幼儿:工地上的叔叔阿姨们有的开着巨型装卸车,有的开着推土机,还有的开着铲车车子来来往往地运 送着大、中、小型石料,往江里倒…… 教师:你们知道叔叔阿姨们为什么要把石头卸到大江里去吗? 幼儿:为了把水堵起来,不让长江发洪水 3、播放录像第三段:截流成功 教师:截流成功了!工地上人们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幼儿:叔叔阿姨们把江水堵住了,他们非常高兴,有的欢呼,有的跳跃,还有的拥抱,他们挥舞着帽子、旗子汽车喇叭、轮船汽笛长鸣,我们看了也很高兴 教师:为了三峡工程,许多叔叔、阿姨日日夜夜奋战在工地上,如今截流终于成功了!我们可以防止长江发洪水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及国家财产得到了保障小朋友们,你们想到三峡大坝上去看一看吗? 幼儿:想 教师:这么壮观、宏伟的三峡大坝就坐落在我们的家乡——美丽的宜昌你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游玩 教师小结:三峡工程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工程,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着它。
截流成功以后,叔叔 阿姨们还要建一座世界上最宏伟的大坝,用来防洪、发电播放建成后的模拟图像)那时长江的水位提高了 ,轮船可以在水面上自由航行要完成这项工程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大家努力三峡工程建成以后,可以为人民造福,我们小朋友也很关心它那么,你们想为三峡工程做点什么呢? 、 幼儿:我们要给服叔阿姨们写信,给他们画上一张美丽的画;我们长大后也去建设三峡,保卫大坝…… 三、结束部分 幼儿分组活动第一组幼儿玩建筑区游戏,演习工地建设;第二组幼儿观看三峡工程图片;第三组幼儿绘 画未来三峡大坝;第四组幼儿写慰问信(幼儿陈述,教师写信)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看电视中有关三峡工程的实况报道,然后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活动三:三峡石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千姿百态的三峡石,让幼儿了解三峡石的种类以及它是我们家乡的石头2、能力目标——幼儿尝试用泥塑、粘贴、彩绘等手段给三峡石设计图案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环境材料资源准备——各种三峡石实物、收集各类三峡石头风景图片在活动室内展贴、普通石头若干、设计好的三峡石实物一个、广告颜料、油画棒、棉签、剪刀、线、色纸、自粘纸等。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三峡石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 “三峡石展览”,激发幼儿探究三峡石的兴趣2、引导幼儿了解三峡石的种类纹理石、色彩石、化石、矿物晶体等)3、幼儿自由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三峡石观察,引导幼儿从纹路、颜色、形状、大小、软硬光滑、粗糙等方面进行感知交流、探讨、发现、分享三峡石的秘密1)这是什么?它来自哪里?为什么叫三峡石?(2)每块石头的形状,颜色、大小一样吗?(3)摸一摸,捏一捏,你们发现了什么?(4)它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石头身上有各种图案?(5)你觉得三峡石好看吗?为什么? 4、师幼小结三峡石的特性 师:三峡石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五颜六色、各种各样)形状是什么样的?(有大有小、形状不规则)用手摸摸、捏捏,你们发现了什么?(光滑、坚硬、好看) 5、引导讨论 启发想像幼儿设计三峡石1)你们心目中最漂亮、最好看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2)你们想用什么材料来设计三峡石?你们想把三峡石设计成什么样子?幼儿讨论交流自己的想像 6、交代材料,提出要求 (1)出示准备好的材料,引导幼儿观察 (2)、交代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设计,安静操作,注意安全。
7、幼儿操作 观察指导 8、介绍作品 分享快乐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互相说出图案的意义 活动四:巴山舞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巴山舞是我们家乡少数民族土家族特有的民族舞蹈及意义2、能力目标——知道巴山舞的几种基本动作,并模仿1---2种动作3、情感目标——欣赏巴山舞,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看过巴山舞 环境资源材料准备——有关巴山舞的磁带、土家族服饰、《土里巴人》大型歌舞剧的片断录象、关于“巴山摇”、“半边月 ”、“四合”、“风摆柳”、“双龙摆尾”、“喜鹊登枝”等动作的影碟活动过程: 1、观看录象大型歌舞剧《土里巴人》片断,感受其特有的风俗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巴山舞是家乡土家族的舞蹈及来历1)巴山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土家族)(2)这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长阳)(3)他们为什么要跳巴山舞,有什么意义?(最先跳丧,悼念死去的人,后来经过改编变成娱乐性、科学性、健身的舞蹈)3、引导幼儿认识巴山舞的几种基本动作1)播放影碟,教师逐一讲解巴山舞的基本动作。
2)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种动作?并进行模仿3)幼儿互相表演,分享快乐4、欣赏大型歌舞剧《土里巴人》片断,激发幼儿学习巴山舞的兴趣5、随着音乐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土家族服饰尝试进行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