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商联简报.doc
6页广东省工商联简报(第 1期)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2017年 1 月 23 日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参加省人大第五次会议旁听人员座谈会 积极建言非公经济发展编者按: 1 月 19-23 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广州召开根据大会筹备处决定,全体会议设旁听席,包括各阶层、各方面人士参加会议旁听,省工商联共组织发动 9 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加 其中,1 月 20 日上午,举行旁听座谈会,来自高校、企业、省直机关的 20 位旁听人员出席会议,省工商联组织 5 名非公经济人士参会积极建言献策 现将 5 位参会企业家提出的意见建议摘编如下,供参考广东省五金磨具行业协会会长连伟基建议:加强对企业“走出去”支持服务,促进五金磨具行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五金磨料磨具行业由于长期处于低层次同质化竞争阶段,无节制的扩大产能和低价恶性竞争成为常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五金磨料磨具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不失为一项得力举措但要实施这一战略,目前依然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内方面的因素,如审批程序繁杂,融资渠道不畅,外汇管制过严、出境手续难办等,致使相关政策难以到位;二是国际方面的因素,如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动荡和投资对象国政策的变化;三是其他方面的原因, 如融资难等。
为推动企业更好的 “走出去”,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议:一是加强信息服务和宣传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一带一路相关出口国的政治环境、风俗习惯、法律法规、金融政策、管理理念等相关知识的讲座,大力支持由行业协会发起组织的相关展览会等活动二是促进通关便利化相关部门应协助企业申领“ APEC”商务卡,以方便“走出去”企业自由往来于已批准入境的各 APEC 经济体之间三是加强资金和政策扶持尽快取消出国参展补贴必须要有进出口权的条件限制,促进更多小、微型企业走出去广东省机器人协会执行会长任玉桐建议:推动广东省机器人产业发展机器人作为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和主要技术载体,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其中广东占全国 1/3 的市场份额从广东数据来看, 2015 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保有量 4.14 万台,占全国 18.8%,占全球 2.49%当年新增 1.82 万台,占全国四分之一,全球 6.9%2016 年一至九月工业机器人生产量为 8338 台,同比增长 36.4%由此可见, 广东省机器人产业市场份额巨大, 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有望成为广东省的亮点和新名片。
为推动广东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建议:一是充分发挥“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引导广东机器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突破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培育本土机器人骨干企业;三是鼓励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四是大力支持机器人设备的融资租赁;五是加快制定机器人技术标准化的战略和路线图;六是拓展机器人产业发展领域和市场;七是完善机器人专业人才队伍培训体系建设;八是充分发挥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的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广东省电动车商会秘书长蓝世有建议:以更包容的姿态、更规范的管理推动电动自行车发展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创新,在重大科技突破和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下,催生了大量新兴产业的发展,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平衡车、无人机、 VR 、锂电池等新兴产业在广东不断诞生然而,如初生婴孩般的新兴产业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众多困惑,如共享单车的乱停放,电动自行车的逆行闯红灯,电动平衡车起火摔伤等问题,政府的管理态度将直接决定产业的兴衰,假若一味地约束限制,产业将不能持续发展;不予以管理,产业则将给社会带来越来越多的弊端因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其发展事关全局和长远针对电动自行车、电动平衡车、锂电池三大产业的发展,提议:一是以更包容的姿态,支持电动自行车等新兴产业成长。
二是以更规范的管理,引导电动平衡车和锂电池等新兴产业发展;三是创新社会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江门市青年企业家商会常务副会长、江门蓬江区芝山五金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罗达全建议:将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打造为“中国制造 2025”示范区2014 年,广东启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从两年实践看,珠西战略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不少问题:如整体统筹协调力度不足、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尚未跟进、配套政策难落地等建议:一是推动“珠西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并通盘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利用六市一区的地缘优势,报中央政府批准,创建“中国制造 2025”示范区,并享受“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待遇,争取更多的政策优惠,达到高起点规划,重点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龙头带动,形成产业聚集、技术创新为主体的经济增长区二是丰富“珠西战略”内涵,构建一体化经济社会共同体珠西战略” 应提高到促进珠三角东西两翼统一协调发展、提升区域性经济发展水平、辐射带动粤东西北的高度,以大力推进“珠西装备制造产业”为抓手,构建涉及行政、经济、社会、交通、生活等一体化的社会和经济共同体三是打破行政区域局限,创新“珠西战略”发展模式。
打造一个实质性的“珠西”核心产业区,产业布局及特大项目的落户由省委省政府统筹安排,在土地指标、利益分配等方面由省级协调,致力于将六市一区构筑成一个产业发展有序、互补、相对均衡式发展的有机整体四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珠西战略”发展注入新活力加大区域内金融企业的扶持,创新机制,培育适合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融资环境,降低企业发展的融资成本,达到“活水养鱼”的目的加大省政府扶持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创新资金管理机制,撬动多元化投入一方面继续支持设立各类市场化基金,另一方面对小企业可以考虑灵活多样的帮扶形式,如以专项奖励、减免税收、低息贷款等来帮扶小企业此外,进一步简化申请帮扶手续,降低门槛,使得更多大项目能得到帮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心里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国远建议:加快实施“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工程多年的扶贫攻坚实践证明,扶贫工作就像点穴治病,点准穴位方能祛病大水漫灌” 式扶贫固然能解一时之困, 但不能持续,扶贫还需“精确滴灌” ,精准施策,解决“一代贫代代贫”的“代际传递”问题,让贫困老百姓真正走出“贫困陷阱” ,“治穷要治本,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教” 。
由于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广泛性与不均衡性, “十三五”期间既是我省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期,要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与深化,特别是解决贫困山区和边远地区的均衡发展问题城乡数字鸿沟巨大,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正成为农村教育新的突出问题,也是老少边穷岛地区教育扶贫需要突破的“最后一公里” 为此,建议我省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作用,实现信息化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在乡村学校硬件建设基础上,结合中央财政投入,大幅提高农村学生信息化生均拨款标准,在粤东西北农村贫困地区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工程”:一是加大投入,持续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校校通,深度开展班班通,推广普及人人通,加强政府、中小学、高校、企业通力合作二是创新发展,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创新优化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实施省、市、县三级的“农村教师数字能力提升计划” ,加快推进智慧学习三是跨界协同,引导教育信息化产业链建设带动地方经济产业脱贫发展推动教育信息化资源共通互融,加大对教育信息化鼓励投入,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护的良好氛围,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四是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产业精准扶贫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建立教育精准扶贫数据库。
分送:全国工商联办公厅、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委政研室,各特邀顾问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办公室 2017 年 1 月 23 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