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专题教案(共6页).docx
6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文言文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把握课外文言文考点;2.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3. 3.掌握课外文言文解题技巧二、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三,导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不少考生心理上比较紧张,常常是读完一篇就去选,事实上这是极不正确的,一般来说,文言试题解题阅读可分三步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文言文分析的一些技巧第一步:整体阅读要求1、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2、能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第二步:细读题目要求1、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第三步:重读全文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这一步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四、内容:(一)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②换――替换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
如: ①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③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④删――删略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如: 例1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句首发语词) 例2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在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之,句末语气助词) 例3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 ⑤补――补充古书中的省略现象比较突出,为了完满的表达文章的内容,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这句中省略的主语分别是“蛇”、“草木”、“蛇”、“人” ②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这句中两个“曰”前分别省略了主语“蔺相如”和“舍人”不若”句省略了主语“廉颇”,省略了宾语“秦王” ⑥调――调整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 ①大王来何操?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这句中的“验之以事”,是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句式为“以事验之” 3、“蚓无爪牙之利”为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句式为“蚓无利之爪牙”,“利”是修饰“爪牙”这个词的二)文言中意义变化的词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同一个词,因为时代不同,词义也有不同的含义它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词语色彩的变化、一词多义等等。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根据一定语言习惯,把一般用作甲类的词,当作乙类的词来用,就是词类活用 ①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沛公欲王关中王:名作动,为王) 赵王之子孙侯者侯:名作动,封侯) ②名词活用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来形容动词“运”,名作状,用箕畚 北通巫峡北:来修饰“通”,名作状,向北 ③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尔安敢轻吾射射:动作名,射箭的本领)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良实:形作名,善良诚实的人) ④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这里是“使……为王”)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这里是“使……活”)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形容词,这里是“使……尊贵”) ⑤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宾语)”“认为……” 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原是名词,这里应为“以……作将军”) 渔人甚异之(异,原是形容词,这里应为“认为……奇怪”) 练习: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字并解释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项伯杀人,臣活之君为我呼之,吾得兄事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一词多义 这类实词的含义丰富,义项众多,是学习的重点怎么掌握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如: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莫名其妙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结:要注意词的本义、牢记重点、上下文辨析、逐步积累 4、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5、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①若能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译: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6、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三)倒装句: 即改变了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其中的有些句子成分被调动了位置,不在原来的位置上,翻译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些变换了位置的成分放回到它原来所在的地方去 (1)宾语前置句:包括 a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有“不、未、莫”等否定词,代词放在否定词后动词之前如:“三岁汝,莫我肯顾” b、疑问代词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中“谁、何、奚、安”等疑问代词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如“大王来何操?” c、介词宾语前置介词宾语用来修饰谓语动词时,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现象如:“微斯人吾谁与归?” d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突出强调宾语如“何陋之有?” ﹙2﹚状语后置:修饰限定谓语动词的介宾短语,通过介词放在了动词后面如:“覆之以掌” (3)定语后置:一些修饰性的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如:“蚓无爪牙之利”。
(4)主谓倒置:为了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疑问句中,为了突出谓语,或者谓语具有祈求或命令的意义,会把谓语调到主语的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谁与,哭者?”(“与”通“欤”)、“勖哉,夫子!” 另外,文言中也常碰到判断句、省略句判断句以“……者……也”形式为重点,还有一些变式,可译成“……是……”,对事物的关系、性质等作出判断,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刘备,枭雄也”省略句则要结合句子的上下文,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如:“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等四)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通假字:“具”、“要”——本字:“俱”、“邀”) 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①同音通假如:“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召有司案图”——“案”同“按” ②双声通假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 ③叠韵通假如:“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五)、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①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 ②有的词义缩小了,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指丈夫的配偶 ③有的词义转移、变化了,如“二豪贼劫持”中“贼”,原指强盗,现指小偷;“齐人固善盗乎”中“盗”,原指小偷、偷盗,现指强盗,“贼”“盗”二字意义古今正好调了个位 ④有的单音节词连用,易与现在双音节词混淆,如:“痛恨”古指“痛心、遗憾”六)、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在句中的含义如“毒”的词义 又安敢毒焉(怨恨)呼嘘毒疠(有毒的)赋敛之毒(毒害) (五)、偏义复词: 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不表示意义,只做陪衬 ①意义相近:“今有一人入园圃”(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此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做陪衬 ②意义相对:“我有亲父兄”“便可白公姥”(句中偏指“姥”“兄”,而“公”“父”不表示意义 ③意义相反:“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只有“亡”有意义)(七).借助语法结构作推断 例: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秦。
②视之,形若土狗,。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