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海德格尔和马克思在历史性问题上的差异.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2877506
  • 上传时间:2017-10-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2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海德格尔和马克思在历史性问题上的差异黄其洪[1] 蒋志红(华中科技大学 哲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4)摘 要:“以海解马”的马克思哲学研究范式是以海德格尔和马克思在历史性问题上的可对话性为前提,但是不能将二者同质化,因为海德格尔的历史性是一种个体的、形式的和领会的历史性,马克思的历史性是一种群体的、实质的和实践的历史性,二者有着根本的不同关键词:海德格尔 马克思 历史性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海德格尔哲学在中国的流行,海德格尔哲学对马克思研究者的影响与日俱增, “以海解马”已经成为当下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范式历史性问题是可以进行以海解马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一个成问题的前提以往人们更多的看到了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在历史性问题的同质性,对二者在这方面的差异鲜有深入的分析本文力图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以警示人们在以海解马之前应对自身的合理性保持批判性的反思一、个体的历史性与群体的历史性尽管海德格尔由于对此在与他人共在这种此在的在世结构的发现而看到了此在的命运与共同体或群体的天命之间的关联,从而使得海德格尔所发现的历史性包含了某种群体性的内容(比如此在所处的被抛的因缘关联中与社会性的他人的关联和与历史性的积淀物之间的关联),但是由于海德格尔始终以个体性的此在为思考的中心点,只是将群体性的天命作为个体性的命运的一种组建要素,因此在海德格尔那里,历史的群体性只是作为个体的历史性绽出的一个内在环节,它本质上还是属于个体的历史性。

      这一点我们从海德格尔对历史性这一概念的引入过程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是在揭示了“时间性作为本真能在的绽出性到时”和“操心作为本真整体能在的存在论结构”这两大内容之后,由“时间性与日常性”这一中介因素过渡到对“时间性与历史性”问题的考察的,从这种内容安排中我们可以看出海德格尔是将历史性作为时间性的一个维度来展开论述的海德格尔所说的历史性是指时间性的绽出统一中的过去这一维度对未来和现在的构成作用,而且海德格尔明确地说“对此在的历史性的阐释归根到底表明只不过是对时间性的更具体的研究” 【1】 (P433) 从海德格尔对历史性的引入过程以及他本人对历史性与时间性二者的关系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对海德格尔来说,历史性就是个体的历史性,因此,所谓的历史也就是以个体为中心的历史这种以个体为中心的历史观是对 17 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理性的历史观的一种反驳在这一点上海德格尔继承了尼采的思想近代理性的历史观是建立在以宇宙目的论为基础的真理观的基础上的,而追求这种真理观恰恰是科学哲学的范式的基本目标(我在这里所说的“科学哲学的范式”并不是指“科学哲学的学科” ,而是指以科学实在论为基础的以认识论为基本理论模型的哲学范式) 【2】 (P31) 。

      尼采对科学哲学的批判恰恰是从真理观下手的他说:“如果世界的运动有某种目的,那么这种目的就应该早已实现了唯一的基本事实就是:它根本没有什么目的各种认为世界运动必须有一种目的的哲学或科学假说(例如机械论)都被这唯一的事实所否定……我在寻觅一种与此事实相符合的世界观:应该阐释变易,而不应该乞灵于目的论” 【3】 (P33-34) “必然性、因果性与目的性纯属有用的假象” 【3】(P36) 它是用来奴役人的,一方面以一种客观性和强制性来维护统治秩序,另一方面,这种真理的假象也能给人带来精神的进步的价值感和崇高感,给人提供一种虚幻的满足尼采看穿了必然性、因果性与目的性的假象,并且揭示出它的统治权力的真象,既否定了宗教存在的合理性,也否定了自然科学和科学哲学存在的合理性既然人生的意义不能来自于生命之外的超越物,那么它就只能来自于生命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最大限度地张扬自己的意志,让自己沉醉在生命的游戏中,这种生命的游戏和“宇宙的游戏”融为一体正因如此,尼采非常看重让生命处于迷狂状态的“酒神精神” ,而酒神精神的核心在于游戏,这种生命游戏典型的体现在艺术活动和对生命的艺术化处理中尼采说:“生成和消逝,建设和破坏,对之不可作任何道德评定,它们同样永远无罪,在这世界上仅仅属于艺术家和孩子的游戏。

      如同孩子和艺术家在游戏一样,永恒的活火也游戏着,建设着和破坏着,毫无罪恶感——万古岁月以这游戏自娱” 【4】 (P70) “艺术是拯救受难者的良药它是一条通往激情之路,在激情的状态下,痛苦已被美化、被神化、被追求,痛苦成了极乐的一种形式……” 【3】(P254) 在这样的本体论承诺下,尼采把哲学看成是一种隐喻,而不再是科学哲学已经不再是为了揭示宇宙的目的、自然的必然性和人生的规则,而是通过隐喻的方式去发现已有的生活样式所存在的权力结构和对生命存在的压抑,去无畏地开拓新的生命形态和新的可能性哲学的隐喻化与精神的审美化结为一体,一起对抗由科学哲学范式带来的生活的数字化,特别是技术的异化和精神的平庸化问题一旦传统意义上的真理被消解,建立在这种真理观基础上的历史观也就自动消解既然宇宙没有自在的目的,那么人类的历史也没有自在的目的,这样群体的历史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必要性,没有标准就没有衡量显然,近代的理性的历史观和历史进化论多少带有科学哲学的范式的意味当尼采否定了符合论的真理观和历史目的论而代之以生命的游戏和艺术化的生命之后,哲学就由科学变成了隐喻,而历史也由群体的甚至人类的历史变成了个体的历史。

      在作为隐喻的哲学中,只有个体的历史才是真实的海德格尔从《存在与时间》开始就一直在反对近代以来的科学哲学的范式对人们生活的宰制,他认为如果人类的生活完全受自然科学和科学哲学的宰制,那将是人类的不幸这种不幸主要表现在:1、我们的思想已经不能回到世界和大地之间的原始争执中,因而我们的精神不能和“大道”相遇,这将是精神力量的萎靡;2、精神的萎靡意味着我们将失去开拓新的未来的行动的激情,由于在海德格尔看来,美即是隐含在这种向死而生的积极开拓的激情中,因而这种激情的丧失也就是生命美感的丧失由于对这种行动激情的捍卫,海德格尔强调在“天地神人”之间的游戏运作,这种游戏运作恰恰体现了审美化和艺术化的生命态度海德格尔特别反对功利主义的人生态度,他实际上把功利主义看成是科学主义人生观的一种畸形的变态参与天地神人的游戏运作,倾听原始的语言,跳进世界和大地的原始争执,这就要求寻找一种新的思想语言,海德格尔认为,如果我们还继续使用形而上学的范畴式话语系统,我们就无法超越形而上学,从而也就无法超越功利主义,因而,海德格尔主张“诗化的哲学”,主要是看中了诗歌这种语言形式的隐喻性格这就是为什么越到晚年海德格尔越衷情于诗歌和东方语言的原因。

      我们从海德格尔的这些哲学倾向和主张中,不难发现尼采的影子海德格尔和尼采一样都把哲学看成是一种隐喻,是个人精神生活审美化的一种追求,既然如此,哲学主要的是个人的事情,作为个人时间性到时的一种样式的历史性也主要是个人的历史性它是一种原子式的绽出方式,每一个原子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彼此按照一种外在必然性强行关联在一起与此不同,马克思的历史性却主要是一种群体的甚至人类的历史性当马克思说“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类为了能够‘创造历史’ ,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5】 (P31)和“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方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 【5】 (P42-43)时,显然马克思所说的历史的主体是“人类” 、 “市民社会” ,而不是“个人” 他把物质生产看成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把“历史的基础”界定为“市民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 马克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在他看来, “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之外的东西。

      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 【6】 (P452) , “这个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 【5】 (P41) 既然如此, “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 【7】(P32) 所以马克思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5】 (P20) 实际上,马克思一生都是把“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唯一的“历史科学” ,用它来解剖各个时代的“市民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通过这种解剖来掌握历史发展的科学规律,并且利用这种历史发展的规律来剖析马克思所面对的那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以及其形成、发展和衰亡的历史,从而为从理论上“彻底的”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这一马克思所发现的历史真理显然,在这种语境之下,历史指的是人类的历史,而历史性只能从群体的历史性去理解这种历史性虽与海德格尔所说的历史性有一定的关联,即它以“天命”的方式和时间性紧密相关,但是它本质上与海德格尔所说的历史性又根本不同因为它是建立在黑格尔的理性的历史观的基础上,虽然它是对黑格尔的理性历史观的唯物主义的颠倒。

      在黑格尔那里的作为实体的“精神”概念在马克思这里被转化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运动我们可以说,马克思所揭示出来唯物史观的内容可以看成是对黑格尔所说的精神的辩证运动的内在动力机制的唯物主义说明总之,海德格尔所说的历史性是一种个体的历史性,这表明了海德格尔对理性的历史观的不信任;而马克思所说的历史性是一种群体的历史性,这说明马克思还保有对近代理性主义历史观的一种尊重,马克思在历史观上并没有完全挣脱黑格尔的束缚二、形式的历史性与实质的历史性海德格尔所说的历史性是一切历史和历史学的生存论和存在论基础,历史性本质上是时间性的绽出样式中的一个环节,即此在在畏死的勇气的鼓舞下倾听良知的呼唤而对自己的本真能在做出决定时,根据当下化的未来去选择和确定自己的作为未来的过去的这一环节历史性将此在置入到作为未来的过去中,虽然这种过去是被此在根据当下化的未来选择而出的,但它毕竟是属于在时间内状态中的过去的东西这种作为未来的过去在内容上对此在的时间性的绽出的事件有着某种规定和组建作用,这当然是指历史性相对于时间性这一概念的特征相对于时间性这一纯粹的形式指引概念来说,历史性概念由于他的继承性、前提性和被抛性等特征而具有了时间性这一概念不曾具有的内容组建的功能,这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内状态的过去作为历史性绽出必须面对的一个向度在逻辑上规定了历史性绽出可能的范围,此在的历史性的选择不能超越此在的时间内状态中的过去式的存在的范围;二是就历史性绽出而得的作为未来的过去的内容也是由时间内状态的过去提供的,至少在形式上是如此,或者说至少它提供了此在历史性绽出的材料。

      尽管如此,在海德格尔那里历史性对时间性绽出的内容规定还是一种形式的规定,即在逻辑上前者为后者提供材料,后者不能超越前者的范围但是,这些内容本身有什么特征和结构亦即此在在进行生存论选择时的机制问题却并不在海德格尔的视野之内我认为马克斯·舍勒对康德所说的话也适合于海德格尔舍勒说:“康德的伦理学虽然在这里或那里受到他以后哲学家们的批判、纠正和补充,但它并没有在其最深层的基础中受到撼动” 【8】 (P2) 海德格尔在谈论“良知”的时候曾经多次批评康德的伦理学的形式主义【1】(P311、312 和 335) ,认为由于康德的道德学说没有生存论的基础,从而使其绝对命令失去了情境性的道德内容的规范作用要想使良知现象获得肯定性的道德内容,需要建立良知现象的生存论基础,即回到对死亡的先行领会中去倾听良知的呼声,在畏死的勇气的鼓舞下从此在的当下的被抛的生存论情境出发去获得良知现象的肯定性内容虽然这种内容并不是“一种当下用得上的指示,它提供出那些可用的、可计算的而又可靠的‘行动可能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