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福建省三明一中09-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47835497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8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福建省三明一中09-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规定的)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 (     ) 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  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2、1793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革命家罗伯斯庇尔起草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指出: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她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道德界线在下述格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她引用孔子言论的重要目的是(   ) A、宣扬作者自己博学多才         B、运用儒家观点宣扬人权  C、扩大儒学在西方的影响   D、接受中国古代儒家学说3、青年时期的钱伟长在美国大使馆填写签证表的宗教信奉一栏时钱先生说:“我没有宗教信奉美国官员说:“没有是不行的,你就填信奉孔教吧”这件事阐明(   )   A、外国人始终把儒教当成中国的国教 B、中国以外的世界,把儒家视为一种宗教 C、儒家应当积极参与世界宗教对话   D、儒教或曰孔教就是中国人的宗教4、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种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均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礼仪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一般人成为圣人5、孔子说:“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说:“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导致这种分歧的本源是(   )   A、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   C、思想观念不同         D、看问题的角度不同6、史载: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最有也许引起明太祖不满的话是( )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B、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D、父子有亲,君臣有义7、据史书记载,西汉自武帝以来统治思想即“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这反映了当时统治思想的特点是(  )   A、履行仁政      B、儒法合一   C、道法合一   D、无为而治8、董仲舒觉得“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精确的理解是(    ) A、觉得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B、感慨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9、孟子主张“君轻民贵”,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觉得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如下解释对的的是(   )  A、孟子、黄宗羲都否认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有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10、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现实意义在于(   ) A、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      B、澄清了“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C、唤醒人们的“民权”意识       D、使人们敢于改革时弊、增强社会责任感11、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主线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工商皆本”12、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她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她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倡导的( )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13、“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义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学学说的奉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14、“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首佛教唱词倡导的修炼方式有类同的是( )   A、孔孟之学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格物致知15、春联是平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旨在于(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祈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氛围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16、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体现形式每个脸谱均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性如关羽脸谱的主色调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觉得“红脸”表达(     )     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    C、凶猛残暴 D、刚直果敢17、《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某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阐明《诗经》    (    )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体现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18、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变化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种帝国,没有一种教派,没有一种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重要是指(    )     A、增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19、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种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立即就气愤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仍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种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结识比较合理的是(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发明能力    B、雨果觉得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觉得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了中国老式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20、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主线不应当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结识的逐渐进一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21、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做出了重要奉献如下有关两个派别的关系,表述对的的是(   ) 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B、齐心合力,相得益彰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22、陈独秀说:“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材料反映了(      )    A、儒家思想第一次遭到严肃的批判      B、新文化运动时期弘扬老式文化的精髓 C、20世纪初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  D、向西方学习中资产阶级的困惑2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易白沙在《孔子平议》中写道:“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养成思想专制之弊;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賊牢笼。

      陈独秀觉得,“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倡导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奉共和,必排孔教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老式文化采用的基本态度是(    )  A、彻底批判,全面否认              B、去其糟粕,取其精髓  C、万世圣论,不容置喙            D、中西互补,古今交融24、胡适觉得:“文明不是笼统导致的,是一点一滴地导致的进化不是一种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地进化的这一思想实质上是( )      A、倡导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B、倡导民主与科学  C、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下图是孔子环游列国的纪念邮票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觉得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将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摘自陈独秀《再论孔教问题》  材料四  9月28日上午,由山东省政府与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旅游局和侨联联合主办的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大成厩举办在祭孔大典上.将评比出的五句《论语》典型名句作为了北京奥运的礼仪用语如下是参选的《论语》典型名句:第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二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第三句:“德不孤,必有邻”;第四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第五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孔子环游列国的目的和成果,并分析浮现这一成果的因素4分)(2)材料二、材料三看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各是什么?并分别指出浮现这种态度的因素6分)(3)在材料四的《论语》典型名句中,你觉得不能被选为北京奥运礼仪用语的是哪一句?为什么?(3分)(4)综上所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历经起伏,请你概括影响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2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材料三  人之有私,固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