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声声慢》公开课教学设计(共7页).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15411594
  • 上传时间:2022-07-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声声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词中典型意象的分析,挖掘其深刻内涵,理解意象所营造出来的意境(心境),从而理解词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对比词人前后期不同的愁以及独特的创作艺术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诗词教学,无论采取哪一种教法,都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作品背诵下来因为背诵是鉴赏的前提,不能充分地诵读就谈不上深入的鉴赏要对诵读给予充分的重视,那种先讲解再诵读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教师可以做示范背诵,让学生明白背诵的重要性总之,能卓有成效地进行诵读训练,从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就可以说完成了教学目标的一半,决不能等闲视之 2.“情境法”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3.比较法通过与《一剪梅》等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多诵读、多分析、多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4.问答法通过有效引导,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诗词内涵四、学习方法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学法上我希望自己能把学生学习宋词的热情煽得旺旺的,能点燃他们兴趣的熊熊之火,使学生个个喜欢宋词,个个迷恋宋词,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经历生疑、矛盾、挣扎、释惑的学习乐趣在形式上可通过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来进行反馈、交流,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 2.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使难以理解的文字变为易懂的,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能力,从而感染学生,使他们更进一步的接受美的熏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随着略带哀婉的轻音乐响起,Ppt展示以下内容:曾经,有位才俊因思恋才女梦至“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曾经,有位佳人因倾慕意中人而“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一段天赐良缘,惺惺相惜,琴瑟和鸣,所以有赌书泼茶、重阳竞诗的佳话……可是…… 国家破碎,风雨飘摇,良人竟成永诀!……他们就是李清照和赵明诚这对伉俪,千古传诵的人间美眷可惜好景不长,直教才女心中生出无限恨——愁情穿越千载,今日的我们读之难免唏嘘不已。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板书:声声慢,李清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李清照曾拥有的最大幸福,以及这些幸福一旦成为水月镜花之后的无限悲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词人的情感 2.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年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此时正是在这背景上所作 设计意图: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内涵3. 朗读训练,初步感知 以朗诵为起点,在与录音的对比中寻找突破通过学生齐读、录音朗读、个人朗读等形式,熟悉文本和领会情感引导学生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轻重读音,注意感受朗读中的情感基调——哀婉凄凉在朗读的基础上,找出一个字作为全词的词眼(“愁”)。

      此处可将“愁”字拆分为“秋”和“心”,即“心上之秋”)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语调、节奏和音乐的烘托,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 4.鉴赏意象,体验情感《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这样写到:“语文教学应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请问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自读课文,找出相关意象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赏意象,品愁情: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他们每组讨论一个意象的内涵,并努力找出一个学过的例句来说明然后在六组讨论、发表完毕,师逐一点评后作小结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什么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含酒的诗句有: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 由此我们可知酒是“愁情”的象征 “怎敌他晚来风急这里的风是什么季节的风?(秋风)含有秋风的诗句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等。

      由此我们可知秋风能渲染愁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为什么是“旧时相识”?(大雁从北飞到南方的,词人也是由北向南来的;而且鸿雁曾经为她和丈夫穿过书信请同学们回忆出词人以前的作品中出现过雁的诗句以及其他诗人作品中含雁的诗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由此我们可知过雁象征离愁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请同学们回忆出词人以前的作品中出现过黄花的诗句?“黄花”一般喻指什么呢?(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对于满地黄花堆积,你们怎么理解?(花开得盛:花凋谢在地理解为花开之盛则是以乐景哀情反衬;理解为花凋谢在地则是以花喻人正衬,写出词人的凄苦忧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含梧桐的诗句?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由此我们可知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含雨的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由此我们可知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小结:本词通过典型的愁苦意象来渲染愁情,将词人的愁苦心境烘托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不禁唏嘘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意象的解读,使学生明白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通过“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也让学生明白鉴赏诗词的一般步骤——由“意象”到“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心境、情感5. 何以如此之愁?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般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齐读此词,找出课文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通过这句,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愁情这次第,是指什么时候呢?让我们走进李清照的生平,去了解她写此词时的情形展示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年,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奔波 1131年: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李清照写此词时是1151年,由上表中可知是在经历了一些什么境遇下写此词的?(国家灭亡,失去丈夫,颠沛流离)正是在此情形下,词人在《声声慢》中写下了自己的愁思小结这穿越千载、超越个人的愁的丰富内涵:丧夫之痛、孀居之悲、迟暮之哀、流离之苦、亡国之恨、故园之思……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李清照一生的悲喜,让学生能较好地把握诗人的心境、情感6.学生齐读,具体体会语言特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提问:七组叠词分别写什么?寻觅什么?结果怎么样?仔细体会这一句的语言特点 “寻寻觅觅”,李清照在寻觅什么?她当时的境况怎样?(当时李清照的境况时国破家亡、夫死,自己颠沛流离。

      她可能在寻觅往昔欢乐的岁月,流亡前的他太平生活,还有丈夫在世时的爱情等等,但却又不知道去哪里寻找从神态入笔写出了她的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诗人寻找到曾经的快乐、幸福了吗?冷冷清清是指哪里冷清?(寻觅的结果不但没寻回失去的东西,环境的冷清反而让人的心境更添寂寞冷清从环境上起笔,写环境之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诗人最后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凄苦无告从心境落笔,写内心之凄怆 开头这14个叠词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此处可小结叠词在作用:内容上起强化作用,音韵上、节奏上有音乐美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体验、语言品味、引导学生体会本词语言的凄美,认识词中意象的特定内涵,初步掌握诗词欣赏的方法  7.总结全词的写作特色 提问:词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抒发感情的? 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的艺术手法 纵览该词可知,通篇表现的都是作者的愁绪是的,她的国愁,家愁还有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凭借着自己极高的艺术天赋将漫天愁绪抽丝剥茧,然后进行细细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设计意图:关于该词艺术手法的知识点,已经在鉴赏意象的环节中散落在教学过程中,在这里提炼信息既考察了学生听课的效果,又培养了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8.对比阅读,拓展延伸对比阅读现在我们来看看《一剪梅》和《声声慢》这两首词中,哪些信息是共同的?哪些信息又是不同的?相同的信息之下内涵都一样吗? 相同的信息 A 雁“雁”这意象带有何意?两首词分别用了哪个动词写它? B 花 两首词所代表的内涵相同吗? C 独 两首词所代表的内涵相同吗? D 愁 不同的信息 A 月与梧桐、细雨 B 酒  这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异同? 明确:同:愁不同:《一剪梅》中是一种“闲愁”,《声声慢》则胜于“愁”“闲愁”自是相思之情,独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而《声声慢》中的愁我这样引导学生,从意象入手:过雁、满地黄花、淡酒、梧桐更兼细雨,这些意象共同的特点是惨淡,透过它们,我们能领会到词人的亡国之痛、沦落之苦、孀居之悲通过对比,我们清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由此可见,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抓住词中所选择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晚年的“愁”则是在经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